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376-3/20250630-00005 发布机构 腾冲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5-06-30 10:37:1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关于对政协腾冲市第三届四次会议第3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五合乡委员联络委

感谢一直以来对腾冲文化旅游的关心、支持。们在腾冲市政协三届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探索规划米塑非遗传承研学基地建设的建议》(第33号提案),已交由我局承办,经我局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现状

腾冲米塑工艺源于明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起初主要用于传统民俗祭奠等活动,在农耕文化的祭祀活动中得到延绵发展,人们利用大米为主材料,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求制作出造型丰富、花样百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可观可食。腾冲米塑工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民间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凝聚了数代腾冲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现和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艺价值值得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前,由于资金支持不足、非遗传承人断层和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我市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在保护、传承及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二、办理情况

(一)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加大传统文化资源调查力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选派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村寨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非遗田野调查,进一步完善了以腾冲米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文字记录、音视频采集、实物收集、档案整理等工作。二是加大推荐申报力度。在深入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纳入推荐申报对象逐级申报。20056《五合乡傣族“麒麟舞”》被公布为腾冲第一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同年9月,被公布为保山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512月,《腾冲米塑工艺》被公布为腾冲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53月,被公布为保山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512月,《腾冲傣戏》被公布为腾冲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512月,《腾冲傣文》被公布为腾冲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512月,《腾冲火烧猪工艺》被公布为腾冲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三弦、二胡、葫芦丝、竹口弦、脚板鼓、象脚鼓等)》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傣族织锦》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传统剪纸》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傣族菖蒲酒制作技艺》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傣族撒撇制作技艺》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小锅酒酿制技艺》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傣族传统舞蹈(孔雀舞、鹭鸶舞、鱼舞、白象纸马舞等)》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腾冲传统武术》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11月,《射弩(傈僳族、傣族、阿昌族)》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27月,杨正英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2月,被公布为保山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囊恩孝(去世)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2月,被公布为保山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囊恩凯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2月,被公布为保山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杨正秀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麻广文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囊永庆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劝自美(去世)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尚兴连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7月,岛子贤被公布为腾冲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512月,周开菊被公布为腾冲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52月,杨恩怀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52月,白兴秀被公布为腾冲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均享受不同级别的传习补助。

(二)鼓励活态传承。当前,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除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有保护资金外,其他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项目均未有专项保护资金;可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明文规定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之受经济下行影响,致使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我局倍加重视克服重重压力,想尽一切办法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一是加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传习指导。安排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到传承人家中了解技艺传承情况,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大胆传艺授徒,壮大传承群体。如:泼水节期间,选派专业辅导教师到五合乡对各支傣族文艺队进行了辅导,鼓励傣族同胞坚定文化自信,着傣服、讲傣语、唱傣歌、跳傣舞,增进文化认同。同时,发挥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功能和作用,努力将龙川江傣族泼水节暨赶摆文化节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又如:日常工作中,借助田野调查、节目调演、宣传推介之机,不定期对傣族织锦、米塑、傣族麒麟舞等项目传承人进行技艺辅导,提升其传承实践能力。鼓励有条件的技艺作坊坚持守正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项目保护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项目自身造血功能,积极走生产性保护之路。二是加大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实际,采用以考核促传承的方式,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监督考核力度。要求各级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真履行传承义务,扎实开展好传承工作,培养接班人,壮大传承群体。三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建议属地乡镇及社会各界提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协调沟通,依托当地宝贵的非遗资源,积极为非遗保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传播渠道,创造条件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为非遗系统性保护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恒久动力。

(三)促进文旅融合。一是搭建展示平台。依托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搭建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闹元宵”“端阳花市”“泼水节等群众文艺大舞台,将傣族歌舞、傣族麒麟舞、傣族织锦及其他傣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技艺搬到舞台上进行了展演展示。二是加大宣传推广。一方面,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每年都定期不定期推出与傣族文化有关的宣传视频;另一方面,借助文旅推介之机,将傣族织锦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带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展示。三是推动创新发展。鼓励傣族民间各级别各类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时俱进,按照非遗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加大创新业态产品和文创产品研发,走市场化道路,让非遗保护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但遗憾的是米塑、傣族织锦等项目生产力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三、下步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对接投资促进局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部资本进行统一规划,努力打造一批集技艺传习、产品研发、非遗体验、交流研学为一体的非遗工坊,让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发展拉动村集体经济和从业人员收入。二是加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传承指导和监督力度,特别是鼓励腾冲米塑代表性传承人认真履行非遗保护、传承义务,提升技艺传习能力,积极培养后继人才,壮大传承群体。三是加强与属地乡镇联动,找准乡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点,将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自然环境优美的村落打造成高A级旅游景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感谢对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们今后一如既往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




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