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43273795-4-/2021-0125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气象局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1-01-25 17:42:3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解读《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节选)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解读《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明确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推进“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如何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做好哪些工作?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接受记者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应需而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为未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记者:“十四五”即将开启,在这个特殊节点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体现何种考量?

  刘雅鸣: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2012年,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44号文件”),为该项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此时印发《意见》,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十四五”期间的宏伟蓝图及到二〇三五年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是推进引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赋予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新使命新任务。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发展最快、服务最广、效益最突出的阶段,服务领域由抗旱减灾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安全等全方位发展并取得显著服务成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迫切需要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防灾减灾救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应需而生。它锚定二〇三五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十四五”期间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部门职责分工等,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记者: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面临哪些新任务,急需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刘雅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提出新要求: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特色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和蓬勃发展的农村新业态,呼唤进一步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趋利避害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图景中,从积极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都离不开人工影响天气绘就的底色;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过程中,人工影响天气在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的应用前景可期……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亟待实现五方面突破:

  首先,保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效益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发展呼唤高效增雨、精准防雹的保障服务,新时期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和政策制度的建立也要及时跟进。在季节性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灾害及突发事件应对中,需要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用,加强技术攻关和试验演练。

  其次,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从现有业务能力来看,尚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必须增强基础业务能力,实现监测、作业、指挥能力全方位提高。

  第三,科技能力和人才支撑需要向更高水平迈进。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核心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人工影响天气云降水机理研究、催化作业技术、效果检验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科技难题亟待突破。同时,与高质量发展配套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尚未建立,队伍结构、专业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第四,安全监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尚未完全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作业使用炮弹和火箭弹的运输、存储、使用等环节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隐患,相应的监管机制、平台等有待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管理职责分工需要进一步明确。

  最后,投入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新形势下,常态化作业、能力建设和科研支撑经费需求显著增加,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此外,近年来建设的重要装备设施运行维持经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需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因时而动,聚焦四大重点任务,夯实一个保障机制

 

  记者:面对《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如何理解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刘雅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来说也是如此。

  在《意见》指导下,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那就是全力推动实现“五化”——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精准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安全管理科学化,中央地方投入规范化,政策机制保障体系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确立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锚定了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

  到2025年,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将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到2035年,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能力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4+1”工作布局:以四大重点任务为抓手——做好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保障服务,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业务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健全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以一个保障机制为支撑——从组织领导、依法管理、联动机制、资金投入和科普宣传五个方面,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机制。

 

记者:结合《意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气象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刘雅鸣:《意见》擘画了未来5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蓝图,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为“十四五”期间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气象部门将在全局工作中通盘考虑,切实落实《意见》要求。

  中国气象局将牢牢把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准确领会悟透《意见》精神实质,加强宣传解读,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从制度、规划、科技、人才、投入等方面研究提出实质性举措。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充分发挥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的作用,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同时加强政策指导,严格督查督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认真研究,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逐条对照《意见》重点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特点,推动出台本地贯彻落实举措,逐级分解任务,细化实施方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全面贯彻、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