腾冲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困难问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以“稳步增长”为目标,迎着挑战上。一是会谋、善谋、实谋项目。聚焦项目储备之“基”,努力实践“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勤于思考,勇于开拓,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基础上,立足腾冲市的市情和发展需求,向全市各级各部门、19个乡镇(街道)收集项目,梳理一批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及时调整更新项目手册及宣传折页。现已收集包装项目135个,其中:纳入《腾冲市招商引资项目手册》77个,包含文旅康养类35个、生物医药类2个、绿色食品类8个、商贸物流类4个、新型材料类2个、市政基建类15个;经开区项目:文旅康养类3个、生物医药类1个、绿色食品类2个、商贸物流类4个、新型材料类1个。二是会招、善招、实招项目。聚焦项目“招引”之“精”,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做为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模式,坚持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的招商理念。广泛宣传腾冲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对外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想方设法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搭建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吸引优质企业选择腾冲、了解腾冲、落户腾冲,促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1—11月,共签约项目33个,截至1—10月,引进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60.22%(其中引进云南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44.38%)。三是会抓、善抓、实抓项目。聚焦项目落实之“度”,紧盯全年投资目标和项目建设进度,落实好签约项目落地生效制度。目前,全市开展前期工作及发生投资的新建、续建项目80项;林下中药材种植、九子玉米加工厂、翡翠原石公盘、北海镇双海社区乡村振兴“茶马古道霞客游”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39%。腾冲林下中药材种植、玉米种植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岩汽车4S店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讯嘉”食品加工及销售、经济技术开发区本草源黄精深加工、经济技术开发区肉牛精深加工等11个项目实现了投产。
(二)坚持以“五大经济”为核心,奔着目标干。一是抓准发展定位,再掀招商引资新态势。当前,腾冲市结合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提出了构建资源经济、口岸经济、旅游消费经济、论坛经济、园区经济融合协调发展的五大经济发展体系。为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统筹厘清全市资源,摸清全市产业基础,深化要素保障,创新投融资建设,结合现有发展需求,形成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全产业链,“绿色硅”全产业链、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文旅康养、温泉产品、健康运动全产业链,网络直播、电商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纺织产业链共八条重点产业链。以产业链发展目标为导向,分别设立8个产业链专班,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链专班为基础,接续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形成产业合理分布、部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招商宣传,再增招商引资新优势。紧扣“双招双引”对外招商引资策略,聚焦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依托地方政府及职能职责部门“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认真梳理19个乡镇(街道)资源项目,打造专属每个乡镇(街道)的宣传名片,将宣传效能最大化。当前,荷花镇等13个乡镇(街道)招商宣传视频已拍摄完成。以此为基础,接连推出“云药之乡”等系列专题片。认真制定宣传推介手册,让招商宣传走深走实。同时,重新举办停办3年的“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腾冲挑战赛”、“腾冲马拉松”持续提升腾冲名气。大力举办中国云南保山腾冲第八届边境贸易交易会吸引了缅甸、印度、越南等近20个国家地区企业参加。隆重举行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有2500余名嘉宾,院士专家120余人受邀出席,不断擦亮腾冲名片。三是紧盯招商目标,再创招商引资新模式。轮班换岗、内外联动,全力保证外出招商走访无空档。坚持“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联动一批、重点要素保障部门联动一批、乡镇及优质企业联动一批”三个一批,外出精准招商,不断优化“招商梯队”,确保常常有外出,招商不停步。始终保持外出招引势头不动摇。借助招商“朋友圈”,不间断向发达地区进发,深入挖掘大规模产业转移的项目资源,广泛搜集整理招商价值信息,确保“主招”地区招商洽谈工作高效运转。通过“电话寻访+主动走访”,及时了解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投资方向和意向,围绕资金、技术、团队等方面寻找契合点,谋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截至2023年11月,“一把手”外出招商11次,对接企业44家;各个小组外出招商15次,对接企业142家;市内接待考察企业376家。
(三)坚持以“服务增效”为抓手,顶着压力闯。一是推动落地抓招商。在项目用地、土地收储、规划审批等方面,提供“保姆式”、全程式、贴近式、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清单,定期梳理困难问题,适时召开要素保障部门共同会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资源要素需求,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例如,腾冲市云台酒业建设项目由河北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隶属于河北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腾冲市招商引资进驻的“金凤凰”。为让这只“金凤凰”在腾“栖息”。保山市、腾冲市协调联动,层层争取,做好企业的“娘家人”。多次向上级部门报批项目用地,顺利保障一期项目用地131.58亩,成功协调二期项目用地170亩划入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今年以来也压实责任,扎实做好项目推进与土地保障双兼顾,圆满保障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1410.06亩。储备国有土地6085亩,供应土地118宗2639.02亩。二是优化环境促招商。以全生命周期服务打好“店小二”的金字招牌,树立“永远不和企业说不”的意识,理顺体制机制,实行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重点跟踪服务项目在进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及时主动地进行协调处理和解决,直至项目顺利竣工验收。同时,不断加大对投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当好企业做大做强的“正能量催化剂”,促使“来腾”企业落得下、早见效。2023年,共走访企业45家,收集困难问题8个。目前已解决困难问题2个,其余问题正在向上汇报申请中。三是政策到位保招商。暖心上门,延伸服务,为让企业抢抓政策利好机遇,相关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将涉及到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等信息资料向企业传达,让企业发展有所依;解企所盼,纾企所困,各要素保障部门从各职能、职责努力解决好落户腾冲的企业家“急、难、愁、盼”的各种事项。继续为落地企业抓实招商引资企业高管子女入学,落地项目前期注册、备案、环评、水保等各项工作的对接服务。2023年共办理21名符合享受优待政策的企业高管子女优待入学申请,现均已被录取。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乏力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后疫情时代,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产业结构单一。腾冲市主要依赖于文旅康养等传统行业,导致部分资源消耗较大,缺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同时,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能力低,使得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自身吸引力不足。产业结构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配套服务和供应链,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更新缓慢,导致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产业升级转型困难。诸多因素导致在当下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市对于龙头企业及世界(中国)500强企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比如,2020年9月以来,全市引进世界(中国)500强企业3家。其中,产业型企业仅1家。隆阳区引入世界(中国)500强企业5家。其中,产业型企业3家。就目前来看,我市储备的行业龙头和世界(中国)500强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也较少,除市政基础项目外,尚未在产业招商上成功对接到意向的世界(中国)500强企业。
(二)要素保障不力。立足现有条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标准化厂房和中途“流产”项目闲置资产破解土地制约,导致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暂停腾冲市用地报件,使得部分项目因为土地原因未能落地。例如,樱花谷提升改造项目,因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未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项目建设用地尚未得到审批。
(三)服务能力不高。要素保障部门仍然缺乏“全域”思维,有些部门或不了解招商引资工作,或因职能分工而不愿积极配合。一些窗口部门在产业政策法规等方面学习存在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升级。一些好的项目,有可能因为一些服务细节而“流产”。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招项目。聚焦资源整合,做好项目衔接。做好服务和环境的对接。加强重点项目“台账”管理,梳理重点项目,加强跟踪对接。坚持项目“全程包保”帮办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腾冲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九子玉米加工厂项目”、“新型农业种植产业园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进程。做好方式创新与平台资源的对接。充分发掘已落户企业、各类平台资源,密切联系各类商会、协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借助他们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广泛寻找优质项目信息,优化项目质量,提升招商精准度。聚焦论坛招商,增强多方效应。充分发挥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平台作用,大力开展人才“引、育、用”工作,积极推动院士、专家建设工作站,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发挥“荣誉市民”、“招商引资顾问”的智库作用,持续深化政企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联动协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优秀企业、特色产业向我市汇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聚焦外出招商,加大外招内引。结合目标企业,提前谋划外出方案、制定好路线图。构建“一把手”挂帅招商、市级领导带队招商、部门乡镇(街道)联动招商、区域驻点招商的工作模式。盯住目标企业,黏住在谈企业,拴住意向企业,促成项目签约落地。聚焦项目优化,强化靶向招商。主动对上汇报,积极向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投资促进局汇报,加大农转用和计划外指标的争取力度,会同发改等重点单位,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云南省级重点项目库、市级重点项目库。加强左右沟通,强化各要素保障部门沟通协调,动态掌握招商引资情况,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互相配合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将《腾冲市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分发给各单位,让各单位有项目可说,有项目可推,以此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做好内外联系,依托现有产业集群,重点招引文旅康养、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符合我市主导产业的大项目。同时,不断“焕新”项目手册,储备“产业链、客商链、企业链”相关重点项目。让考察团在外出时,可根据目标企业类型及与腾冲发展契合点,筛选关键项目进行推介,从被动型“无绪招商”向主动型“精准招商”转变,瞄准大项目、好项目、龙头项目,提升招商质效。
(二)一刻不松建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为抓手,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面提升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充分发挥“全代办”改革的集成效应,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继续实施倒排工期、挂图推进和重点项目“五个一”的激进机制,加快推动“年产10万吨金属硅颗粒新材料加工及配套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数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等多个重点签约项目建成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市级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紧盯项目推进举措、意向跟踪回访、项目落地建设等环节,加快推进腾冲市经开区建设,全力推进“伴手礼”加工产业园的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华宇生物动物疫苗、新绿色药业中成药生产项目年内全面投入生产,尽快建成腾冲云台酒业二期、凯诺制药中成药生产等项目。扎实搭建服务平台。以优质服务,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瞄准企业的困难问题,加强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企业找到最实用、最有效的能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助力企业激发活力,促进达产达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环境促项目。重点部门扛责任。各行政审批部门要“扛实”责任贯彻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担当意识。通过并联审批、联审联批等方式提高项目手续办理效率,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保障项目尽早落地建设。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强与上级的汇报对接力度,争取上级在指标安排上给予我市更多倾斜支持。相关乡镇做保障。督促相关乡镇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消解和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工作,破除项目业主的后顾之忧,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互联互通齐促进。积极争取将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为国家级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猴桥口岸边境贸易物流中心、猴桥口岸国际物流园、猴桥口岸边民互市场、甘拜地经济开发区一期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芒市——腾冲——猴桥铁路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中期调整新开工项目。同时,快速启动腾冲猴桥至缅甸密支那铁路前期工作,并加快腾冲机场航空口岸建设,积极申请腾冲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