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19-8-03_F/2018-0502002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8-05-02 09:07:38 |
文号 | 浏览量 |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增长各项决策部署,突出紧扣工作目标任务,及早谋划部署,全面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稳增长政策性供给,补齐短板、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首季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43.19亿元,增长11%,比计划目标(10%)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10.1%)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市(10.9%)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9.3%)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6.8%)高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1%、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增长1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18亿元、增长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9%、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1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5%、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6%、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
(一)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706万元,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2036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为28369万元,增长5.8%;畜牧业产值为54626万元,增长5.8%;渔业产值为4525万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50万元, 增长2.5%;实现农业增加值72842万元,增长5.3%。实现肉类总产30628吨,增长3.7%,肥猪出栏31.5万头,增长1.7%,禽蛋产量1106吨,增长19.1%,牛奶产量1439吨,减1.1%。
(二)工业生产发展提速
完成工业总产值546528万元、增长14.7%,实现工业增加值113603万元、增长13.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2041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9%,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724万元,增长14.1%。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2699万元,增长28.8%,增速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20%,增长47%,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持续增长
实现财政总收入66920万元,增长5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020万元,增长25.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5450万元,增长31.5%。
(五)城乡消费品市场开局平稳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51.8万元,增长12.3%。其中城镇实现58741.4万元、增长13.3%,乡村实现25210.4万元、9.9%。
(六)边贸形势平稳
实现进出口总额9383.7万美元,增长42%。其中,进口6966.8万美元,增长60.5%;出口2416.9万美元,增长6.5%。
(七)金融机构稳健运行
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1.4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0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0亿元,增长13.9%。
(八)旅游事业平稳发展
一季度共接待游客361.2万人次,增长15.9%,完成旅游总收入32.2亿元,增长22.7%;景区景点门票收入3601万元,下降0.1%。全市星级饭店累计平均床位出租率57.3%,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非星级饭店累计平均床位出租率41.7%,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腾冲机场累计起降航班3266架次,同比增24.3%,运送旅客36.24万人次,同比增27%,累计客座率80%,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场物价稳定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4%。
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季度,腾冲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全市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增速低,支撑有限
农林牧渔业是农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全市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投入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全市农产品虽然产量大,但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缺乏深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农业产品附加值较低,由于农林牧渔业的自身特点导致不能有较快的增长,进而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相对较弱。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持续增长后劲乏力
我市有5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有5户工艺美术制造品企业,合计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51%,工业产业结构单一、集中度高,工业生产过度依赖行业,结构极为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其次是新增动能支撑不力,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少、产值低,新增产量有限。2017年,全市仅新升规4户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低,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较低。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变化,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带来不利影响。从企业效益看,一季度有9户企业亏损,亏损面17.3%,企业利润总额减2.6%,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压力较大
一是在库项目147个,同比减少11.4%,且新开工的大项目偏少,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二是投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大了入库项目的审核力度,规范了项目入库申报,对新项目备案资料要求更为严格,入库难度加大,集中表现是要件不齐,无法入库;三是因投资制度改革,500-5000万元项目全部实行财务支出法上报,项目业主提供付款凭证和其它票据困难。一季度500—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完成额仅占总量的6.7%左右,投资增速主要是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支撑,后期若没有后续大型项目开工跟进,则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困难加大。
(四) 财税持续增收困难,收支平衡难度较大
一是我市财源基础不够牢固,支撑财政收入的重点产业、重点税源并不突出,税源结构单一,无新增税源支撑,增长乏力;二是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三是收支矛盾突出。随着城市规划发展,我市的社会管理事务也越来越多,支出也随之增大,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小,造成财政支出压力增大,收支失衡。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今年一季度,虽然全市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积极变化,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诸多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抓产业,补短板。补好经济运行短板,全力稳定农业生产,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深挖服务业和消费增长潜力,抓好财税金融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提质增效。
二是抓好投资项目。重点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对当前有拉动、对长远有支撑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和实施。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的开竣工管理、要素保障、协调调度等,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建设进度,力争更多项目投产,确保经济运行后劲更足。
三是抓好监测。一是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对标对表,挂图指挥、挂图作战、挂图监测,确保工作措施和解决问题到位;二是注重统筹协调,逐月抓进度,逐项抓落实,切实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具体项目;三是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变化,加强调查研究,确保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四是狠抓责任落实。围绕全年发展目标,加强督查确保任务完成。认真细化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定任务、定要求、定领导、定部门、定时限,逐月、逐季推进,加强工作督查、跟踪问效,已经落实的查效果,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通过强有力的过程督查,确保年度目标的实现。
(审签:韩启留 拟稿:王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