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376-3/20250714-00005 发布机构 腾冲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5-07-14 08:49:4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关于对腾冲市人大第三届四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答复

固东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龙川江流域生态环保的建议(33号)已交我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现状

龙川江,又称瑞丽江,属中缅国际河流伊洛瓦底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明光镇北部的河头山,河道长205公里,径流面积3567.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96.8亿立方米。有西沙河、龙江小江等2条较大支流汇入,沿程发育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25条。龙川江腾冲段流经界头、曲石、明光、滇滩、固东、马站、北海、芒棒、五合、蒲川、团田、新华12乡镇。近年来,腾冲市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十条相关规定,强化部门、乡镇联防联控联治,严格工业污染源监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断面水质异常情况整治,全面提升龙川江流域水环境质量。

二、办理情况

(一)监督执法与协同治理成效。一是构建联合执法体系。已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整合生态环境、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25年上半年共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次,查处工业企业违法排污1起。全力整治“四乱”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发动干群6170人次参与河道整治,投入车辆机械97台次、资金64.4万元,清理河道260.8公里、垃圾淤泥954.6吨。与龙陵县共建三化联动机制,形成全流域协同治理体系两地2025624日召开跨区域协商会议,达成完善河长制+群众监督机制,组建跨界河湖长联盟,构建污染溯源一张图”等共识二是完善基础监测设施。重点推进水质监测站点网络完善工程,建成自动监测站点5个,实现对龙川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的实时监控。同时,投资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平台,配备移动执法终端设备,提升执法效率和透明度。

(二)强化污染源治理的实施进展。一是工业污染防治提质。对龙川江流域内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今年以来,外排废水未发现超标情况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减。开展规模以上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置培训1次,开展帮扶5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农田面积达到85%以上。在龙川江沿岸划定生态种植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0%。建设生态沟渠25公里、人工湿地3处,有效拦截农田径流污染。三是活污水治理扩面流域12个乡镇11个已完成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蒲川乡纳入建设计划;141个行政村12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治理率85.82%有效降低直排隐患。范企业入河排污口审批,完成龙川江流域入河排污口审批19个。在农村地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56套,覆盖沿江32个行政村,同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实现沿江村寨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全覆盖。四是蓝藻应急整治见效。今年4月五合段出现蓝藻后,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赴现场调研指导每月对龙川江码头、龙安桥、坡脚坝3个断面进行采样分析。与保山市能源局协调对接,建立电站生态流量调度机制,沿线电站适度增加下放生态流量,通过人工扰动打破库区水体分层现象。帮扶流域集镇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放养鲢鱼、鳙鱼等净水生物建设龙安桥江面曝气增氧设施结合人工打捞水体置换多措并举抑制大面积生长,形成长效管控

(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进展。一是生态修复工程落地。实施龙川江干流及部分主要支流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河道整治28公里,建设生态护岸15公里,恢复湿地面积8公顷。在腾龙桥二级站、大平田电站等重点区域开展了水生植被恢复工程,种植沉水、浮水植物1000平方米。二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流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鱼类32种、鸟类1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2种。建立了2个鱼类增殖放流站,年放流土著鱼苗50万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严格限制开发活动。三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投资建成生态步道15公里、观测平台8处。沿江设置垃圾收集点126个,配备专职河道保洁员58名,实现重点河段每日保洁。

(四)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与社会参与。一是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1638人次。发展环保志愿者队伍8支共420人。及时办理12345”市长热线和“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平台举报件2025年上半年受理群众举报63件,办结率100%利用6.5”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宣传活动,组织环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8场次。三是绿色消费推广成效显著。在餐饮行业推行光盘行动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已有86家餐饮单位获得绿色餐饮认证。推广使用环保袋,主要超市塑料袋使用量下降65%。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评选出市级绿色家庭120户。

三、下步工作

虽然龙川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清醒认识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水环境系统治理。坚持源头削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生态恢复原则,实施水污染防治、农村两污治理等工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消除生活污染隐患,净化水系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三水共治(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 )为核心,推进三源齐控(生活、农业、工业污水),加大蓝藻水华防治,遏制龙川江流域蓝藻爆发,杜绝水环境污染事件。

(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修订《腾冲市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制定《龙川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流域保护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流域环境质量动态跟踪评估体系,每季度对龙川江干支流水质、生态修复成效等开展全方位评估,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优化部门协同机制,定期召开流域治理联席会议,打破信息壁垒,凝聚治水合力与龙陵县共同落实协商会议达成的三项共识,完善三化联动机制,构建三位一体责任网,加快推进一河一策治理。

(三)加大投入与技术赋能。20252027年计划投入3.2亿元用于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项目引入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四)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导向作用,宣传行动计划成效,曝光追责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典型案件震慑偷排漏排。推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监督;通过宣传科普、教育培训,推动节水环保生活和消费方式,提高公众参与治污节水减排积极性。

(五)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挖掘生态资源潜力,试点推进生态 + 文旅融合项目,如打造滨水生态休闲廊道、举办生态研学活动等,让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实惠,激发全社会参与流域治理的内生动力。同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污染减排,以市场活力赋能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我们深知龙川江流域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持续加力、久久为功。期待与代表们携手,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守护龙川江的碧水清流,为腾冲生态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感谢你对龙川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你们今后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