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腾越镇围绕“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特色、构建和谐”指导村级新农村建设抓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重要措施方面采取了:
一、突出三项内容,激发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规划、建设、整治三项内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文明、富裕新农村。编制了《腾越镇新农村整体规划》和《村、社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围绕“村寨道路硬化、乡村照明亮化、农村环境净化、农民庭院美化、村务管理民主化”的“五化”目标,实施“扶持一个产业、建好一所小学、建好一个卫生所、新建一个图书阅览室、新建一个文体活动场、新建一批垃圾收储设施、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的“七个一”工程的总体发展思路。二是突出抓好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高标准快速推进示范点建设。先后实施了朝阳胡家湾、侍郎坝回龙等5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热海社区、玉璧村2个市级示范点,董官里仁、朝阳陈家村等10个县级示范点,大宽邑、马常等12个镇级示范点建设。成功打造了玉璧村、热海社区、董官里仁等一批新农村典型。今年还将抓紧推进热海左所营、尚家寨后董库等试点建设。目前,各级已投入资金2299.8万元,农户自筹1547万元,规划的基本框架初步完成,年底全面建成。三是突出抓好整治这个难题。一方面,对实施“三整三改”(即整修危旧房屋、整治残墙破壁、整理庭院环境,改厕、改厨、改厩)的农户每户补助5500元;示范点农家新居建设,框架补助315元/m2,砖混补助245元/m2,木结构新建补助2万元/户,主房改造补助2000元/户。另一方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以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气爽”美丽腾越为目标,通过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河道清洁整治”、“绿化荒山”、“全民控塑”、“非法违章建筑物清理”、“砖瓦窑石灰窑综合整治”、“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等系列工程行动,腾越的河道变清了,环境干净了,生态优美了,游客评价好了,为腾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三大作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采取“公共事业政府主导、产业培植政府引导、基础设施补助拉动、居家环境激励带动”的方式,示范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资金投入上,镇财政每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均超过1000万元,教育专项资金超过600万元。补助政策上,示范村的道路、灯光等基础设施建设,镇财政给予50%补助,其他村给予30%补助;人畜饮水工程补助50%,建设垃圾收储池补助60%,卫生所、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公益性设施由财政投入为主;示范村组建文体活动队给予5000元启动经费补助,其他村给予3000元补助;重点示范村每村配备2-6名卫生保洁员。通过几年建设,示范村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8%以上,照明亮化率达80%以上,60%以上的农户实施了农家新居建设,80%以上的农户完成了以“农民庭院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家居环境整治。二是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感恩在行动”,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强农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等给群众带来的实惠。通过强化法治宣传在全镇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其他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实地参观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实施示范点,现场感受相邻村寨的前后变化,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将班子成员和15个镇直部门挂钩到全镇32个社区实行共促共建,发挥好指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市县两级抽调3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长驻到28个社区,19名党员任所驻社区的常务书记,采取“沉身子、给位子、挑担子”和“社区直管、关管并重、职责明确、督查到位”的管理方法,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三、注重三个结合,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该镇注重把新农村建设与培植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外延和内涵,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注重与培植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形成“一个以泡核桃、红花油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块,一条环绕县城周边的大棚蔬菜种植带,一片以烟叶和茶叶为重点发展的速效产业区,一个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畜牧养殖圈,一条以县城周边为典型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镇有支柱产业、社区有特色品牌、户有增收亮点”的良好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在“富民强村,强基固本;依托资源,产业支撑;培植大户,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下,全镇通过资产收益和产业经营两种模式增加集体收入。注重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镇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实施“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民生工程。注重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推行基层民主议事决策制度规范化建设,加强新农村的日常公共管理,保持新农村建设旺盛的生命力。
- 上一篇:界头镇积极开展乡村干部谈话
- 下一篇: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到中和镇大村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