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41-1/20250225-00002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妇幼保健 | 发布日期 | 2025-02-25 10:04:26 |
文号 | 浏览量 |
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本应是惬意的季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年中最“闹腾”的时刻——春季过敏高发期。到底为什么我们会过敏?又要如何识别与预防?
什么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即引起过敏的物质)后出现的严重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及全身症状与体征,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低血压以及支气管痉挛。
病因
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昆虫叮咬、食物(尤其是花生)等。
发病机制
过敏原与特异性IgE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结合,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包括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等各种炎症介质,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水肿,出现呼吸道症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
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
起病急骤,暴露过敏原数小时内进展迅速,持续时间不超过3~4天。首发症状为口周或面部刺痛感,进而发热。部分病例呈现鼻前庭充血、眼部发痒和打喷嚏。可有全身发红、荨麻彦、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瘙痒,上呼吸道水肿出现声嘶、吸气性喘鸣,下呼吸道阻塞则发生哮喘。
发生过敏性休克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患儿大汗淋漓,惶恐不安,极度衰竭甚至昏迷。部分病例可有肠痉挛和腹泻,是食物过敏的常见症状,常发生于婴幼儿期。多数食物过敏患儿于1岁以后可自愈,个别病例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发展为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性鼻炎或哮喘症。
过敏反应的治疗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对引发过敏的原因进行控制与干预。
01药物治疗
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来缓解症状;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来治疗;出现喉阻塞者,应尽早使用口咽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等等。
02对因治疗避免接触已明确的过敏原,必要时进行特异性免疫疗法。
我院儿童保健科开展着过敏原测定(皮肤过敏原试验)与治疗,2周岁以上患儿可进行测定。
检测、治疗地址:腾冲市妇幼保健院1号楼2楼 。
检测、治疗时段: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的早上09:00到下午16:00。
03环境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内外环境中的过敏原。
如何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识别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主要致敏物质的种类进行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修复受损的人体免疫系统,重塑免疫平衡。
供稿:腾冲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