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110-7/20250716-00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公开目录 生态建设 发布日期 2025-07-16 10:30: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多种模式促转化,绿色发展显成效

——腾冲市积极探索生态+复合产业模式,有力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摘 要】腾冲市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特别是2018年12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来,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复合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惠民项目、旅游资源、美丽乡村、健康食品、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六种模式的腾冲道路。

【关键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复合产业

一、背景情况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50公里,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个民族,总人口69.4万人。长期以来,厚重绵延的文脉印记、敢闯敢试的求变印记、豁达包容的开放印记,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以“彰显个性、包容天下”为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腾冲视察,寄语“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殷殷嘱托。近年来,腾冲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22年至2024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达99.4%,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向好,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市3个国控、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4%以上,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保护圈”的高黎贡山横贯全境,97个中国传统村落、66个城市公园点缀其间,一城双“5A级”旅游景区,山海和顺美,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定一个目标,明确发展思路。腾冲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腾冲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和把握腾冲在全国、全省和保山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现代公园城市”目标。一是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机遇,以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枢纽,挖掘形成腾冲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定位与新内涵。二是深挖富集的生态健康资源。进一步提升A级景区+特色小镇的文旅产品创新,构建旅游名城产品体系;推出艾思奇大众哲学文化+地质文化+丝路文化+生态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产品,构建文化名城产品体系。三是抓实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将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创新腾药治疗+康养益寿+温泉休闲+医疗保健+伴手礼产品业态,构建大健康产品体系;拓展户外运动、智力运动、竞技品牌赛事、体育产品制造等健康运动衍生产品,构建健康运动产品体系。

(二)贯穿一条主线,筑牢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腾冲市始终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腾冲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形成绿色发展共识。2018年以来,腾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市、乡、村三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腾冲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凝聚共识、查找短板,深入研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办法、新举措,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换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广泛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共识。二是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严格全过程监管思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加强对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的管控,强化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监管;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格项目审查;坚持招商选资决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决不接受污染转移,加快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推行河流“河(湖)长制”,加强地表水环境巡查执法和在线监测,强化考核断面水质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职能作用,以部门联动提升打击合力,形成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腾冲、美丽腾冲建设。三是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为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腾冲强化绿水青山养护,力求藏富于绿水青山。高黎贡山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高黎贡山腾冲辖区面积42418公顷,保护区已记载有高等植物5728种及变种,有动物2389种,高黎贡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著称于世,是腾冲最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腾冲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和森林支撑四大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增量、森林资源保育、林业产业增效、生态湿地修复、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全市森林面积增加至641.36万亩。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开展秸秆禁烧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绿色建造”和“绿色施工”。

(三)实施一个工程,打造美丽腾冲。守住生态的底色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也是人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的需要。只有加快打造“美丽腾冲”,才能让城市环境的改善更加有质量,形成“宜居、宜业、宜人”的城市氛围,加快腾冲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步伐。一是聚力打造美丽县城。按照“城市公园化”的思路,截止2024年底,共建成城市公园73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6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19%。城市范围内公厕达137座,公厕覆盖数量达5座/平方公里;建成日处理350吨垃圾焚烧处理厂1座,垃圾收集及处理率达100%。二是聚力打造美丽村庄。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标准,通过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措施,以产业发展、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农家新居、卫生公厕、活动场所、公共绿化、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服务设施。三是聚力打造美丽河湖。立足良好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总体框架,致力于“美丽河湖”建设,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利用现状树木和水系,合理规划绿化景观带,因地制宜进行水景打造和功能设置,加快构建四季常青、花绿结合、错落有致的沿河景观格局。

(四)发展一个产业,共享绿色红利。腾冲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聚焦“健康食品、健康医药、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四大产业,以“大健康”产业统领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全产业生态链,全力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一是做大健康食品。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围绕腾冲拥有12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重点打造茶叶、植物油、水牛奶等绿色食品。建设了万亩万寿菊、万亩银杏林、万亩生态茶园等规模农业示范区,打造了茶叶等一批绿色食品,培植了三七鹿茸酒等一批药酒、药膳保健产品,推出了万寿菊等健康产品原料提取加工,研发了茶油等一批以植物为主的保健品。二是做强健康医药。腾冲种药、制药历史悠久,有“云药之乡”的美誉。全市中药材品种资源812种,重点药材品种80种,人工种植品种60余种。截止2024年底,全市从事天麻、云茯苓、滇黄精、丹参、金银花、重楼、美洲大蠊等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养殖)企业59户,专业合作社156个,行业协会1个,种植(养殖)面积达32.5万亩、实现产量4.2万吨,农业产值24.1亿元、加工产值48.2亿元、综合产值89.2亿元。三是做特健康运动。通过加快建设门类齐全的健康俱乐部和智力运动,培育各类体育健康运动俱乐部,大力发展了徒步旅行等山地户外运动产品,规划建设了骑行步道、健身步道、界头乡村马拉松赛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了高黎贡超级山径赛、腾马、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精品赛事活动,努力把腾冲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运动中心。四是做活健康旅游。围绕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大健康”产业为统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聚焦“温泉康养+旅游”“户外运动+旅游”“中医养生+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四大板块,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石头纪温泉、悦榕庄温泉SPA、柏联温泉SPA等康体养生圣地。重点培育龙川江漂流、冰雪小镇滑冰馆、高黎贡山茶博园4星级汽车旅游营地、蒲川清茶文化研学高空玻璃漂流项目等生态旅游新业态。

三、经验启示

腾冲市围绕“保护、转化、共享”,积极探索以生态+复合产业模式,形成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腾冲经验。

一是念好“山”字经,“山林资源巧变金山银山”。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悉心呵护绿水青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中药材,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森林腾冲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8.6万亩、义务植树127万株。2022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7.96亿元(按现价计算),占全年计划60.81亿元的111.76%,增20.03%。其中:一产23.31亿元,同比增18.09%;二产22.41亿元,同比增21.2%;三产22.24亿元,同比增20.94%。2023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5.64亿元(按现价计算),占全年计划74.77亿元的114.53%,增26.01%。其中:一产27.99亿元,同比增20.07%;二产27.60亿元,同比增23.15%;三产30.05亿元,同比增35.11%。2024年完成102.79亿元,增20.02%。其中:一产33.63亿元,同比增20.15%;二产33.12亿元,同比增20%;三产36.04亿元,同比增19.93%。

二是写好“茶”文章,“一座茶山就是一座金山银山”。坚持“三产融合、茶旅康养”,重点实施“区域+企业”双品牌战略,推动温泉与茶乡、茶山与小镇、茶厂与公园共建共融,赏茶乡文化、游茶山美景、品特色茶餐成为新的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时尚。“高黎贡山”“清凉山”“极边乌龙”等品牌,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远销泰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2022年茶叶总产值达22亿元,茶农收入7.2亿元。2023年全市茶叶总产2.77万吨,茶叶总产值31.27亿元,茶农收入8.29亿元。2024年,茶叶总产量3.1018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31.7769亿元,其中:实现农业产值8.8467亿元;实现精制茶产量1.1688万吨,实现加工产值17.9534亿元;实现流通产值4.9768亿元。

三是做好“花”产业,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花”为“媒”,打造了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和睦茶花村,乡村田园综合体——界头万亩田园花海,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点——清水花缘里,成功举办花海旅游节、花海马拉松等活动,打造文旅康养新胜地,建设火山热海、大和顺、高黎贡山、南部乡镇、边境风情5大文旅片区。腾冲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依托生态、文化、温泉等优势资源,加快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腾冲主会场活动,总曝光量超100亿次。2023年接待游客1960.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45.5%;2024年接待游客2162.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和15.18%。

四是搞好“树”经济,绿叶子变成“金叶子”。依托3万多株银杏树资源,打造“四季江东”特色生态旅游。如今的江东村,可宿半山酒店,饱览“村在林中”的美景;可赏银杏风光,体会“人在画中”的优雅;可住“银杏家”、享“白果宴”、聊“暖心话”,感受“心在家中”的温馨。“树”经济越搞越活,江东村实现年旅游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像银杏村这样依托“树”经济发展的特色乡村在腾冲已蔚然成风。

五是走好“幸福”路,绿色生态开出“幸福花”。“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清水司莫拉佤族村、和顺镇看望慰问乡亲们时的殷切期望。腾冲市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97个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促进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司莫拉佤族村从昔日的穷寨子蜕变成了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中国魅力名镇和顺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县市,占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腾冲正沿着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