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头镇|鱼苗入秧田 稻田“盼丰收”
仲夏时节,界头镇的稻田里生机盎然,水稻已过缓苗期。田垄间蓄水充盈,正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投放鱼苗的好时机。近日,镇农科站与兽医站联合在永乐村、贡山村等地开展稻花鱼苗发放及技术指导活动,以“稻+鱼”生态种养新模式,为农民铺就一条增产增收的产业兴农之路。
“大家先做好登记,按名单逐户领苗,保证每户都能领到合适的鱼苗!”发放现场,村民们提着水桶早早排起长队,脸上满是期待。农科站工作人员仔细核对信息,将一条条鲜活的鱼苗有序分到农户手中。现场水花飞溅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以前单种水稻收入单一,现在有了稻花鱼,既能多赚钱,鱼粪还能肥田,真是一举两得!”永乐村村民孙大哥拎着装满鱼苗的水桶,笑得合不拢嘴。
考虑到农户的技术需求,兽医站技术人员在现场开起了“田间课堂”。面对面讲解鱼苗投放密度、日常管护、病虫害防治等要点,确保农户“领得放心、养得省心”。“以前总怕养不好,现在有技术员手把手教,心里的顾虑全没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安心。
领完鱼苗后,农户们陆续来到自家稻田,将一桶又一桶鱼苗投放入田,经过短暂的扑腾适应,鱼儿便在秧苗间游弋而云。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鱼苗5000斤,覆盖养殖面积180亩,惠及农户80余户。依托原生态养殖,稻花鱼肉质细嫩、自带稻花香。按近年市场均价每公斤30元估算,将为农户带来一笔可观的“稻田经济”收益。
“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以巧妙的自然循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田里的害虫、杂草与腐殖生物,成为鱼群天然的“营养餐”;鱼儿游动时翻动泥土,加速肥料分解吸收,鱼的排泄物,又化作滋养水稻的有机肥料。这种互惠共生的模式,既提升了稻米的生态品质,又为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更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双倍效益,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近年来,界头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粮+N”绿色农业新模式,既稳住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盘”,又扩宽了农户的“增收路”。如今,千尾鱼苗游进秧田,更游进了百姓心窝,不仅守护了“米袋子”,丰富了“鱼篓子”,更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愿景照进现实。
图片提供:方云艳
- 上一篇:蒲川乡|一株草血竭 三份增收账
- 下一篇: 五合乡|烤烟飘香,铺就乡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