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6005257-0/20251023-00003 | 发布机构 | 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5-10-23 10:05:23 |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中国共产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委托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管理,采取“市属县管、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副处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及规划区内的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协调服务、经济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工作;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工作。(2)根据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中共腾冲市委、腾冲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范围,行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区内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权限。(3)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商贸流通、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经济技术开发等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结合实际,组织实施飞地经济、合作共建。(4)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拟订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布局、重点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组织实施。依据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好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程序报批,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5)负责编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计划并按规定组织实施,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职责。(6)负责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和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核、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7)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和下属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8)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做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投资的融资工作;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或财政部门的委托,履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资产管理等职责;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项目库管理,负责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项目争取、经济运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工作。(9)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人才引进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10)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建设。(11)建立健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行政管理规定、服务措施和激励制度。(1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13)完成中共腾冲市委、腾冲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4)有关职责分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原则上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治安维稳、道路管网养护、绿化保洁等公共事务交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统一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在人力物力保障和监管责任上配合抓好落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不代管乡镇(街道)。
2.机构情况:2024年腾冲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机构数1个。
3.人员情况: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末实有人员编制21人。其中:行政编制13人(含行政工勤编制0人),事业编制8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0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30人(含行政工勤人员3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人员0人,非参公管理事业人员6人。
年末尚未移交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共计0人(离休0人,退休0人)。年末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1人(离休0人,退休0人)。
年末其他人员27人。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员27人,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员0人。年末学生0人。年末遗属0人。
(二)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概述
1.党的建设持续抓好。坚持党对开发区的政治引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党建带群建,夯实发展根基。深入推进“两新党建样板区”建设,先后打造了艺缘根雕等8个“两新”党建示范点,形成了“石头+木头、匠心+创新、医药+创造”等一批立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非公党建品牌,各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细落实,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统筹抓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工会建会率达91.67%,引领服务职工能力显著增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情况被新华社、云南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经开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规划建设逐渐完善。加快推进水、电、路、燃气、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完善发展保障。按照“一带·两区·多块”进行规划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草案公示,以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土地15宗584.64亩,位居全省前列;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4宗917.18亩。中和片区实现水、电、天然气全覆盖,建成标准厂房11栋16.6万平方米和公寓楼、综合商业楼及食堂各1栋2.8万平方米,建成运营公租房400套。黑泥塘片区计划新建污水处理站、供水厂各1座,埋设污水管网27公里,增配约2万KVA电力容量,提升供水、供电质量。猴桥徐家寨新材料产业园已架设接通供电专线,企业用水、用电保障。五合、荷花云台酒业已架设水、电、气专线,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获评第一批云南省林草特色产业园区、2023年度绿美园区和云南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开发区(第一批)。
3.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围绕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绿色食品加工和跨境贸易为辅助的“1+2”产业发展思路,抓好产业培育,壮大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提升发展质效。目前共聚集企业129户,其中规上企业47户,今年新申报纳规3户。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1.44亿元,同比降32.38%,降幅进一步收窄。生物医药方面,聚集了腾药、东药、华宇生物、新绿色、凯诺制药等10户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8.56亿元、同比增13.41%;绿色食品加工方面,聚集了云台酒业、晨光生物、高黎贡山生态茶叶、通三泰食品加工、恒益东山农业等14户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13.4亿元,同比增97.34%。新材料方面,聚集了鸿鑫新材料等9户企业,实现产值35.7亿元。跨境贸易方面,猴桥口岸边民互市业务共办理22.95万票,货运量86.82万吨,货运值22.58亿元,实现服务收益2,258.17万元。同时,中和高新区利用现有厂房,引入了佳兴、介玉、众腾服饰等轻纺企业,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4.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认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全力推进续建、新开工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快速达产达效,增强发展动力。谋划储备项目22个,概算总投资1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4亿元。黑泥塘片区一般贸易与边民互市监管场所“两场合一”等项目有序推进,于2024年11月实现“两场合一”转场运行;签约引进多邦公司负责口岸边境贸易物流中心的综合运营,口岸项目盘活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云台酒业五合生产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二期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荷花中高端白酒一体化建设项目一号车间A区建成投产,正在推进办公楼、制曲车间、粉碎车间、二号车间、四号车间等工程建设;中和罐装及存储基地项目已完成供地,正在开展规划设计,计划年内动工建设。中和片区和顺苑、中和驳货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正在规划建设腾冲市石材产业园区等项目。下街片区正在规划实施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同时,积极策划包装有收益的项目,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完成融资20,498万元,有力保障了还本付息和项目建设。
5.招商引资有效开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招商带动大发展,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汇集发展合力。一年来领导带队外出招商9次,接待省内外客商到园区考察120余批次。新签约引进潜江市佳兴服饰有限公司儿童服装生产项目等9个项目,合同协议资金83亿元,到位资金10.62亿元。策划包装标准化厂房服装、鞋帽、户外运动器械、电子、旅游产品、食品等产品生产加工项目等31个招商项目,进一步谋划储备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夯实了招商基础。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走访企业1,012人次,帮助企业解决较大问题22个,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
我单位按照部门预算项目自评率要达到100%的要求,对2024年度由各级预算资金安排的16个项目共计2209.24万元开展了自评,资金内容主要涉及猴桥口岸通关基础设施边民互市建设项目、腾冲猴桥口岸货运通道项目、猴桥口岸边境贸易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边合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园区重点、重大项目谋划、策划、包装工作、经开区公安分局专项工作经费、开发区消防车辆及器材购置经费等;同时也对经开区管委会部门整体支出开展了绩效自评。各项目支出得分均大于80分以上。
1.项目决策。项目规划符合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部署,与项目年度目标一致,项目实施结果与规划计划基本一致,项目设立依据较为充分,管理制度较为健全,资金分配与规划方向相符合,决策阶段程序较为严密。
2.项目实施。按规定专项安排预算资金,分配程序规范,资金分配符合规定用途。
3.完成结果。项目资金拨付到具体项目情况:16个项目资金按使用进度拨款,资金执行率均为100%。根据审计监督、财政检查结果、绩效评价结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合规。
4.项目效果。项目实施效果与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产业政策、规划布局、资金投向等基本匹配吻合,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社会满意度较好。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概况
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委托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管理,采取“市属县管、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副处级。设4个副科级内设机构,分别为: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办公室)、经济发展科、规划建设科、投资促进科。设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个,为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加挂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交流服务中心牌子),机构规格为副科级。
2.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一是对各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额度进行控制、努力节约经费;二是各项工作均能够按时完成且质量较高;三是部门整体支出使用效果达到预期。
3.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24年度预算收入29,348,469.71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9,348,469.71元,占总收入的100%;财政拨款支出总支出29,348,469.71元,其中:基本支出7,256,084.10元,占总支出的24.72%;项目支出22,092,385.61元,占总支出的75.28%。
4.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024年没有制定新的预算管理制度。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1.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掌握本单位上年度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及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实际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从部门整体投入、过程管理、单位整体履职情况、履职效益及绩效评价资料报送情况的方面找出部门整体运行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此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保证部门整体运行及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自评指标体系
本部门的自评指标体系如下:年度目标包括职责履行良好、履职效益明显、预算配置科学、预算执行有效、预算管理规范。职责履行良好分为项目职责履行和机关工作职责履行,履职效益明显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预算配置科学分为预算编制科学、基本支出足额保障、确保重点支出安排和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有效分为严格执行预算、严控结转结余、项目组织良好、“三公经费”减支节效,预算管理规范分为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公开及时完整、资产管理使用规范有效。
3.自评组织过程
一是准备阶段,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和管委会安排部署,由计划财务室牵头,其他涉及科室参与配合,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学习财政支出绩效自评的相关规定,并具体开展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实施阶段,召开项目绩效自评布置会,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任务、标准,掌握评价的时间和有关要求。由各科室结合项目绩效预算中所提出的指标制定所负责的项目绩效自评指标,下发绩效自评工作通知至各科室及开发区涉及的相关企业,安排绩效自评工作,根据各科室提供的绩效自评报告,计划财务室梳理汇总后形成部门自评报告。
三是整改阶段,待自评报告报市财政局之后,按市财政局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及时向市财政局报告整改情况。
四是总结阶段,总结评价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绩效自评指标体系,装订归档绩效自评资料。在经开区门户网站公示绩效自评报告,接受监督检查。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得分90分。
1.预算编制。部门年初预算编制科学准确,部门绩效目标要素较为完整,绩效指标细化量化。
2.预算执行。本单位本年度收入支出预决算差异率均为预决算差异率均为184.19%,主要原因是2024年年初未纳入上级专款云南腾冲经济开发区猴桥口岸通关基础设施边民互市建设项目省预算内基建资金1,041.00万元,腾冲猴桥口岸货运通道项目中央基建资金329.00万元,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边境贸易项目资金300.00万元等。三公经费67.00万元,较年初预算数80.20万元,减少13.20万元,减少16.46%;会议费较年初预算减少72%;培训费较年初预算减少100%;以上数据表明年初预算与决算数偏差程度还是较大。
3.完成结果。部门预算项目资金执行进度均达到100%,总体较好,未发现部门预算管理方面有违纪违规问题。
4.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评价体系建设没有细化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根据存在的问题,经开区管委会也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即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科学编制评价体系,制定有力的工作措施,有效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5.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经开区管委会积极推进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结果运用机制,对本部门绩效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优先支持或继续支持;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减少预算。
6.主要经验及做法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规范的内部工作机制,明确项目主管部门为单位内部绩效管理直接责任主体,财务部门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年初制定绩效目标,年中进行绩效目标进度考核,年底做出绩效目标评价,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各项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