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110-7/20251017-00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公开目录 部门信息公示公告 发布日期 2025-10-17 10:50:2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目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处理设施和技术需求变化。部分偏远镇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仍不健全,设施存在短板。加之居住分散,垃圾运距较远,处理成本高,需要适合偏远地区的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设施,但目前小型化的垃圾焚烧设施未有序推广,导致部分偏远地区的生活垃圾以自行焚烧为主。

二是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随着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如农产品深加工、直播带货等,产生了新的垃圾类型和处理需求,例如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包装垃圾等,同时直播带货及产品加工设施可能长期占用村庄绿化公共区域,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整治带来新课题。

三是垃圾分类推行遭遇适配难题。主要是垃圾分类长效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乡镇社区照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接受度低。旅游村镇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垃圾量激增,混合投放导致资源化利用受阻。

四是村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问题。尽管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有所变化,但仍有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把垃圾处理当任务,认为是政府之事,存在“混投混放”现象。

二、意见建议

一是构建差异化治理体系。以县域为单元分类施策,近郊推行城乡一体化模式,人口密集村镇采用“村收集、乡转运、旗县处理”模式,偏远地区实施“户集、村收、村处理”分散模式,增设“流动环保车”提升投放便利性

二是推进分类减量与资源化。推广垃圾分类简化操作模式,农民仅需区分“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垃圾,保洁员再细分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有机垃圾就地沤肥或养殖利用,塑料、金属等由供销合作社回收,砖石废料制成环保砖。

三是补齐设施与标准短板。国家、省级层面加快制定小型焚烧设施专项标准,开辟用地、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在中西部省份开展试点建设。按自然村全覆盖要求配齐收集点与转运设备,推动现有设施升级换代

四是强化源头治理与观念引导。在旅游村镇推广不锈钢餐具替代一次性用品,倡导复用竹篮减少塑料袋使用。结合“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村规民约、实操教学培养居民分类习惯。

新时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核心矛盾,已经从“有无设施”的初级问题,转变为“如何高效、低碳、低成本、可持续地运营管理”的高级问题。解决方案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习惯、降低处理成本、挖掘资源价值、建立长效机制,走出一条与城市截然不同、符合乡村振兴特色的垃圾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