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52-6-18_A/2018-0130007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民宗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7-11-03 10:36:03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全市有18个乡镇,221个村社区。腾冲市有24种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傈僳族、佤族为直过民族,2016年末统计,全市总人口678045人,少数民族人口56487人,占总人口的8.33%。其中傈僳族16718人,占少数民族的29.60%,占全市总人口的2.47%。
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市坚持“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始终把傈僳族发展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傈僳族聚居地区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的建设和发展力度,助力傈僳族群众脱贫致富。
(一)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行动计划。腾冲市政府通过组织扶贫、民宗等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对直过民族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进行认真调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编制和印发了《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腾冲市“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腾政办发〔2016〕113号)文件,概算总投资49352.42万元,从素质能力工程、组织劳务输出、安居房建设、培育扶贫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对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进行帮扶。
(二)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傈僳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扶贫部门对上争取到猴桥傈僳族民族乡镇整乡推进项目2000万元。针对傈僳族多数居住在沿边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沿边行政村人口的43%的实际,结合省市相关政策,印发了《腾冲县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以猴桥、明光和滇滩3个沿边乡镇的猴桥、胆扎、轮马、自治、麻栎、联族6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为范围,覆盖103个自然村、5531户、22256人,通过3年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截至目前,各部门计投入沿边行政村各类项目资金22733.14万元,占规划18900万元的120.28%,沿边地区基本达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补助资金440万元,实施了3121猴桥民族团结示范镇。组织实施了2016年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任务,投资100万元实施了猴桥胆扎蔡家寨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寨建设,2017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任务,计划投入200万元实施猴桥镇轮马社区河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猴桥镇达到贫困镇贫困退出各项指标要求,已退出贫困镇,这些都为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投入55万元在滇滩镇联族、猴桥镇胆扎新植油茶1839亩;投入252万元在滇滩镇联族、明光镇自治、明光镇麻栎、猴桥镇胆扎新造林5605亩;投入635万元对猴桥密松园养殖场、明光强盛养殖场、明光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扶持;投入698万元实施高稳产农田改造;投入35万元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建设项目1个。
(四)繁荣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傈僳族群众脱贫致富。投入20万元扶持了滇滩翠绿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明光自治小黑河等3个传统手工艺制品企业;支持傈僳族举办传统民族傈僳族刀杆节等传统节日。投资8万元在猴桥完小实施了2016年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民宗部门、文化部门也高度重视傈僳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对傈僳族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力度。目前,我市共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16项:其中傈僳族9项,省级1项,保山市级8项。共有民族传承人78人,其中傈僳族26人。
(五)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社会基础设施情况。我市各6个边境傈僳族聚居行政村均建成了活动场所,建起了“农家书屋”。6个边境傈僳族聚居村水、电、路通达率达100%,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情况。2016年末边境乡镇傈僳族小学生人数1234人、中学生人数606人、高中生人数308、大学生人数257人,跨境民族入园入班率100%,义务阶段入园入班率100%。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多一些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2014年我市制定了《腾冲县高中阶段学生录取照顾办法》,对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本市九所完中实行照顾加分。目前我市各6个边境傈僳族聚居村均设立了村卫生所,新农合参保率达99%。少数民族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等民生保障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