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41-1/20230721-00006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疾病防控 | 发布日期 | 2023-07-21 09:00:22 |
文号 | 浏览量 |
笔者从2011年回到家乡,跟随各位前辈,一直思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理,后得益于2018年11月李斯文教授到我院谈“读经典、跟名师、作临床”,领悟了“三因制宜”基础上还需要有因症治宜。而后跟随刘正华主任医师学习并体会“张震国医大师疏调思想”,在此基础上与众分享:腾冲“雨水天”——长夏,生产生活心得:
何为长夏:长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的时间划分,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内经》中关于长夏的定义长久以来存在着各种说法。实际上,产生多种说法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并存。基于这种成书背景,《内经》终以各种思维碰撞之产物得以问世。千百年来,各家对长夏之义莫衷一是。明·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曰:“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五运之法甚为奇妙,试以解释,长夏在一年五季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摄生延年的最好时候。长夏时间的确定,将有利于中医长夏在大众中的普及和中医文化的发扬光大。今日六月初一(2023年07月18日)为长夏之始。古有王冰在补注《素问》时曰:“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其认为长夏为农历六月。土生于火,因夏之气得以壮大,并且包含于夏中。《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著者根据《前汉律历志》《尔雅》《礼记·月令》《乐记》《释名》《说文》解释为:“长者,生长也。言土生于长夏也。”《中华医学大辞典》载:“夏六月也。夏为土母,生长于中,以长而治,故名。”另外,《春秋繁露·五行对》有曰:“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因此,后世存在季夏即长夏的说法。故从各前辈所授、结合本人体会如下:
一、防病治病心得
1、生产65岁以上的老人,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基本疾病的人群,避免暴晒而劳作。笔者以腾冲土生土长经历,幼年学长辈“”插秧之技”、父辈种“旱谷”之行,而后亲身除草——从人工薅草到化学除草中毒体会而谈防范:天气渐热,稻定于田,杂草旺及,稗子将长。措施:防中暑:田地间耕作,常汗如雨,警惕电解质丢失,补水之法可参考口服补液盐基础上口服生脉饮。防中毒:如用喷雾器除草:务必在上风口喷洒除草剂,戴好口罩,避免裸露皮肤,及时清洗接触面。2、生活内外均气候反常,婴幼儿和老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者,注意避免太阳久晒,保障饮食能量、水分和睡眠良好。
二、治病心得
1、夏季发热:警防夏季发热,非投凉药或者抗生素能治。尤其是夏季儿童及老年发热,勿在家中随便给予“凉药”或者不适宜的随便滥用抗菌素,小儿中医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病理特点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老年者,正气渐衰,实者十之其一不到。从目前现状,病毒所致发热不少,勿求速效而随便用抗生素、激素,治病当求本,如有疾病,勿求症状一时所解,当寻正规渠道而治,当从“安全、疗效、适合、经济”而选择。2、雨季受寒:”一年不分四季,但一天分四季”,进入长夏连天雨之季。病根以“雨”湿、浊、瘀为主,尽量避免涉水冒雨,当风受寒。如犯上述,初步可在家中就地取材:葱白、生姜、草果(取少量皮)煎服,可复予本地刮痧之法。用药可参考芳香化浊,醒脾化湿为基础。可选霍气正气+香薷饮随证加减。注意勿乱用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3、疏调思想研究与运用:一体两翼,重视五脏养生,注重气机调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静心,保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4、应对新冠后疫情时代:全程及时接种国家认可的疫苗至关重要,如是首次“阳”,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请勿大意,及时完善核酸检测查看“Ct值”以及完善胸部CT检查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诊治,相得益彰。
腾冲市中医医院 段名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