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52-6-/2018-1024002 发布机构 腾冲市民宗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8-10-10 11:33:3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五举措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县市,市内有24种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傈僳族为跨境民族,阿昌族为人口较少民族。有荷花、猴桥2个民族乡镇,14个民族村,148个少数民族自然村。2017年末,全市人口682720人,少数民族57846人,占总人口的8.47%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维护边疆团结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近年来来腾冲市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因地制宜,整合力量,加大投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基以兴边富民工程、十百千万工程、3121工程等为抓手,强化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培植、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社会管理等工作。先后投入资金9600万元,建成猴桥秀水沟、明光乌龙坝、新华外坝角、中和高田等8个少数民族示范村和猴桥黑泥塘、荷花坝派、滇滩水城等1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资金640万元,实施了猴桥、荷花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第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共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87亿元(占计划资金的151.85%),6个沿边行政村现已基本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目前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极大提升,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固。

  (二)发展特色产业,筑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根近年来,共投入2400万项目资金,培育红花油茶60000亩实现了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投入23万元实施双语科普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争取到9个点180万元的少数民族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各民族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傈僳族群众大力发展泡核桃、草果、重楼、乌龙茶等特色种植;傣族群众充分发挥低热河谷地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烤烟、油茶等经济作物,发展稻田养殖等现代农业;回族群众大力发展肉牛、肉鹅养殖及餐饮业等;佤族、阿昌族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特色经济林、养殖业等。涌现出了腾冲市黄梨坡生态普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通过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筑得更加深固。

  (三)持续改善民生,织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保障之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村卫生所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各14个民族村均设立了村卫生所,农家超市。全市14个民族村水、电、路通达率达100%,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落实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沿边群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对阿昌族人口较少民族实行房屋财产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免费参保,对沿边6个行政村群众人身意外伤害免费参保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进度,对傈僳族、佤族两个直过民族主要聚居的8个村进行了认真调查,编制了《腾冲市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项目涉及5个乡镇、8个行政村、直过民族贫困人口3004对猴桥、荷花两个民族乡镇实施扶贫整乡推进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民族地区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更加稳固。

  (四)发展民族教育,激活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源我市现有民族中小学24所,少数民族学生12830人。年来我市借助国家政策和建设项目不断加少数民族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每年招聘3—5名少数民族教师分配到民族地区任教,实施双语教学。先后安排35名支教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照顾倾斜2014年制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录取照顾办法,对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本市九所完中实行照顾加分。严格落实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补助发放八种特少民族学生补助102.79万元,惠及学生4111人次。实施双语科普试点工作。2014年实施猴桥镇双语科普试点工作以来,共编印双语科普培训教材3840册,建立双语科普示范基地3个,开展双语科普培训121060人次。目前我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各项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学水平逐年提升,民族地区人才不断涌现,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五)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魂近年来我市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积极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项目,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目前14个民族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共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其中,国家级1省级1市级12项。已挖掘、整理出傣族的武术、嘎光、陀螺,傈僳族的嘟达达、射弩、阿昌族的蹬窝锣等可推广民族传统项目10余项共有少数民族文化代表性传承人50出版傈僳族、阿昌族、佤族历史人物传、口传文学、诗歌等3000册;完成傣族、傈僳族民间传统文化乡土教材编写各1500本;普查上报各类民族文化项目52实施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4个,建成甘蔗寨佤族清戏精品工程。武术竞赛项目和上刀山、下火海优秀表演项目在全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1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腾冲市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保山市唯一举办县市)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精品的挖掘和传承极大的凝聚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