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47-0-/2023-0215034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3-02-15 10:55:38 |
文号 | 浏览量 |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1-12月,腾冲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64户。其中:新增5户(腾冲市城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腾冲市泰盛硅业有限公司、腾冲市康德顺成有限公司、保山荣锂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智德服装有限公司)。全市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229亿元,同比增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累计增长16%(可比价)。
2022年保山市下达腾冲非电工业投资任务60亿,完成25.4亿元。
(二)科技创新发展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户,2021年完成研发投入强度1.17%,首次破1,超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积极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各级到位科技资金1028万元。
(三)信息化建设
1.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腾冲市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480万元,完成腾冲市中心城区5G通信基站项目规划。1-12月电信业务完成7.05亿元。电信业务同比增长15.82 %。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22.088万户,移动手机(2G/4G/5G)用户约72.2081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53.055万个,建成光缆总长度38.43万皮长公里;互联网普及率达87.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地方节目覆盖率)98.5%,广播电视用户19.3092万,220行政村4G覆盖率达100%。
2.推进“数字腾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4G网络优化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4G信号弱覆盖的区域进行补充建设,对重要场所周边基站进行扩容。新建基站(室内分布系统)45个,对50个4G基站进行扩容。
(2)5G网络(基站)建设项目腾冲市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985个,其中中国移动腾冲分公司完成5G基站建设680个;中国电信腾冲公司完成5G基站建设305个。建成5G免费WIFE站点249个(电信157、移动92)。
3.大力推进云南省腾冲市智慧县城试点项目
2022年12月30日前完成了云南省腾冲市智慧县城试点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全面做好项目挂网招标工作,高质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受疫情持续影响,企业运行压力加大,发展举步维艰,2022年全市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6户负增长,达到了56.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原材料紧缺,造成企业减产或者停产,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如:腾冲尚原石业有限公司。二是市场低迷,企业产品库存积压、销售困难。如:高黎贡山茶业、极边茶业、绮罗茶业、驼行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等。三是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造血功能不足,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制约企业经济发展。如:高黎贡山生态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四是部分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如:腾药制药2022年因原材料上涨幅度仍然很大,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增长在15%-20%左右,包装材料平均成本上上升5%,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天燃气平均上升10%。
2.信息化建设存在阻力。一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杆路和基站选址困难,存在较大的物业协调难度、部分居民对基站有抵触心理。二是杆路共建共享力度不够,导致乡镇杆路光缆多、杂乱,废旧光缆未拆除,影响乡镇美观,且存在安全隐患。
3.科技创新有待加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数量少,与全市经济发展有差距,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1户,全部为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较低,仅为17.4%。二是部分企业决策者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对高新产业长远发展还不够重视,研发经费投入较少,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体系。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经济指标计划目标
2023年,计划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长18%。新增纳规企业5—7户。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腾冲“园中园”、腾药产业园、伴手礼加工园、徐家寨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清理低效用地,推动产业、项目、要素向园区聚集。
二是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凯诺合盛堂制药项目、腾冲火山石时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腾冲冀滇石业有限公司火山石材精深加工项目、腾冲市中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石墨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7万吨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全市互联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深化4G通信网络覆盖,计划新建4G基站120个,大力提升边境通信网络保障能力;快速推进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计划新建5G基站500个,提高数字经济网络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美丽县城、智慧腾冲、特色小镇建设,高质量完成云南省腾冲市智慧县城试点项目。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与发改、住建、自然资源、林草、金融、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要素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接联系,着力解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备案、施工许可、土地、林地、环保等行政许可手续办理,强化企业供气、供电、供水、通讯、物流、资金、土地、人力等生产经营要素协调保障。继续实施市级领导挂钩及企业服务团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最大限度挖掘企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