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41-1-/2022-1214003 发布机构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2-12-14 15:37:4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在腾冲市委、市政府和保山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现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成效

腾冲市目前有医疗卫生机构382个,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74人,职业(助理)医师2028人、注册护士2381人,开放床位数3810张,每千人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病床数分别为3.15人、3.70人、5.93张。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4,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和5.5‰(2022年底预计数)。上半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2684例,较去年同期(834例)上升221.82%,发病率为417.76/10万。人均期望寿命78.57岁。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县城(城市)达标考核优秀县。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日益提升。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传染病医院建设、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病中心综合业务楼和“互联网+医疗健康” 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抓实医院创等工作。市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作预计11月底迎接省级验收,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市中医医院已向省卫健委提交晋级达标建设申请,待省级组织专家复核后,进入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序列;固东镇中心卫生院已启动二级医院创等工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腾冲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固东镇中心卫生院参与保山市级120指挥调度中心为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我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目前乡镇卫生院100%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50%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100%建成慢病管理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45%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市中医医院和固东镇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正在建设中,年底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开展2次专项检查,覆盖12个卫生院,24个卫生所,检查结果在医共体理事会上通报。正在制定了《腾冲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将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机构,厘清医共体内部运营管理,明确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时限。城乡居民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工作取得成效,2021年,两家医共体医保资金共结余一千多万元,实现由负结余到正结余的转变。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已连续6年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市人民医院绩效考核均为优秀。

中医药持续振兴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建成2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工作室、2个云南省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正在建设腾冲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市中医医院的康复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被确定为云南省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肛肠科被确定为云南省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妇产科、皮肤科、治未病科等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界头、和顺、五合、固东卫生院建成示范中医馆,马站、曲石、上营卫生院正在建设示范中医馆。选派25名乡村医生到保山市参加乡村医生中医院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村卫生所负责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培训,严格要求按照相关规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月龄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22年1—9月,全市0—36月儿童应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16128人,已管理13667人,覆盖率84.74%;65岁以上老年人应纳入管理75668人,已管理53310人,覆盖率为70.45%;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65.15、66.85%。为了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组建中医药科普宣讲队伍,组织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公共卫生服务日益优化。一是国家卫生应急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得到巩固,应急救治工作不断加强。疫情防控联防联控等卫生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全年免疫规划报告各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二是消除疟疾、麻风病、碘缺乏病危害成果持续巩固,结核病防控成效明显。三是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7.55%、97.0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3.31%。四是深入开展第五轮防艾人民战争,“三个90%”防艾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93.7%,治疗率93.0%,治疗成功率96.4%;积极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和输血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0,先天梅毒发病率为0,乙肝母婴传播率3.77%;无经输血传播。全市疫情稳中有降并出现拐点。五是职业病防治迈出新步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职业病申报、体检、检测、培训率达95%以上。健康企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两家企业被保山市卫健委评定为“市级健康企业”。全面提升尘肺病康复治疗能力和水平,依托固东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我市首家尘肺病康复站,实现“县级能体检,镇街有康复站”的目标,完成尘肺病人群初筛体检700余人,建立档案160份,接收康复治疗20余人,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尘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全年全市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六是国家卫生城市持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组织9个省级卫生乡镇、53个省级卫生村省级复审和11个省级卫生村创建,于年底接受市级检查验收;持续开展省级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城区复审工作,于年底接受省级复审。七是健康促进市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进入省级推荐国家级之列。随着健康政策制定、健康场所建设、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环境营造、健康人群培育5项行动不断深入推进,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得到完善,部门职责得到发挥,队伍能力得到强化,健康文化得到了弘扬,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2021年21.48%,2020年为20.99%)。

健康帮扶稳步推进。继续保持健康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重点监测对象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医保报销政策。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疾病分类救治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1—10月,共开展36种大病患者集中救治74人次,救治率达100%。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四种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均达95%以上,加强防因病致(返)贫动态监测和健康帮扶工作力度,2022年1—10月,共上报监测预警数据705人,开展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705人。加大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宣传使用力度,2022年1—10月,完成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办理事项38人(其中:大病集中救治7人,慢性病健康管理31人)。

人口家庭发展扎实有效。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上半年完成计划生育家庭“两项制度”及部分“奖优免补”对象资格确认和数据申报工作,其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3347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359人,特别扶助其他家庭986人,失独家庭一次性抚慰金6户,一次性奖励706户,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居民医保减、免个人承担费用23187人,城乡部分独生子女全程教育奖学金1486人,独生子女保健费1149户。目前,7个计划生育家庭补贴项目“一卡通”上线率均为100%,已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扶助金216.14万元。优化生育登记服务,全面三孩政策落地见效。

一老一小”持续推进一是抓实推进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扎实开展好“老年健康周”、“敬老月”、养老诈骗等宣传服务活动,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为年满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785份。为新增16名百岁老人发放《百岁老人荣誉证书》、牌匾及慰问金6400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工作,打造清水镇清水社区、荷花镇肖庄社区等6个医养结合示范点,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全面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抓实老年人就医便利工作,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完成市妇幼保健院、东方医院、明光镇卫生院等10个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市级初评工作。腾越街道文星社区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创建。二是抓实推进托育服务工作。完成托育机构审批、登记、备案相关材料并进行网上公示。12所托育机构完成备案,建立托育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召开了全市57所托育机构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暨传染病防控培训会议1次,抓实托育机构核酸检测、消防安全、燃气安全、日常检查等工作;腾冲市红黄蓝亲子园通过省级示范园创建验收。9月初联合市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队等相关部门对全市15所托育机构进行联合抽查。2022年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承保26076户,金额286.836万元,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承保23970人,金额137.48万元。

监督执法有力有效围绕疫情防控、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卫生等重点,扎实开展卫生综合监督检查。全市共查处卫生健康行政处罚112件,罚没款33.44元,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826份。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全力推动综合监管制度落实,涵盖全行业、全流程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初步构建。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严把卫生行政许可准入关,全市共受理办结卫生许可2339件,办结率和公示率均达100%。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聚力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管党治党,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行业作风建设,压紧压实各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责任”,加强对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的监督管理,扎紧制度笼子,筑牢廉政防线,坚决整治行业不正之风,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全面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好堡垒和先锋“两个作用”,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提升卫生健康领域基层党建水平质量。提升队伍素质,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突出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严厉打击“红包、回扣、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查办行风案件高压态势,引导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全力打造“清廉医院”。

(二)聚力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做好打持久战、遭遇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底线。全面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保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严格重点场所防控,加强重点人群定期检测,强化院感防控。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面加强应急准备。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核酸检测能力、专业防控队伍、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完成“双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市传染病医院。全力做好医疗救治、院感防控、关口前移等各项工作。

(三)聚力推进健康腾冲建设。一是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多措并举,狠抓组织体系、管理机制、服务能力、资金管理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大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水平,让群众健康得到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发展。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抓好艾滋病、疟疾、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确保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有效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加强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巩固拓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及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成果,实现慢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三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妇幼保健院迁建工作,健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高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将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四是持续深入推进第五轮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六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三个90%”和消除母婴传播成果,持续保持无输血传播,落实好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各项措施,降低丙肝报告率。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做好省级卫生村、省级卫生乡镇复审工作,确保全覆盖。紧紧围绕健康县城建设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确保2024年前创建率≥10%;牵头做好“除四害”专项行动工作,重点加强中小餐饮店、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单位食堂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确保病媒生物防制水平达国家C级标准,防蝇防蚊设施合格率≥95%。持续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切实巩固无烟党政机关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成果。六是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管机制,巩固尘肺病攻坚行动工作成效。强化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健康监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测能力建设。七是持续巩固健康促进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大力倡导健康文化。结合创文、创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人群中开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技能。八是巩固健康帮扶成果。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扶贫政策总体平稳,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将有因病返贫和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做好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做好健康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四)聚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抓好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卫生应急、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等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腾冲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全面启动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积极谋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所建设项目,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项目,积极推行应用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加快完成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医疗、医药、医保、公卫、疾控、妇幼等信息数据有效共享。促进社会办医,加强采供血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巩固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提质达标成效,持续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彰显重点专科专家工作效应引领作用,抓好医院创等达标工作,市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市中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确定推荐腾冲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产科、肿瘤科、骨科共9个临床专科,以及麻醉科1个平台专科为“十四五”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固东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固东镇中心卫生院和界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为腾冲市县域医疗副中心。乡镇卫生院70%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中心乡镇卫生院60%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四是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抓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五是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持续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监督、公共场所、饮用水、学校、职业卫生、防艾等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双随机”。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组织开展医疗美容市场整顿。严格把关,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工作,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努力建设乡镇卫生监督网底,充分发挥基层协管的作用。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五)聚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紧紧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和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要求,深入推广福建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力推进全市医改工作纵深发展。一是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全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力争在基层能力提升上取得突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在服务质量、服务模式上有创新突破。二是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院长任期责任目标管理,健全医院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升医院运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三是完善医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医保资金监管,严厉打击骗保行为。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共体打包付费,探索推进多元化付费方式。

(六)聚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扎实巩固并持续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效,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十四五”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腾冲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作用,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中药饮片管理及中医处方规范书写培训。持续强化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科室建设,提升中医医院专科特色,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注重中医药质量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建设,打造村卫生所“中医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普宣讲队伍作用,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宣讲,营造良好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应用中医药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七)聚力抓好人口家庭发展工作。着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人口形势监测、分析和预警。落实落细生育支持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抓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有效衔接,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继续在全市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点,做到19个乡镇(街道)100%覆盖,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抓实老年人就医便利工作,打造3—5个示范老年协会。三是抓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坚持属地管理与分工负责原则,进一步健全机制体制,强化部门协同,抓实日常抽查检查工作,做好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托育机构常态化核酸检测,全面加强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监管。严格备案要求,抓实推进托育机构备案工作,积极开展示范托育机构创建。

(八)聚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查找整改安全隐患。认真梳理并及时处理信访工作隐患,确保不发生赴昆进京和群体性信访事件。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