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41-1/20250430-00003 发布机构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中医药 发布日期 2025-04-30 08:46:1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老中医告诉你:谷雨过后该如何养生?

当最后一抹春寒被细雨洗去,泥土中萌动的不仅是秧苗的嫩芽,更是人体与天地共振的生机。谷雨,这个以“雨”为名的节气,不仅催促着田野间五谷生长,也在悄然提醒我们:是时候用一场“养生仪式”,为身体按下春夏交接的“转换键”。

谷雨:天地间的“水润密码

1. 自然界的信号

谷雨三候“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桑”,揭示着雨量充沛、万物舒展的物候特征。此时空气湿度升至60%-80%,人体毛孔随气温升高逐渐开放,湿邪易乘虚而入,引发“头重如裹、四肢酸沉”等“湿困”症状。

2.人体的“水土平衡战”

中医认为“湿性黏滞”,与脾脏运化功能直接相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谷雨时节脾虚者血清中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印证了传统“湿邪致炎”的理论。

养生需聚焦两大核心:

对外:抵御外湿,避免环境潮湿侵袭。

对内:强化脾脏运化,杜绝“内湿”滋生。

谷雨养生三法:从古籍到实验室

1. 饮食法:四味食材破解“湿困密码”

黄金祛湿组:

茯苓(《神农本草经》上品):含茯苓多糖,实验证实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脾脏运化。

薏米:富含薏苡仁酯,煮前干炒至微黄,去寒性不减功效。

护肝明星:

荠菜:谷雨“菜中甘草”,含胆碱可辅助降肝火,凉拌最能保留活性成分。

绿茶:茶多酚含量达30%,宜饮谷雨当天采摘的“雨前茶”,抗氧化力最强。

推荐食疗方:五行祛湿粥

材料:薏米(白)、红豆(红)、山药(黄)、黑木耳(黑)、绿豆(绿)各20克。

功效:五色入五脏,微汗排湿不伤正,尤其适合舌苔厚腻、便溏粘马桶者。

2. 起居法:时辰养生唤醒“排湿力”

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晨起一杯温盐水,配合仙人揉腹术(掌根顺时针绕脐揉动),促宿便排出。

巳时(9-11点):脾经值班,户外快走15分钟,掌心向上晒“劳宫穴”,借阳光升发脾阳。

亥时(21-23点):三焦经活跃,用艾草+老姜煮水泡脚,水位过三阴交穴,引湿下行。

3. 外治法:三个穴位筑起“防湿墙”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脾经合穴,拇指按压3分钟/次,日行2次,可化体内“废水”。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祛痰湿要穴,艾灸此穴10分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淋雨后艾灸此穴,可驱寒湿防感冒。

现代人的谷雨陷阱:

你以为的养生可能是伤身

1. 过度除湿

北方干燥地区狂喝红豆薏米水,反致口干便秘(伤阴),应搭配麦冬10克平衡。

2. 盲目春捂

气温超22℃仍穿秋裤,阻碍毛孔散热,诱发湿疹,建议“分层穿衣法”,及时增减。

3. 错误运动

夜跑至大汗淋漓,违背“春夏养阳”原则,可改为日落前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谷雨,是大地写给人类的养生诗——细雨润物时,我们以祛湿粥回应;牡丹盛放处,我们借花香疏解郁气。这种“天施地化”的默契,早在《黄帝内经》中便被点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当我们学会在节气更迭中校准身心,便握住了跨越千年的健康密钥。

雨季,不妨推开窗,感受一场雨,也开启一场身体的自愈之旅。

供稿:聂丹丹

审核:张发胜

终审:李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