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蒲川乡“茶山绿”与“志愿红”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0-08-18 浏览: 作者:杨宗娇 来源:蒲川乡 打印正文

哪里有需要,志愿红就出现在哪里。这是腾冲市蒲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不懈的坚守。自2019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百年茶乡蒲川安家落户以来,蒲川乡不断推进志愿服务,茶山绿邂逅志愿红的故事便从此拉开序幕。

蒲窝河畔,志愿红

蒲窝河畔,两坡茶园,三军相会,四眼热泉,五谷丰登。这是三万蒲川人民赖于生长的热土,也是他们得以发展的根源。土地,于他们而言,是一家人的口粮,更是一代人的守望。然而,在代代相传中,总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当土地纠纷成为历史问题,尤其是涉及两个村,纠纷难以解决时,由乡村干部、寨内乡贤组成的身穿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及时出现在了纠纷现场。

在涉及争议的土地现场,志愿红以他们耀眼的色彩斩获了一定的话语权,但他们并没有强势抢话。而是,多次悉心听取利益双方的介绍和诉求,及时向涉及土地纠纷的下甲社区、坪山社区了解情况,认真为其分析事实、解读政策、判断利弊,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于20207月中旬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志愿红成就了再言和

民族村落,志愿红

户弄曼朵,山歌类多,婚丧嫁娶,起房建屋,处处有歌。在傣族聚居的曼堆寨子、阿昌族聚居的户弄村和曼朵社区的多个村寨,能歌善舞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特点。村寨中,遇到的人儿,随口都能唱上几句、舞上一曲。逢春节、泼水节、吃新节等重大节日时,村寨内总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此时村民总是争先登台献艺。为让村民享受到最甜的歌、最美的舞、最好的表演,当皮影戏表演、送戏下乡进村寨时,志愿红成了最低调的底色,活跃在台下幕后。

当民族歌舞表演培训班在蒲川开班、培训、结业时,志愿红成了最深情的陪伴。尤其是在结业仪式上,12支文艺队全力参与到结业考试时,由挂村单位市人大、蒲川乡干部、曼朵村干部、年轻党员、村内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身穿红马甲,穿梭在台前幕后,活跃在展演前后。在一场场的表演中,志愿红成就了喜和乐

结对共建,志愿红

人大蒲川,结对帮扶,携手联建,联手共建,共筑美丽。自腾冲市人大挂钩蒲川乡以来,无论是脱贫攻坚的大力帮扶,还是农户短板弱项的持续补齐,亲家都倾心用力,而蒲川乡也如同亲家的期盼一样,变化明显。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后,志愿服务在全村各个角落开花结果,受到群众纷纷点赞时,蒲川乡更加坚定了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然而,当有限的人力碰上无限的遐想时,总需要亲家拉一把。

此时,市人大这股力量加入到了曼朵社区、下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20207月,市人大到蒲川乡开展人大、蒲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活动中,两支身穿红马甲”“蓝制服的志愿服务队先是进行服务事项集中培训,后深入群众中对党的创新理论、就业政策、产业扶贫等知识进行宣传,同时还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红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成就了共发展

茶山园区,志愿红

绿色茶山,丰收烟地,搬迁之处,校园之中,他们都在。这是蒲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在群众口中的形象,似乎,他们无处不在。的确,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有群众需要的地方,他们都在。清晨,青青的茶山上,开始有人劳作时,清河茶文化研学基地就忙碌起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志愿红的带领下观茶园、采鲜叶、学茶艺、听茶经、品香茗。中午,培训现场,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在认真解说烤烟分级工作;田间地头、烤房前后,身穿红马甲的烤烟辅导员志愿者穿梭期间,忙着指导烟农进行烤烟采摘、烘烤、分拣。

期间,或在茅草地村大摆坡易地扶贫搬迁点、米果社区大寨子易地扶贫搬迁点等地,志愿服务者们正同群众一起挥舞着扫把,清扫着路面;或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者们正在校园中,手把手教小朋友画画,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讲述外面的世界……一个个场景里,他们都在,不论辛劳、不论回报,他们留下的是志愿红”“蓝身影,成就的却是一个个美丽的梦

不论时间怎么变迁,人员怎么流动,茶乡里的15支志愿服务队、1200余名志愿服务者都在,他们用自己的微光行动,书写了蒲川的七彩世界,为绿色茶山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