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蒸糕,在喜庆中传递幸福吉祥

发布日期:2023-09-29 浏览: 作者: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 来源:腾越街道 打印正文

    在腾冲,蒸糕往往被视作喜庆和吉祥的象征。贺寿、建房,祭祀观音、山神、土地诞辰等等,都要供上一甑蒸糕。特别是中秋佳节,蒸糕也是特定的供品。中秋夜献太阴嬷嬷(月神),琳琅满目的供品中,红白相间的蒸糕格外醒目。贺寿时,亲家的贺礼中最少不得的就是那一大甑蒸糕。

蒸糕用糯米面和米面混合在甑子里蒸熟,香甜软糯,很筋道。

蒸糕是一层一层焮蒸出来。按比例配好糯米面和米面,先把第一层面的用量放在专用的盆里,加入水糅合,和面的过程称为“秀”。 凭经验把面“秀”得软硬适中。做蒸糕的人家都要有一盘大灶。大灶上锅里的水涨了,蒸汽上来,把“秀”好的米面放进甑子里焮蒸起来。算着时间差不多,揭开甑盖,用筷子插进米面里凭手感就知道熟了没有,接着又“秀”一层。这一层是加入了食用红色染料,红彤彤的很醒目,红白相间。再蒸一层白色米面,又来一层灰黑色豆沙,再蒸一层米面,最上面的面子是红色米面。

厨房里充盈着糯米醇香,蒸糕焮蒸熟了。甑子起锅,用一把大木勺按压甑子里的蒸糕,这蒸糕便在甑子里塑成形。再抬到特定的圆柱形木桩上,把甑子往下褪出,如变戏法一样,活脱脱“一甑蒸糕”呈现眼前。稍做修饰后,漂亮而诱人的蒸糕就做成了。在红色的面子上撒上芝麻。用来贺寿的蒸糕撒上“寿”或“福”字,或 “生日快乐”,其他的撒成满天星。 

嗅着阵阵香味,食欲大动,此时蒸糕最好吃。软糯的蒸糕不宜用刀切,用细绳子勒开。手掰一块放进嘴里,淡淡的甜,混合着糯米香,很有嚼劲。冷却后的蒸糕用刀切成片架在碳火上烤了吃。

腾冲人做蒸糕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做蒸糕的人家中,腾越街道满金邑的几家比较有名,熊家就是祖传三代做蒸糕的人家。第二代的两个儿媳在长年累月的操练中总结出了经验,凭着熟能生巧后的手感,把蒸糕做到极致,成为做蒸糕好手。她们家的蒸糕不仅在当地畅销,还被家乡人带到北京、上海,甚至是中国香港,大儿媳因此赢得了“老蒸糕”雅号,好多人不知其名喊她“老蒸糕”。二儿媳杨善明的蒸糕被称为“老九蒸糕”。她家专用来做蒸糕的作坊宽敞透亮,便于操作。她每天都做了蒸糕拿到满邑社区清真寺门口卖,还经常接收一些订单,大甑或小甑的焮蒸,多的30多斤或40斤,少的也有6斤、8斤,有时一天要蒸三四甑。她还把做蒸糕的技艺传给了两个女儿,忙不过来时两个女儿都可上手独立完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尊崇,一些民风民俗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腾冲,遇上寿庆、建房、中秋节等,大家都要订做蒸糕庆贺,把蒸糕分发给亲朋好友,把喜悦和快乐传递出去,有时一场寿庆上会出现几甑蒸糕。由此也便造就了蒸糕的畅销,在手工业相对萎缩的今天,难得蒸糕还有这样的销路。

图片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