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与保护工作成效
一、高黎贡山(腾冲段)基本情况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冲市境内的面积有42418公顷,约占腾冲国土面积的7.3%、占林地面积的10.4%,东与隆阳区相邻,南连龙陵,西与明光、界头、曲石、芒棒、五合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毗连,北接缅甸,有国境线23公里。高等植物5726种及变种,特有植物382种,种子植物513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及变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9种。动物2774种(含亚种),其中兽类154种,鸟类749种,两栖类44种,爬行类56种,鱼类49种,昆虫172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二级保护184种。主要保护对象羚牛、小熊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zhi)等物种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保护了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消失30多年的云猫再现保护区,发现了中国兽类新纪录红鬣羚(liè líng),发现大理铠兰、喜马拉雅铠兰、滇桐等极小保护物种最大野生群,发现并命名了“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zī chán)”“腾冲齿突蟾”等一批新物种,真正体现了高黎贡山“诺亚方舟”的称号。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牢记领袖嘱托,全力守护高黎贡山。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高黎贡山保护工作纳入市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每年定期组织召开腾冲市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推进会,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高黎贡山及周边乡镇开展专题调研,摸清一线生态系统情况,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按年度制定下发《腾冲市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将工作成效纳入国家安全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软硬件设施。建成中缅边境森林防火通道118.39公里、生物防火隔离带44.898公里,建设边境森林防火瞭望台1座、边境森林防火视频监控5套,并配备24小时监测人员。建立1支50人组成的高黎贡山保护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在保护区及周边区配备350名护林员,严格落实网格化管护责任。全面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有害生物防治,划定监测责任范围和重点监测区域130个,在中缅边境截获一般性有害生物23种104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有效阻断外来物种入侵。三是做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扩繁。实施大树杜鹃、滇桐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挂牌保护、采种育苗和回归种植,开展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定猿、定群、定人“三定”监测,有效保护极小种群。四是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教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高黎贡山”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明显;在保护区周边5个乡镇、41个村(社区)设置永久宣传牌62块,不断增强全民参与生物生态保护意识。
(二)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一是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制订完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武装联合巡护实施方案》,累计组织开展边境武装联合巡护27次,依法严厉打击跨境偷采盗猎违法行为。广泛布建治安耳目和刑事特情,重点加大对中缅边境7至10号界桩一带的巡护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对2016年以来涉高黎贡案件进行了排查,均无涉及敏感区域、敏感物种和敏感事件的案件。二是加大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监管查处力度。对经营户、集贸市场、商市场、餐饮单位等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出动执法人员6800余人次,检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冻库等重点场所和个体经营户1.7万个次;严厉打击偷捕盗猎违法犯罪行为,涉高黎贡林政案件下降90%以上。三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75.97平方公里,保护率29.42%。聚焦自然保护区周边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开展侵占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违规用地清理整治。强化生物多样性、人类遗传资源领域项目活动的准入审查,暂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
(三)实施三项行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全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将国土绿化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生态脆弱区修复,持续推行草原休养生息,实施高黎贡山周边生态修复工程项目5.45万亩,避免森林植被片段化。二是全力开展砂石料火山石综合整治行动。拆除899个火山石开采点和石材加工作坊,对非法采石坑点进行生态修复,打造“火山地质”美丽乡村大环线,加快规划建设腾冲火山石石尚产业园。三是全力开展问题整改行动。2020年至今,腾冲市共收到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巡察、检查反馈问题12大类1260个(件)。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1223个,正在整改37个,整改完成率为97.06%。
(四)加强交流合作,提升边境管控能力。一是加强与缅沟通协作。建立联络互通机制,2021年以来开展疫情防控、边境管控等会谈会晤118次,进一步提高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能力。二是全面推进“三防融合”。骑线建成物理拦阻设施71.157公里,建成综合拦阻设施58.22公里,启用36个抵边联防所,116名专职联防员、42名公职人员、194名轮值人员驻点开展工作。建成市本级技防设施216公里,布设人脸识别摄像头、警戒球机等前端设备6222套,接入边境视频通道4140路,设市县乡村四级段长238名,选派四支强边固防“突击队”1185人进驻抵边村组,沿边境线布设巡守卡点425个,发动党政军警民3824人全力守边护边。三是持续强化边界管理。完成中缅国境线腾冲段2356米边界实地核测,聘请25名外事界务员进行巡查管护,有效维护界线清晰、界桩完整。
(五)聚焦生态产业,坚决践行绿色发展。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传统村落创建A级景区步伐,和顺古镇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保山专场、腾冲马拉松、高黎贡超级山径赛、格兰芬多自行车节、“腾冲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等,旅游观光与赛事体验深度融合。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连续7年荣登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榜,连续4年入选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积极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4个。探索推进碳汇经济发展,初步测算可开发面积约20万亩,被确定为云南省林草碳汇试点县。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16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5个、国家森林乡村6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8个、省级森林乡村104个,切实将“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近年来,我市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一是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工作责任重、压力大,部分反馈问题整改难度大,进展缓慢,相关规划及方案制定后,缺乏相应资金支撑落实。二是森林防火任务艰巨。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辖区有23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相连,因缅甸边民森林防火意识淡薄,边境火入侵的威胁长期存在,森林防火形势仍然严峻。
下步工作中,我市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综合施策,确保按时序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巡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着力提升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抓实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及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扛牢扛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聚力打造美丽腾冲,让腾冲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黄部长的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理念,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生物生态安全防线,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管护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生物生态保护的意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决抓好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