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tc_tjj-30/2021-0129003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0-04-09 09:16:28 |
文号 | 浏览量 |
2019年底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禁止外调,市内交易也受到限制,养殖户销路受阻、利润下降。2020年1月解除封锁,解除封锁后可以进行生猪外调。又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地各村采用封村等减少人员流动的系列措施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运输路线受阻、交易市场关闭等因素,养殖户被迫压栏,影响了正常的生猪生产交易。随着非洲猪瘟疫区的解封和逐步的复工复产,腾冲市的生猪交易得以正常进行,但市场上猪肉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根据前期我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调研的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当前恢复生猪产能所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一、恢复生猪产能面临的问题
(一)仔猪价格较高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
自2019年下半年起肥猪和仔猪的价格一路高走,10月底达到新高。腾冲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价格有所下降。解除封锁后可以进行生猪外调,价格回升。根据调研了解,近段时间受外地商人到腾冲大量收购仔猪的影响,仔猪价格持续走高,部分乡镇的仔猪价格一度达到100元/公斤。仔猪价格持续走高,导致养殖成本投入大,利润空间小。
虽然目前生猪价格走高,养殖户的补栏意愿有所提升,由于目前仔猪价格较高,许多养殖户特别是小型散养户担心养殖成本上升,而且生猪市场波动大,故不敢进行补栏。
(二)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意愿
根据前期抽样调查的结果,养殖户主要担心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防控问题。
非洲猪瘟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药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扑杀病猪和封锁疫区,养殖户担心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前期养殖的成果化为乌有,损失巨大。并且封锁疫区严重影响生猪的流通交易,造成压栏和低价等问题。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多采用减少人员流动的方式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运输路线受阻、交易市场关闭等因素,对饲料供给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腾冲与缅甸相连,缅甸玉米进不来,玉米价格微涨,每公斤上涨0.1-0.15元,养殖户被迫压栏,影响了正常的生猪生产交易。
(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不够导致验资户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相关产品的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目前腾冲生猪养殖还是劳动型养殖模式,许多养殖户养殖技术比较落后,对人力依赖性大,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如遇市场变动大,猪肉价格下跌,高投入低产出,养殖户将损失巨大,难以翻身。
(四)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短
目前,腾冲生猪养殖业都还没有能实现深加工、精加工以及配送的企业,大多数的产业链是“养殖-屠宰”。产业链短,承受的市场风险相对就大,消化风险的能力就低。现在形成“饲料-养殖-屠宰-肉食加工-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对促进腾冲生猪养殖相关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伸生猪养殖产业链能够产生有利影响。
二、建议
(一)加强疫病防控力度。加强防疫扶持和补贴,加强死猪、病猪的管理,防止疫病传播。即使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也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排查,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再次发生。
(二)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既解决养殖户的销路问题,又解决了销售市场的供给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的扶持,给想养猪的人提供养殖的便利。
(四)提高畜牧系统的专业能力,提高技术指导水平。
(五)鼓励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延伸生猪养殖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