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23-5-/2021-0812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发改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1-08-12 16:50:51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发展和改革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腾冲市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1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1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4亿元、增 26.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8035万元、增17.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3453万元、下降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25.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增18.8%、零业销售额增32.1%、住宿业销售额增54.9%、餐饮业销售额39.7%。实现进出口总额4.01亿美元、增65%。其中,进口3.43亿美元、增82.22%,出口0.58亿美元、增5.9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3.28亿元、增5.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7.65亿元、增16.8%。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79.9万人次、增58.2%,实现旅游总收入33.42亿元、增40.1%。《腾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完成编制印发。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梳理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302项,总投资3216亿元。谋划2021年重点投资项目204项,总投资208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4亿,其中:续建94项,年度计划投资241.08亿元;新开工110项,年度计划投资163.02亿元;重点前期项目29项。纳入2021年云南省“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27项,总投资379亿元,其中争取年内开工项目26项,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扎实开展统计入库工作,督促各项目实施主体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期和进度,调动所有积极因素,突破土地征迁、资金筹措等重点环节,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投资155.8亿元、增24.6%,占全年目标任务392.5亿元的39.7%。
(三)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上半年,共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共46项,申请资金149亿元。已争取到位资金共6.689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23亿元(“大和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5亿元、马鹿塘水库0.23亿元。),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0.9498亿元(腾冲市银杏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0.2亿元、国边防公路建设资金0.697亿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资金0.0528亿元),省预算内项目资金0.51亿元(腾冲灌区0.2亿元、“大和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0.1亿元、“美丽县城”重点文保单位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0.21亿元)。
(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腾冲市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云南省美丽县城”,获省级奖补资金2亿元。截至目前,共规划建设公园72个,占地规模达232.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9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6%,美丽县城建设上半年新增完成投资3.46亿元。银杏小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获省级奖补资金1.5亿元;和顺古镇顺利通过省级复核,获省级奖补资金1亿元。截止6月底,和顺古镇、银杏小镇、启迪科学家小镇、云上司莫小镇、玛御谷温泉小镇累计完成投资65.8亿元。
(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走访群众、服务基层”调研活动,共派出6个调研小组,走访40个安置区,500户搬迁户。
(六)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腾冲市银杏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腾冲市司莫拉幸福佤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加快推进“大和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工作,争取到省预算内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
(七)粮食能源安全工作情况。一是抓好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做好粮油储备和应急物资管理,大米每天保障30吨生产量。二是强化国有粮食企业社会市场用粮供应的主体地位。上半年共加工大米0.16万吨,供应学生粮0.067万吨,完成各类政府粮食补偿、救灾救济粮食承兑0.0115万吨。三是抓实粮食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粮油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监测,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合理调度粮油资源。四是保障能源供应平稳。收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资3600万元。主城区中压输气管网环线及主要支线工程已完成,已开通天然气小区共16个,总用户5882户。五是加强行业领域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履行行业监管主责,完成油气管道、水电站等防汛及安全检查,做好水电站防洪度汛工作。
(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在云南省县级市中首家完成平台及网站建设,上半年,完成归集数据308.3万条、信息公开94.77万条;“信易贷”成功授信75笔,授信金额5.5亿元,腾冲市推进“信易贷”工作的做法被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腾冲市在384个县级市中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第17位,居云南省县级市第1名。
(九)各项体制改革情况。一是严格落实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工业企业输配电价计价,降低大工业用电、一般工商户及其他用电目录电价,有序放开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规范居民生活用电类别中的非居民用电价格,试行峰、平、谷价格电价改革制度。二是稳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既定脱钩任务已完成,正待国家和省检查验收。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参谋助手作用不到位。掌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不及时,对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不深入不透彻。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能力不足。谋划包装项目、推动前期工作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调研力度不够,项目储备库质量不高。项目支撑少,项目策划能力还待加强,策划大项目还待进一步拓宽思路。
(二)资金争取难度较大。资管新规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对我市建设项目产生了一定影响。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主要因素。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较为困难,部分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
(三)投资拉动支撑不足。我市以房地产和政府、国企实施为主要投资支撑的项目,随着项目收尾和入库刚性报件无法提供,报数支撑弱,2021年投资形成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新结构,但受疫情、市场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受挫,投资主动性不足,支撑不明显。截至6月底,统计库内共有项目177项,其中可有效报送投资仅89项596亿元,但由于多数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年内实际可上报投资有限。
(四)粮食物资收储保障功能待强化。一是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由于储备粮规模增加,出入库成本加大,原方式配比的粮食风险基金难以满足现实粮食储备需要。二是下辖管理的粮食仓库老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储粮标准,加之消防装备配套不足,给粮食存储和安全带来隐患。三是缺乏县城和乡镇集市区粮食交易市场,导致粮食供求反映滞后,运转机制不活,难以真正起到平衡我市粮食供应关系和结构调剂的作用。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抓实经济运行分析。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经济运行指标监测分析,确保全年生产总值增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22%以上目标,力争到2025年GDP总额达到47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20%以上。
(二)抓实固定资产投资。坚持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扭住项目干,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切实做好项目入库、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与统计局和项目业主的密切配合,做到所有项目投资不少统、不漏统。加快推进大和顺旅游度假区、时尚产业园、机场跑道延长及附属设施、机场航空口岸T1航站楼改扩建、景业·云山溪谷、丽彩·揽山居(一期)、经合区腾冲宏顺物流园、腾冲市幼儿园一期、人民医院扩建室外附属工程、老城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工程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确保按时开工并达到入库条件。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确保11月前新入库达72项以上,项目总投资337.7亿元以上,年内完成上报112.7亿元以上。确保全年实现22%以上的增速目标。
(三)抓实项目资金争取。强化后期跟踪,加大纵向和横向的汇报对接,紧盯申请5.72亿元的4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请10.77亿元的4项省级预算内基建项目、申请0.6亿元的4项省预算内前期项目、申请3160万元的3项保山市级前期费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1项,总投资358.9亿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31.3亿元(目前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核后的项目清单17项,专项债券需求规模58.6亿元),抓实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及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强化项目资金保障。
(四)抓实特色小镇创建。加大巩固和顺古镇、银杏小镇省级特色小镇示范建设成果,持续提升小镇宜居宜游环境、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智慧化水平,发挥好特色小镇示范引领作用。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持续推进云上司莫拉小镇、启迪科学家小镇、玛御谷温泉小镇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业态培育,加强小镇文化挖掘,传承文化精品,拓展小镇价值,力争特色小镇建设再出新亮点,力争5个特色小镇全年完成计划投资10.8亿元。
(五)抓实“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大和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工作,围绕“一年出雏形、两年见成效、三年全面完成”的目标要求,聚焦“有生态、有特色、有基地、有规模、有主体、有业态、有市场、有品质、有智慧”九大要素,统筹推进创建各项工作,按照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努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