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110-7/20230906-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
公开目录 | 生态建设 | 发布日期 | 2023-09-06 14:55:47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中共腾冲市政协党组印发《关于在市政协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腾协党组发〔2023〕7号)要求,由人环资委和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牵头,组织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防震减灾局、市环境卫生管理站、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于2023年8月30日深入清水镇司莫拉、茶博园和滇滩镇棋盘石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围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等工作情况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月19日考察腾冲时提出要“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希望腾冲积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腾冲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我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建设,探索绿色产业转换富民惠民新路径,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复制、可推广的腾冲市“两山”经验实践模式,推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
2018年12月12日,腾冲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珍视这份荣誉,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汇聚众智,凝聚众力,创新做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守护、转化绿水青山成效显著的乡镇、社区、企业确定为示范点,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领头雁”,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示范点14个。2021年6月份,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腾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实践展览展厅建设,全面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做法和成果。2022年5月19日,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要求,组织召开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并印发了《腾冲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方案》。
二、主要做法
一是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纳入《腾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专节内容,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二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防范和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及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增加研发投入、实施科技项目、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截止目前,腾冲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5户、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户;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保山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2户(其中省级2户);市级重点新产品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54户;众创空间4个(其中:省级1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专家工作站7个(其中:省级2个)。
三是大力推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以上,稳定粮食产量43万吨以上,积极发展肉牛产业,积极创建“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大力发展生物加工产业,推进腾药产业园和伴手礼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晨光生物、新绿色、罗瑞生物、魅力汉道等生物制药项目投产达效。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传统村落创建A级景区步伐,高质量建设大和顺、司莫拉、银杏村等3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取得成效
第一,念好“山”字经,“山林资源巧变金山银山”。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悉心呵护着绿水青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中药材,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31.2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森林腾冲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8.6万亩、义务植树127万株。2022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7.96亿元(按现价计算),占全年计划60.81亿元的111.76%,同比增长20.0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3.31亿元,同比增长18.09%;第二产业产值22.41亿元,同比增长21.2%;第三产业产值22.24亿元,同比增长20.94%。
第二,写好“茶”文章,“一座茶山就是一座金山银山”。坚持“三产融合、茶旅康养”,重点实施“区域+企业”双品牌战略,推动温泉与茶乡、茶山与小镇、茶厂与公园共建共融,赏茶乡文化、游茶山美景、品特色茶餐成为新的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时尚。“高黎贡山”“清凉山”“极边乌龙”等品牌,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远销泰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2022年茶叶总产值达22亿元,茶农收入7.2亿元。
第三,做好“花”产业,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花”为“媒”,打造了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和睦茶花村,乡村田园综合体——界头万亩田园花海,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点——清水花缘里,成功举办花海旅游节、花海马拉松等活动,打造文旅康养新胜地,建设火山热海、大和顺、高黎贡山、南部乡镇、边境风情5大文旅片区,加快和顺5A级景区创建,推动非遗项目商业化和主题街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赛事旅游、公盘旅游、节庆旅游,做活户外经济、温泉经济、康养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塑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品牌形象;加速建设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精华康城云栖谷等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狠抓旅游业提质增效,提高产品转化率,实现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旅游消费经济转变;2022年接待游客1635.43万人次、同比增长47.82%,旅游业总收入178.12亿元、同比增长38.30%。
第四,搞好“树”经济,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依托3万多株银杏树资源,打造“四季江东”特色生态旅游。如今的江东村,可宿半山酒店,饱览“村在林中”的美景;可赏银杏风光,体会“人在画中”的优雅;可住“银杏家”、享“白果宴”、聊“暖心话”,感受“心在家中”的温馨。“树”经济越搞越活,江东村实现年旅游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像银杏村这样依托“树”经济发展的特色乡村在腾冲已蔚然成风。
第五,走好“幸福”路,“绿色生态开出幸福花”。“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是习近平主席来到腾冲清水司莫拉佤族村、和顺镇看望慰问乡亲们时的殷切期望。我们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97个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促进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司莫拉佤族村从昔日的穷寨子蜕变成了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腾冲正沿着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进。
四、存在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支撑腾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欠发达”仍是腾冲的基本市情,腾冲生态良好,但比较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压力大,环境风险既有历史遗留的存量问题,也面临发展产生的增量问题,任重道远。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还有差距。一是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全市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老字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原字号”延链提级不够、“新字号”产业正在布局,经济绿色化水平较低。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污染比较突出,低端化、粗放式的问题依然存在,绿色产业化进程面临诸多阻力和不确定性;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明显。腾冲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任务极为繁重。随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力度逐年加大,全市面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既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多重考验,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高、挑战更大。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困难较多。一是绿色能源项目引入力度不够。十三五期间及2021年签约引进项目93个,环境治理型项目仅为2个,仅占总数的2.15%,对引入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型的项目储备不够,对接不多;二是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滞后。1.生态环境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专业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办案水平不高;2.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不够完善。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合执法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打击力度;3.执法人员装备不足。执法队伍性质、人员编制、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三是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在保值增值自然资本,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推动金山银山转化,推动绿色惠民富民,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品牌效应等方面还有很多短板要补。四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方面的实践探索还不够深入。生态红利共享不充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项目、资金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抓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及省、市会议精神,积极补齐生态环境保护、转化、共享短板,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出绿色发展的腾冲实践之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担当保护好腾冲的绿水青山净土,守护好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二是进一步夯实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三是进一步压紧压实环境保护责任,切实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四是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能。对生态环保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摒弃盲目乐观思想,营造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二)聚焦生态发展,建设美丽腾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大健康”产业统领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的创造力、竞争力,提升发展动能,在更大范围内挖掘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将腾冲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践行绿色发展,提升品牌效益。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绿色能源牌”三张牌,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向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让“绿水青山”永续转变为“金山银山”。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202
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