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党建领航”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饵丝飘香致富路 宣纸墨染文旅兴
晨光洒进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村的街巷,整洁的民居外墙与绿树相映成趣,饵丝作坊飘出的香气与研学团队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这个紧邻城区的村子,正以人居环境的“新颜值”、饵丝产业的“新活力”、文旅融合的“新场景”,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走进现实。
党建领航焕新颜,宜居村寨展新貌
“以前巷子里堆着杂物,一下连天雨还会踩泥,现在每周党员带头清,我们也愿意跟着干,家门口都能当‘小花园’。”村民刘大妈坐在口袋公园的长椅上,指着整洁的巷道笑着说。
一直以来,街道、村委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民生关键事”,跳出“干部干、群众看”的旧模式,搭建“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框架。线上在微信群推送整治前后对比图,调动村民整治积极性,线下开“火塘会”、“院坝会”,汇民智听民意;每周五开展“创文大扫除”等志愿服务活动保障村内公共环境,针对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制定“一户一策”清单,还与临路住户、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环境保洁包保到户,从“问题整改”到“长效维护”全链条跟进。今年以来,共开展公路沿线大扫除、每周创文大扫除40余次,带动村民清理杂物10余吨,加强村内绿化美化、完善口袋公园投入30万元;自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实行以来,“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光荣牌贴满了村民家门,环境维护成了大家的自觉事,村子也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
产业赋能破瓶颈,饵丝产业结“富果”
走进朝阳村“胡韦刘”饵丝合作社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中,工人正将刚压制好的饵丝分装打包。“没参加合作社前,自家作坊一天顶多做400多斤,还担心卖不完;现在加入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我家今年收入比去年多了3倍!”社员胡东艳一边包装着饵丝一边说。
曾经,村里的饵丝作坊“各自为战”,规模小、标准乱,是产业发展的“老大难”。2022年,村党总支“牵线搭桥”,整合零散作坊,组建饵丝专业合作社,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渠道销售”的“三统一”模式,不仅规范了村内饵丝产业,当年增收还超过了150万元。
为扩大饵丝销售渠道,村里还依托腾冲市电子商务仓储集散分拨中心,借助助农直播等电商直播平台,搭建了线上销售“快线”,现在不仅饵丝,村周边的宣纸、茶叶、绿植、中草药等特色产品也搭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在直播间里,主播正对着镜头介绍饵丝的原料和工艺:“我们的原材料都是品质优良的饵丝稻,用传统工艺制作,口感十分顺滑!”依托朝阳电商物流园8000平方米的智能化仓储,百年饵丝技艺搭上“数字快车”,从“家庭餐桌”卖到了全国网友的手中。如今,合作社共吸纳社员83户、相关产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增收840万元。年生产饵丝超过2万吨,产值突破1亿元。
文旅融合拓赛道,特色体验聚人气
“抄纸这一步最关键的在手上,用力一定要均匀。”在腾宣研学馆,传统手艺人师傅正手把手教小学生做宣纸。近年来,朝阳村深挖传统文化底蕴,把饵丝、豆腐工坊、古法宣纸制作工艺逐渐变成“研学课堂”,打造集“生产观摩+研学体验+文化讲解”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从今年8月份开业以来,我们共接待了10多批研学团队,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0多个孩子来体验,目前也还有很多客人联系我预订。”研学馆负责人左明建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增加传习拓印项目,丰富研学体验。”
不仅如此,街道还充分发挥朝阳村带动作用,将公路沿线的万华馆、宣纸研学馆、豆腐研学馆、饵丝文创馆、大董街、汽车博物馆等资源串点成链,形成一条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路线,辐射带动整个洞山片区相关产业,推动地域文旅融合发展。黄金周期间,位于洞山片区的永乐村——乐诚居民宿一房难求,“游客来体验当地文化、看看田园风光,我们在家就能挣钱,这日子越过越舒坦!”民宿姚总笑着说。
如今的朝阳村,巷陌整洁、产业红火、游客络绎不绝。接下来,朝阳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升级、饵丝产业向品牌化智能化迈进、不断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让乡村振兴的“引擎”转得更稳、动力更足,使“民富村美业兴”的新画卷愈发鲜活生动、绚丽多彩。
- 上一篇:青山藏“金果” |香飘新岐村
- 下一篇: 界头镇|无人机驾驶培训开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