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善导篇◆我是爱心妈妈之|张倩邦
——那一盏青春的灯,点亮留守儿童的星空
往年的腾冲冬夜,曲石镇小寨完小教室的灯准时亮起,暖光穿透寒风。“灯亮着,孩子们的心就不冷。”这是张倩邦扎根山村十年的誓言,她是留守儿童心中不灭的“点灯人”。
十年前初到时,破碎的窗棂后是结霜的课桌和孩子们眼中熄灭的光。最刺痛她的是小荷(化名):父母三年未归,她蜷在煤炉旁烤冻裂的手,书包里藏着留给弟弟的半块硬馒头。“老师,爸妈又不回来了……”声音轻如雪落。张倩邦在日记疾书:“物质匮乏可忍,心光熄灭难眠!”
她自费买棉衣建“爱心驿站”,更启动照亮心灵的“三个一”工程。每天魔法游戏:放学铃声即欢乐信号。内向的小荷在故事接龙中续写童话:“卖火柴的女孩飞到云南,这里有张老师永不熄灭的炉火。”掌声如潮中,她脸颊第一次泛起红晕。张倩邦在“老鹰捉小鸡”中张开双臂,将十几个“小鸡”护在身后——“他们太需要赢一次了。”
每周自然奇旅:田埂看蛛网,溪边研卵石。“种子计划”中,父母离异的小强每日偷浇油菜,花开时他眼中有光冲进办公室。张倩邦为他擦去裤腿泥:“再弱小的生命,被守护就会绽放。”秋收时,孩子们将萝卜白菜送给留守老人,王奶奶的夸赞让他们脊梁挺直。
每月亲情鹊桥:视频接通刹那,抽泣声四起。六岁阳阳举作业本哭喊:“妈妈,我会写你名字了!”泪晕,开头歪扭写着的“王秀兰”。当小雨父母未能接听,小姑娘泪砸课桌,张倩邦关掉电脑轻哼童谣,直到孩子在怀抱中安睡。深夜收到小雨母亲20条哽咽语音——这盏灯,也照亮亲情的归途。
善举如星火燎原:大学生志愿者带来山外气息,公益组织捐建多媒体教室,远方父母用乡音夜夜讲述睡前故事。
2024年儿童节“星光晚会”,小寨完小的星空被点亮。小荷朗诵自创诗:“不怕黑夜,因心里住着春天。”台下,张倩邦与村民高举手机,点点微光汇成银河,映照着孩子们自信的脸庞。
有人问:“不累吗?”她笑指教室外墙——寒冬中,孩子们种的爬山虎正倔强攀援,绿意盎然。“你看,只要有光,生命自会向上。”
十年坚守,张倩邦用这盏灯证明:教育是唤醒心灵的微光,温暖就在用心织就的日常。她的光,已点亮整片留守的星空。
图片提供:张倩邦 尹缅容
- 下一篇: ◆慈母善导篇◆我是爱心妈妈之|穆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