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存在问题建言
一、工作开展情况
高举乡村振兴战略旗帜,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导向,结合《腾冲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年)》、《腾冲市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目前,全市206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6个,治理率80.58%,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自然村1573个。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梯次推进治理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为主、经济适用、易于维护”的原则,以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充分考虑不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优先解决人口规模大且居住集中的村庄、中心村、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村庄等重点区域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二)聚焦整市推进试点。腾冲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腾冲市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市推进实施方案》,财政局安排边境转移项目资金用于试点建设工作。镇、村两级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充分动员群众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有利促进整市推进工作实施。
(三)积极筹措项目资金。采取申请云南省级奖补资金、整合云南省级资金,统筹腾冲市现有乡村振兴PPP项目,边境幸福村等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鼓励村集体出资及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存在问题不足
(一)功能性不足。农村生活污水从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到现在提倡的分流制,经历了近10年的历程,其末端配套污水处理设施也反复在污染物削减和达标排放之间彷徨不定。当前,表现突出的问题为部分设施雨污分流不彻底,建成后的运行效果与预期差距较大。
(二)建设资金缺口大。腾冲市环境敏感区较广,村庄数量较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项目资金缺口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仍以上级拨付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资金来源单一;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差;且污水收费机制尚未建立,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难以保障。
(三)运维管理保障性差。腾冲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制度尚未建立,已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均交由当地乡镇或社区,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多停留在栅渣及漂浮垃圾打捞上,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主要表现为氧化塘建设与管网铺设不配套,部分处理设施工程因资金短缺,处以长期停滞状态。如:西源街道盈水、油灯社区项目虽已完工,但配套的管网至今未完善;芒棒镇桥街、坪田社区管网已铺设但氧化塘尚未动工;团田乡曼哈社区氧化塘自2021年动工以来,氧化塘、管网均未完工;还有五合乡旅游村等等。
(五)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导致设施建设投入使用后,存在项目用土地不符合相关法规政策,如滇滩镇西营社区、和顺镇十字路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用地不合法,被要求整改。
四、部份对策建言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市政府下发的《腾冲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年)》,与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衔接,统筹安排项目,有效整合资源。
二是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市推进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资金,全力争取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级集镇配套管网和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水处理率。
三是探索构建专业化、市场化治污与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相对接的机制,提高运营维护能力和水平,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收费标准和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
四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会同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建立健全联管机制,从项目前期规划、用地、资金、施工、验收等环节,逐一进行研判,防止出现违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