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昔日“空壳村”今辟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5-05-06 浏览: 作者: 来源:中和镇     打印正文

——记中和镇樊家营社区产业发展

中和镇樊家营社区,地处中和镇东北面的“毛黑路”边。这里距中和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腾冲县城15公里,辖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共有724户3004人。全社区有林地7138.6亩,农田2103亩,耕地2051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及外出务工为主。长期以来,樊家营社区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

近年来,该社区“三委”努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新辟致富路,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促使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主任先致富带动周边户

俗话说:“干部干部,凡事先走一步。”樊家营社区主任陈朝栋要求村民敢过河,自己则首先敢过江!1997年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的陈朝栋主任,回村从事了9年的村兽医工作。2007年被当选为樊家营村联队干部的同时,他开始学习摸索养牛技术,并投资建起了养牛场,为了探索养牛技术,他在2009至2011年期间,先后到越南、大理、缅甸的勐嘎以及云南最大的养殖场小哨等地进行了考查。2013年6月,受中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他又到芒市、陇川、河口、大理再次考查了水奶牛的养殖技术。他决定升级转项着手发展水奶牛的养殖。

如今,白手起家的陈主任,从最初贷款购买2头肉牛走上创业路,到成立腾和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饲草饲料青贮池700立方米、卫生消毒室1间、污水沉淀池1个、防疫室1间及生活用房1栋,圈养肉牛100多头,槟榔江奶水牛31头,常年解决当地10余名村民就业,并拉动6户寨邻圈养水牛40多头。尽管他自己家富了,每年家里光养牛的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可他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了,才是自己的最大愿望。于是,他把自己几年来的养殖技术与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周围的村民,带动周边困难农户发展养牛业。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让全村人共同致富,2014年,他把从上级部门争取来的投资给公司的10万元资金,每年给村委1万元的分红。

引进种植户新辟特色路

樊家营社区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发展特色种植的理想之地。2015年,有远见卓识的社区三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引进腾鑫水果专业合作社前来安家落户。种植户所用土地,在村民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采用签订租赁合同进行转租的方式。据悉:租期初定为30年,头三年土地流转金为每亩每年1000元,三年以后在上年的基础上,每亩每年递增50元,并自2016年起,由租赁方——腾鑫水果专业合作社,每年交付樊家营社区协调服务费5000元。在同租赁方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目前,合作社己完成投资650万元,租赁土地220亩,其中100亩己种植葡萄,预计二年后即可实现收益,其余120亩土地准备种植蓝莓、冬桃、枇杷、猕猴桃。腾鑫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具体发展思路是: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在2015至2017年期间,优先发展220亩种植园,然后逐年扩大,2020年实现500亩种植园的目标。按照“协同共生”的发展思路,通过庄园的建设,把农业庄园发展成集旅游、休闲娱乐、果实采摘、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庄园。

昔日“空壳村”今朝谋富路

采访中,当笔者问起该社区新辟致富路的目的意义何在时,健谈的陈朝栋主任介绍说:“我们引进企业前来落户,一是为了解决部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每天能解决本村劳动力30余人,以后还会逐步增加,这样,能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二是为了在引进企业落户的同时,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升土地的增值,使部分村民增收,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三是通过种植庄园的建成,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四是社区三委通过收取土地协调费,获取收益,并争取入股分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我们这个昔日的“空壳村”变成未来的经济实体户。”

樊家营社区党组织深入一线“接地气”,联系实际谋发展,我们坚信,这个昔日的“空壳村”,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致富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