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街道|绘就饵丝产业振兴新蓝图
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村作为“腾冲饵丝”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产业资源禀赋,在街道引导下,不断探索饵丝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通过环境整治、典型示范、创新机制等举措,朝阳村饵丝产业正逐步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环境升级,老寨子焕发“新活力”
朝阳村始终将饵丝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户收集、户处理”,有效解决零散加工户生产废水排放问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试验性安装4套污水处理设备,将来根据试验效果推广运用。”
同时,村内开展“公路沿线大扫除”“创文大扫除”等志愿服务活动保障村内公共环境,针对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制定“一户一策”清单,还与临路住户、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环境保洁包保到户,从“问题整改”到“长效维护”全链条跟进。今年以来,共开展公路沿线大扫除、每周创文大扫除40余次,带动村民清理杂物10余吨,加强村内绿化美化、完善口袋公园投入30万元,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另外,市级部门、街道、村三级紧密联动,计划推行“红黑榜”制度,对生产经营不规范的饵丝加工户进行定期通报。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舒心。”村民刘大妈笑着说。
典型引路,小作坊形成“致富链”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朝阳村精心挑选了一批生产规范、信誉良好的经营户作为标杆,逐渐培育成“饵丝加工示范户”,旨在形成生产工艺标准化、市场开发联合化、产品形成品牌化的产业协作模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周边小作坊共同进步,使小作坊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
“以前我家规模有限,自从被选为示范户,更多顾客愿意选择我们,我们也要努力提升品质、做好环境卫生,这样才不辜负顾客们的信赖。”加工户胡东艳说道。
此外,街道还在朝阳村连续举办了两届“腾冲饵丝”文化节,打响朝阳饵丝知名度,在饵丝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下,不仅豆腐研学馆、宣纸研学馆、饵丝文创馆等文旅资源先后落地,还带动周边片区汇集牛羊肉美食一条街、房车营地等特色业态,形成了一条坚实的“致富链”。今年以来,洞山片区共接待研学团队100余批(次)、游客超20万人(次)。
“随着朝阳饵丝名气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变强了,在标杆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商户自觉提高产品品质和环境卫生,让我们的饵丝产业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朝阳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平说道。
职工挂联,创新机制成就“技术支撑”
产业升级的背后,离不开街道创新的“监管+服务”双轨机制的有力保障。街道选取了12名党员干部,对朝阳村63家小作坊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挂包,将“监管员”转变为“服务员”和“指导员”。机制运行以来,职工多次协助经营者完成厂区规划、设施改造和制度建立,并按“一坊一档”原则,对加工户建立了详细台账,目前,已指导规范63户。
此外,街道还组织召开小作坊经营户培训会,重点宣讲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现场讲解了生产操作规范,全面提升经营户的主体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些隐患平时还真注意不到,希望这样的培训经常开展,多给我们提提醒!”加工户尹以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