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376-3/20240523-00008 发布机构 腾冲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4-05-23 14:31:1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关于对政协腾冲市第三届三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腾冲市政协民族宗教华侨和外事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职业学校开设地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选修课的建议》(03030074,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腾冲市教育体育局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各学科教师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贴切地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于打造本校校本特色课程,打造特色校园,不断探索第二课堂育人途径,多措并举,让腾冲市优秀传统文化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不断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主要工作进展

(一)打造校本课程

各中小学校结合各自地理环境,充分利用非遗文化打造本校校本特色课程。如马站中学由于挨近陶制品集中地碗窑,建设了校内学生社团陶艺工作坊,邀请陶艺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授并让学生跟着动手实践,同学们看到一件件成品被自己亲手创造制作出来,骄傲之情无以言表。如腾越镇一完小在美术课上引入腾冲皮影、腾冲油纸伞内容,打造了美术校本特色课程,邀请非遗传承等人让孩子们学习用家乡的工艺设计艺术作品。和顺镇中心小学、柏联希望小学带领学生到艾思奇故居、到八大宗祠,在家风家训长廊里学习忠信礼仪,承和顺家风,争做翰林学子,而小导游带你游和顺”“家乡宗祠文化”“和顺文化知多少”“家乡的故事等校外课堂,则让学生在保护古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家乡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孩子们知腾冲、品腾冲,说腾冲,心灵深处萌芽着别样的家国情怀,接受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很多中小学校还结合腾冲特色开设了藤编、太极、书法、腾冲美食、傣家拳、傣族舞、蹬窝罗、傈僳舞等多彩校本课程,在五育并举中传承传统文化。如腾越镇幼儿园《家乡美食我来做》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头脑、松花糕、烧卖等,从材料的选择、研究每一样食品的来历、动手制作一系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如荷花镇羡多完小在所有班级中开展傣家拳推广普及,学生们对傣家拳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二)打造特色校园

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发挥学校文化传承的功能,鼓励各学校积极创建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8年,腾越镇一完小(传承项目为腾冲皮影、油纸伞)和猴桥镇中心小学(传承项目为傈僳族传统舞蹈、民乐)荣获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21年,腾越镇第二完全小学(传承项目为彩绘土陶)、腾冲市一职校(传承项目为玉雕)荣获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荣誉称号。

(三)融入研学实践

为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研学实践,如近期开展的腾冲市中小学暑期大思政课专题研学活动,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新时代伟大实践,充分挖掘腾冲历史文化资源,力图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厚植爱党、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课程包含腾越历史文化”“非遗传承等主题。还有腾越镇组织的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家乡传统文化——腾冲北片区的研学实践,融合生态多样性、非遗、民族文化的研学之旅,研学者们体验和感受了几百年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更有纯傈僳族村寨棋盘石,体验民族风情。

(四)举办文化活动

市政协与市教体局连续三年在全市各中学联合开展主题为学腾冲经典文化·做爱国爱腾少年的文化讲座,讲座课题围绕腾冲优秀传统文化,如腾冲民族文化(家堂文化)”“腾冲市文庙”“一个腾冲市乡绅的家国情怀等,三年来在全市中小学共计开展了24场次,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家乡风俗、人文历史、道德风尚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广大师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市文旅局和市教体局联合在腾越三完小开展了非遗戏曲进校园传统文化显魅力活动,节目均以腾冲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创作元素,如韵味十足的洞经古乐舞,独具地方的传统小戏——大救驾,欢快的傣家舞蹈《泼水欢歌》,《群口快板——民族团结花更艳》等等节目,深深吸引了师生,让孩子们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小吃、少数民族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五)推动非遗传承

2024年教体局与文旅局文化馆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实践活动。首期试点工作在益群中学进行,学校组织举办传统文化兴趣班,从20244月开始,每周星期三下午18:3019:30开展教学。由文化馆组织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兴趣班教师,以知识讲座、现场演示、技能实训等形式进行教学,年底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内容为将民间歌谣《吹烟歌(阳温暾小引)》、传统美术《腾冲甲马》、传统技艺《腾冲松花糕制作技艺》3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有机融入到学校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非遗保护活态传承。

二、下步工作

(一)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工作机制。争取文旅局的支持,与民族宗教等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学校与地方优秀文化建设合作机制。在职业学校开设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选修课,特别是腾冲特色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结合职校的专业布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开设民族民间文化选修课,如音乐方面的腾冲扬琴、洞经音乐,舞蹈类如腾冲花灯、傈僳族跳嘎、三弦舞、傣族麒麟舞、北海小背龙,民间戏剧佤族清戏、渔灯”“仙灯等,美术方面的皮影、油纸伞、陶艺、农民画、甲马印刷,烹饪方面的饵丝、稀豆粉、松花糕、大薄片、和顺三滴水,手工艺方面如抄纸、翡翠玉雕等,既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又学到了技术技能。

(二)打造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教师队伍。一是借助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打破学段、校内外等界限,吸收腾冲本地非遗传承人、行业企业先进人物等作为兼职教师。二是将职校的相关课程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感谢你们对地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如有其他建议或需求,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请你今后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



                                          腾冲市教育体育局

                                                                                                                                                      202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