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78-8/20250423-00002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腾越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公共就业 | 发布日期 | 2025-04-23 09:28:06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来,腾冲市腾越街道立足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紧扣“稳就业、促增收”主线,创新打造“家门口务工”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构建“精准招商+精准赋能+精准施策”三维驱动机制,聚焦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问题,积极探索“家门口务工”新模式,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坚持产业带动、靶向招商,探索多元化发展路线,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圈”,持续创新完善多元化就业务工模式,让群众增收门路多、照管家庭好,开启“稳稳的幸福”。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务工车间就建到哪里。腾越街道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本地青年返乡创业,帮扶相关企业通过联农带农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大力拓展产业“短链”为“长链”,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2024年6月,街道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腾冲市丝嘉丽发制品有限公司从浙江义乌迁移至朝阳电商物流园,规划厂房2800余平方米,采取“社区党总支+企业+乡村车间+农户”的模式,成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的新去处。
朝阳村村民尹大姐是假发车间的新手,她一边忙碌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分享:“假发制作相对简单,学会了都是计件发工资,需要一定耐心,但对于我们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来说是一份固定的收入。”目前,假发厂里共有工人50余人,工资由基础工资加计件工资构成,根据所制作假发的发量密度、头围大小等,工人每件可得2.8元至5元不等的计件收入,月工资可达2000元至8000元不等。假发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几个月来,工人们逐渐熟练,尽管从未接触这个行业的工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可以创造出可观的收入。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挑战,腾越街道将技能培训作为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的“金钥匙”。3年来,共开设家政服务、茶艺师、西式面点等44期特色培训班,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在我们‘理论+实操+考证’链条式服务下,90%的参训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学员结业即上岗,让学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还计划年内新增康养护理、乡村旅游等6类课程,为下一步‘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下好先手棋,备好人力资源活水。”街道人社工作负责人介绍。2024年,街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2.1万人,就业率达81.7%,95%参训群众对培训效果表示满意。
为了写好兴绿富民、绿色崛起的文章,腾越街道将生态优势转化成资源优势,打开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通道。
近年来,腾越街道勐连片区4个村根据当地山多林广的特点,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实施茯苓种植策略,鼓励群众建设加工厂,积极发展茯苓种植及加工产业。4个村种植茯苓面积约350亩,每年可采收两季,平均亩产2000至2500公斤左右,年总产值约600万元。茯苓产业的发展,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带动了周边180余人就近就业,缓解务工顾家难题。家门口就业编织出的这张经济网,正在让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成为群众的“薪”福站,让群众实现家门口的“就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