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79-6/20231030-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和顺镇 |
公开目录 | 稳经济 | 发布日期 | 2023-10-30 16:54:54 |
文号 | 浏览量 |
编者按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回想起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腾冲和顺古镇时的情景,和顺镇广大干部群众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亲民举动和人民情怀始终历历在目、终生难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顺镇始终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实古镇保护、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文化振兴、加强对外交流、落实民生福祉,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和奋勇攻坚的姿态,不忘初心,真抓实干,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矢志前行。
逆风前行不畏难
——以实招硬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顺作为一个以文化为底蕴、因旅游而腾飞的极边古镇,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面对困难和挑战,和顺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保障民生福祉,以决战决胜姿态开展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推进文旅产业稳步复苏发展,以非常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疫情之初,面对严峻形势,和顺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镇上下迅速行动起来,面对833户餐馆、商铺,466户民宿客栈,12281条外省人员入住信息的庞大群体,全体镇村组干部、广大群众和志愿者纷纷奔赴“前线”,或组成排查队伍,对游客和外出返乡人员进行健康排查,或坚守出入要道,不分昼夜在各个检查点进行值守,为守护古镇人民生命健康奋力逆行。
万水千山血脉连,守望互助待花开。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闻知疫情暴发,纷纷筹款购买医疗物资寄往国内,以实际行动支援和顺乡亲抗疫。当得知海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和顺镇先后2次发起“胞波情深 守望相助”募捐行动,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购买了医用制氧机、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连花清瘟胶囊等相关药品,及时送往缅甸和顺华侨手中。“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全镇干部群众和海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凝聚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阶段后,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要求,结合当地民宿客栈、餐饮商铺种类繁多,客源面广的特点,在管好用活辖区126个十户联防居民网格的基础上,砍块划片、分类管理,将全镇商业业态区域划分为11个片区,53个精细化网格,扎实开展“入户走访+信息发布”,确保疫情防控宣传引导、轨迹排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不留死角、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共排查239名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对141名重点对象实施居家管控,开展核酸检测25750人次,接种疫苗16271剂次,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健康保障防线。
学好用活哲学观点,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哲人故里,和顺干部群众素有学哲学、用哲学的传统,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镇党委政府带领镇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辩证思维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危机和机遇,危中寻机、借风破局,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筑牢“为民情怀”,增强为民办事能力,高标准完成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围绕“1345”工作思路,以“一线、一品、一码、一廊、一院、一道”的“六个一”,打造一条精品红色学习体验路线,开出“三个清单”,用好“四类课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五项实践活动,完成民生实事事项358件。认真贯彻腾冲市“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和推动文旅业发展的工作部署,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就业、复工复产等措施,与企业、商户和广大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依托腾冲一职校资源优势开展就业培训,结合古镇人居环境提升开发乡村服务性岗位。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了柏联希望小学、安宁幼儿园安防项目、益群中学校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和顺镇卫生院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筑牢发展基础。2020年11月,和顺古镇景区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和顺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和出路就是文旅产业,而国家5A级景区这块亮闪闪的金字招牌,自带流量,一旦成功创建,将拥有更多的境内外市场份额和资源。为此,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1号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通景公路停车场和游览车道,新建改造3A级旅游公厕和景区公厕,建成景区标识系统和大月台游客服务站,安装11个5G—CPE设备,44套一键呼救设施投入正常使用。抓综合环境优化,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40余次,新建垃圾中转站,推动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对主游道沿线的飞线和景区范围内不规范的电箱管线进行有效整治,按照“一店一招一幌”的标准对商户广告牌进行规范。抓共创共建氛围。发布公开信、倡议书,编排文艺节目,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央视直播的机遇,和顺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登上央视新闻频道,营造了共创共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坚持加强宣传推广。全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通过高频次、高平台的媒体曝光,向海内外展示魅力名镇的历史文化和生态风光。在腾冲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全力做好配合工作,深入挖掘经验亮点,和顺登上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主题直播也对和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报道,和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用好用活互联网最大增量,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举办“趣赶集”“遇见和顺”视频大赛等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主动求变、积极开拓市场、导流游客,引导商业经营者走线上营销的路子,将本地文化产品、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向外推广。多方加持下,和顺文旅产业逐步复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潜力,自2020年1月至今共接待游客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以底线思维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
和顺作为一座“活”着的古镇,七千余居民在其间生产生活,既参与了古镇的传承和保护,也享受着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和顺镇党委、政府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和顺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以底线思维守护好“一路沿溪花覆水”“绿柳丛中穿紫燕”的绿水青山,留住“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的美丽乡愁。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擦亮发展底色
和顺镇内“五山环抱”“三泉交汇”“两水穿流”,山中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村里花木茂盛相映成趣,湿地内鸟鸣声声诗意长,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生态之乡、宜居之地。面对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和顺镇党委、政府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擦亮生态“底色”,才有发展“底气”。
建立健全了镇、村、组干部及群众四级联动生态保护工作机制,落实“挂巷包户”“专人巡检”“河长制”“林长制”等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生态建设逐步推进。着力实施“五美一最”建设工程,聚焦庭院硬化、住房保障、卫生厕所三项工作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庭院及住房内硬化率达100%。加大营林造林和保护力度,对古树名木挂牌进行保护,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
打出“点线面结合、治用保并举、联引督共建”的“组合拳”,严格巡河治水,构建长效机制,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大盈江河、和顺河、陷河湿地、野鸭湖等进行全面的治理与修复,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
强化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及处置工作,积极协调污水管道修复、增配环卫车,配齐了与古镇风貌一致的分类垃圾桶,调整优化生活垃圾投放点设置,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和顺坚持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引,狠抓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以实干和奋斗将和顺打造成为腾冲、保山、云南乃至全国“生态文明”样板。
抓好古镇综合保护,留住美丽乡愁
六百年风雨兼程、数十代人艰辛奋斗,在和顺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的百年宅院、宗祠、石桥、牌坊、洗衣亭、月台等明清古建筑群,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婉约秀美、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的典雅庄重、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方建筑元素在和顺完美融合,奠定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聚焦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古镇保护。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整合古镇保护力量,形成执法合力,整改提升大月台、尹家坡脚、高台子等重点区域市场环境,全面改善古镇主游路综合环境。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完善古镇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利用44个高清监控探头,对景区重点区域、路段实行全天候的管理服务。
积极推进《保山市和顺古镇保护条例》立法进程,经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每年10月31日定为古镇保护宣传日,目前《保山市和顺古镇保护条例腾冲市实施办法》编制的相关规范程序稳定推进。
加大文物古迹修缮力度,实施完成文昌宫、图书馆、双虹桥、捷报桥等修缮工程,完善配套消防功能,加快推进城市供水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消防救援应急演练,确保古镇消防安全形势根本好转和长治久安。加大对违章建筑、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等常态化巡查、督查,对随意破墙开店,破坏古镇整体风貌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采取覆绿、做旧、集中整治等方式全面规范古镇电网、路网及“五堆十乱”。
和顺正积极向着市场规范、环境美化、畅通有序、风貌原样保护的方向良性发展,六百年乡愁记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完美融合正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