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52-6-18_A/2018-013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民宗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7-09-02 14:52:43 |
文号 | 浏览量 |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积极履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止,结合我局职能和挂钩村实际,积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战
(一)组织实施好第二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指导项目实施乡镇做好2016年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对项目实施点的市级初验。组织实施2017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任务,共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元,实施猴桥镇轮马社区河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华梅子坪社区苍蒲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清水中寨、芒棒大园子坡等民族团结示范点建设及荷花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等项目。管好用好市财政预算的80万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金,对18个乡镇范围内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
(二)牵头实施好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履行好办公室职责,加大工作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入资金18900万元,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22733.14万元,完成资金投入计划的120.28%。2017年在沿边6个行政村投入300万元实施抗震安居房建设,户均补助1万元。2017年末可顺利完成第一轮实施计划,启动第二轮建设工作。
(四)抓好村级产业互助资金工作,增强民族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共争取到资金180万元,在全市6个乡镇9个点开展村级产业互助资金工作,已于6月17日专题召开了少数民族资金项目暨村级产业互助资金培训会,印发了《腾冲市少数民族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村级产业互助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扶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增强民族地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
(五)繁荣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聚焦文化扶贫。争取资金30万元扶持滇滩翠绿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新华德赛少数民族服饰加工厂和明光自治小黑河3个传统手工艺制品企业;争取资金10万元在猴桥胆扎民族小学实施好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补助10万元实施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项目。积极做好腾冲市第二届“体彩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已于6月召开运动会启动会,并定于9月召开运动会。
(六)抓好民族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配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在民族地区扩大“两免一补”范围,继续落实民族生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等相关优惠政策,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落实省定民族中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8万元,2017年落实少数民族高考学生118人民族成分确认,民族成分变更2人。
(七)强化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对阿昌族聚居的新华梅子坪、中心村、新山社区三个村实行房屋财产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免费参保。投入23万元为猴桥、胆扎、轮马、自治、麻栎、联族6个沿边行政村沿边群众购买人身意外险伤害保险。在猴桥、荷花两个民族乡镇开展赠送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
二、积极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全力做好精准扶贫
结合我局挂钩的新华乡新山、梅子坪两个社区的实际,以茶园改造提升、特色水果种植结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阿昌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安排新山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00万,用于村寨道路硬化,改善群众出行难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在建设中;其中2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金,村民发展产业缺乏周转资金、启动资金时,可申请发展基金,待回收后再归还资金,有效解决了群众贷款难、缺乏资金启动周转的难题。2016年民族事业发展金各安排新山村、梅子坪村10万元的示范点建设补助,共20万。落实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经费各1万,共2万。补助新山村黄叶岭和梅子坪村“妇女之家”各5000元,共1万,购买炊具用于村寨办筵席收取一定费用,用收取费用再组织妇女开展一些有益的培训、活动,滚动发展,逐步提高妇女素质。落实新山社区厨房改造建设补助1万,共协调相关资金124万元。2017年在新华乡梅子坪社区苍蒲河投入100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用于特色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工程、特色民居保护建设工程等项目。计划对挂钩的新山社区、梅子坪社区补助18万元用于农户脱贫产业发展。
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以积极、主动、自觉的态度,贯彻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带头落实干部蹲点、联村入户等联系群众制度。我局干部职工分两批每季度下村驻村蹲点2—5天,与村组干部同吃同住,简单就餐,走访挂钩户、群众,目前,到新山、梅子坪村工作调研五次,转走访两次,到民族村及宗教活动场所调研31次。走访群众266户,新华乡新山村、梅子坪村共挂钩48户贫困户,1—12月协助新山村、梅子坪村出板报4期,协助制作张贴相关法制、文明标语38条,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余张,调研报告2篇,干部职工走访慰问民情日记48篇。制作发放了挂钩的48户家庭民情联系卡,并登记了民情登记卡,对所挂钩的家庭户人口、家庭收入等情况切实掌握了各挂钩户的实际情况。召开座谈会8场次,党建工作交流会6次,党员培训教育6期,共同过组织生活6期次,到挂钩村过组织生活党员11人,协助挂钩村制定发展规划,宣传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6次,上党课2次,受教育人数146,收集民情民意4件,办理民情民意4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协助挂钩村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各6期,办实事15件。
三、存在不足和下步打算
在开展挂包帮工作中,我局在积极为群众想方法、找路子,努力促进挂钩村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的同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配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让群众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领导重视是推动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思路和措施是做好工作的抓手。在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门人少,年龄结构老化,二是部门工作经费紧、项目少,直接投入不足;三是个别干部、群众对挂包帮工作认识不足。下一步我局将不断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句话基本方针,团结协作,对上加强争取,与当地党委、政府加强沟通,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进一步解决群众需求,进一步扶持发展产业,力争使挂钩村的面貌有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