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5-6-/2021-0202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明光镇 |
公开目录 | 扶贫 | 发布日期 | 2020-12-17 20:45:25 |
文号 | 浏览量 |
明光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安排,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总部署、总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多措并举,抓实三个百日行动,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克服疫情、巩固成效上下足功夫,围绕“三挂三包三同责”工作工作要求,全面压实攻坚责任,充分发挥“大扶贫”格局优势全面推进大排查、强补短,大治理、强提升,大举措、强巩固等具体工作,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明光镇是腾冲市的三个边境乡镇之一,西北部与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接壤,国境线长54.38公里,有6号、7号、8号、9号四个界碑及五条简易通道通往缅甸,从7号出境30多公里即是缅北重镇板瓦。全镇国土面积731平方公里,南北长54.4公里,东西宽12.8公里,辖9个社区171个村民小组,有傈僳、白、阿昌、景颇等11种少数民族。
截止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最终规模为1003户4071人,已全部脱贫退出,脱贫后贫困发生率为0%。全镇有自治、沙河、东山、东营和松园5个贫困村已全部稳定脱贫出列。全镇15户55人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分散安置户已全部入住、拆旧复垦复绿。全镇边缘易致贫户共有60户229人,脱贫不稳定户62户181人。截至目前,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均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已全面消除返贫风险。
二、精准扶贫,减贫成效目标显著
2020年涉及脱贫退出的1户1人通过因户施策,采取就业扶贫于5月份达到稳定脱贫,实现全镇建档立卡户1003户4071人全部脱贫退出。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方面实现“脱贫质量优先”的原则,确保“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假脱贫”。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应纳尽纳“零漏评”、应退尽退“零错评”、应扶尽扶“零错退”、档案规范“全记录”、数据精准“可追溯”5个目标任务,严格方法步骤、程序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工作;二是坚持质量优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把扶贫对象退出关,严格按程序、按标准脱贫退出,达不到条件的坚决不能退出,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三是坚持从严从实。严格按标按表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规模控制、系统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符、退出标准把握不严、程序不合规、应纳未纳等问题。真真切切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经自检自查,在减贫成效方面未发现问题。
三、合力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明光镇严格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补短板、扬优势,建机制、明责任,推动全镇基层党建扶贫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明光转型跨越发展。
(一)抓动态管理,摸清短板,确保信息精准。为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数据质量,我镇认真开展2020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数据调整、补短板和项目库建设等工作,对全镇贫困对象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数据清洗和动态管理,为全面摸清我镇脱贫攻坚短板,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切实为我镇更好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导向,为更好的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抓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完善基础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保障,我镇结合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统筹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工作。2020年投资1亿余元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其中:投资2059.2万元建设村内入户道路21万平方米;投资1690.2万元建设村组公路18.78公里;投资150万元拆除重建桥梁一座;投资90万元维修、保通固自公路43公里;投资1120万元在危险路段安装生命防护工程35公里,东营、松园、东山、沙河、自治社区2020年自然村内道路建设项目;投资3.33万元实施麻栎社区苏家寨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4500万元,对全镇的电网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110.5万元,完成7所学校旱厕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实施了松园社区豆地坡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680万元(含整合资金180万元)实施了麻栎社区“四位一体”建设项目,全镇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巩固。
(三)抓精准施策,致富增收,完成脱贫目标。一是抓产业扶贫持续突破。围绕做实“大健康”产业发展这条主线,通过超前谋划下足功夫、精准施策结合实际、强力推动上下齐心、新型经营抱团发展、做优产业全民共享等持续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结合”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万寿菊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乌龙茶、烤烟、生猪等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扩大万寿菊种植规模达3500余亩,实现产量7500吨,产值922.32万元,农户增收770万元以上;扩大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18980亩,完成产量260.5万公斤,烟叶交售任务和上等烟比例创历史新高,实现产值8105.73万元,农户增收743万元以上;乌龙茶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制茶企业趋于规模化、品牌化,共种植乌龙茶18553亩,采收2228.03吨,实现农户增收2000万元;抓实万亩中草药种植园区建设,实现中草药种植规模突破万余亩;围绕市委1+3+6肉牛发展模式,持续巩固肉牛发展,实现年存栏量突破1.67万头以上;扎实巩固“明光小耳朵猪”品牌,存栏量突破1.5万头;稳步发展山羊养殖,存栏量突破1.8万头;雪鸡等家禽养殖规模不断突破,存栏量突破2万羽。
精准落实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东山社区红花油茶提质增效建设项目补助78户7.08万元,自治社区乌龙茶提质增效建设项目补助160户30万元,有力助推贫困户产业发展;发放以产业发展为放贷基础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247户27万余元,不断促进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效;以利益联结机制促贫困户增收,全镇18个合作社带动808户、39个致富带头人带动250户,7个龙头企业带动417户,采取订单原料收购、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模式实现农户与经营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953户,实现户均增收6800元。
二是抓就业扶贫组织化着力提升。奋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通过建好劳力基数一本台账,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拓展政府—企业、政府—学校—企业、政府—基地三种就业渠道,健全镇、村、组、民“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实施‘点对点’省外对接向外输出一批、立足市内企业吸纳一批、推动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一批、推动‘双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批”的“五个一批”就业服务工程,持续提升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抓实就业培训工作。共组织开展共组织开展各项技能培训7期2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6人);抓实就业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全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78人(其中:省外416人,省内市外179人,市内1483人);为281人发放外出务工补助,补助资金17.9万元;抓实就地稳岗就业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劳动技能,开发就地乡村公益性岗位180人,就地消化稳岗就业1249人,预计实现就业增收约1500万余元,极大增强了建档立卡户增收能力。2020年9月,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为运作模式的明光镇腾跃布布顺就业扶贫车间正式挂牌,截止目前拥有固定员工20余人(其中卡户12人),吸纳更多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三是抓教育扶贫到户。严格按照疫情防控下复学的部署和要求,发动多方力量提前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摸排,针对风险生制定一户一策,专人负责盯、管、服,抓实、抓好、抓细控辍保学工作,目前无辍学情况。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措施,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全面提高中小学校营养餐质量;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531人;资助高中或职业院校201人、专科37人、本科及以上69人;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完善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阶段的财政资金资助救助体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2020年,共计发放学生资助资金566.04万元,资助各学段学生595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共发放助学贷款673笔,发放资金437.4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838名学生,没有因贫失学和因学返贫的情况。雨露计划资助256人次,发放补助51.2万元,教育扶贫成效明显。2020年小升初市统测平均分156.59,居全市第四名;明光中学中考成绩综合排名第三名;明光学子高考600分以上28人。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档立卡户学生成绩稳步提升,贫困代际传播逐步阻断。
四是抓住房保障到户。采取镇级统筹“定调子”、社区全面负责统筹安排的方式,按照四类重点对象按户均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补助,统一聘请施工队进行改造,全面推进住房短板“清零”行动。截至目前,全镇99户住房短板户(四类对象35户,非四类对象59户,5类人员非四类重点对象5户),已解决99户,其中“五类人员”户按照市危改办要求进行挂牌处理。
五是抓人居环境提升到户。深入推进1+1+N基层末梢治理体系建设,开设党员大讲堂,大力推广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持续抓实“五美一最”建设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扩大农村污水治理面,落实好村庄保洁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力度。持续开展“最美庭院”及“家居环境提升流动红旗”评比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包片包户责任制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达到人居环境I档标准。坚持以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助力和谐小巷建设。
六是抓生态扶贫到户。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修复中增收脱贫、稳定致富。2020年实施天然林停伐补偿项目,补偿建档立卡贫困户508户3.9万余亩39万余元。
七是金融扶贫保障到户。全镇发放小额信贷贷款25户118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贷款37户168万元(占市级下达任务160万元的105%),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贴息资金17.64万元,极大的促进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为贫困户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条件。
八是抓兜底保障到户。2020年全镇落实低保524户1107人(建档立卡户560人),特困供养162户205人(建档立卡户120人),残疾人补贴391人(建档立卡户115人);落实人口基本医保及大病保险4071人,医疗救助户312人次,重病兜底保障365人次,大病集中救治38人次。
(四)抓组织领导,宣传政策,凝聚脱贫向心力。一是我镇为抓实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人大主席、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站所长、社区支书为成员的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为抓牢各社区脱贫攻坚工作,我镇严格按照“三挂三包三同责”要求实行主要领导包片抓、副职领导包村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包组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成立9支脱贫攻坚工作队,将工作重心前移到村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做好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我镇在走访入户讲解政策的基础上,全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全镇开展健康扶贫30条的宣传,发放脱贫攻坚知识手册;在镇村公路两旁、村级活动场所、人口集居地等地方悬挂宣传喷绘和宣传横幅、标语;在各种会议上对扶贫政策做宣传解释;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平台编写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相关宣传报道发送到“明光边韵”、微信群、朋友圈、农户手机中;充分利用10·17“扶贫日”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宣传,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让更多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氛围。
(五)抓扶智扶志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不断加强贫困群众的扶志和扶智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一兵三户四村”和“家居环境示范户”的评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全力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在脱贫路上心存感恩、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和睦共建,达到“三增强两提升”的工作目标。
(六)抓“三落实”情况,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明光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度重视,严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安排;认真研究、精准施策、提质增效,确保脱贫质量;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写完成;项目库、路线图、施工图研究制定完成、各项项目有序开展;2020年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完成,资金有序兑付;扶贫资金使用方面不存在挪用、占用、冒用情况,管理、公告公示等制度认真落实;对各级考核发现问题,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督查巡查、专项审计、民主监督、暗访信访、扶贫专线、检查调研等方面存在问题整改初见成效;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若干规定认真贯彻落实。
(七)抓疫情防控,防返贫机制全面完善。为全力应对疫情灾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我镇一是持续深化产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传统产业扩面提质,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万寿菊扩大种植规模达1500余亩,增产3500余吨,增加产值575.12万元,农户增收770万元以上;烤烟种植扩面1440亩,增产210吨,农户增收743万元以上;乌龙茶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制茶企业趋于规模化、品牌化,增产100余吨;抓实万亩中草药种植园区建设,实现中草药种植规模达1.5万亩,农户增收700万元以上;肉牛发展增产值5080万元,农户增收1270万元;生猪存栏量6万余头,增值17535万元,农户增收9242万元以上;山羊养殖增产值3823万元,农户增收1900万元以上;雪鸡等家禽养殖规模不断突破,增产值958万元,农户增收383万元以上。二是全面稳岗就业,就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180人,稳定转移就业2078人(其中:省外416人,省内市外179人,市内1483人);为281人发放外出务工补助,补助资金17.9万元,极大增强了建档立卡户增收能力。三是全面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动态监测特殊困难群体,2019年防贫保险参保率达99.7%,位居全市前列;今年来以来保险赔付48笔61.62万元;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全面实施精准防贫基金、防贫保险的防贫救助作用,统筹医疗救助、低保保障、教育帮扶、健康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帮扶,全面降低防贫、致贫风险。四是强化施工组织,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2020年重点扶贫项目均已开工,13个扶贫项目完工11个,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我镇未有因灾新增边缘致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