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1634499-3-/2020-0723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人社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9-12-03 09:58:53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年来,腾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聚焦民生、服务大局,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腾冲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施策,全面促进就业创业。一是积极开发岗位、增加就业。1-10月开发就业岗位815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6832人,新增转移就业5.57万人次,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4%。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电工、美容师、畜禽疾病防治等30个工种培训,共培训120期7550人。三是认真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筹集就业补助资金2675.59万元,支付各类就业补助438.75万元。四是扎实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贷免扶补”发放789户9821万元,带动就业2342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312户4294万元,带动就业930人。五是稳步推进就业扶贫车间认定。认定1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325人,符合奖补8人,发放奖补金额8000元。六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新增1家见习基地,全市共22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到岗就业见习148人。七是搭建信息平台,腾冲市人力资源网浏览次数20.75万次,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在库138户企业、36.17万人;举办人才招聘会9场,提供招聘岗位1067个,计划招聘5535人,达成意向628人。
(二)城乡统筹,全面推广社会保险。一是扎实开展参保缴费及待遇发放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参保3.76万人、1.92万人、35.4万人、0.97万人、2.46万人、3.31万人、2.69万人,基金收入分别为20452.76万元、25393.69万元、10518.47万元、11653.68万元、927.32万元、1224.91万元、1628.22万元,分别支出23730.33万元、35542.23万元、10487.24万元、2943.67万元、407.03万元、1247.98万元、1635.9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参保条件人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加强社保卡管理使用,实现代扣代缴13.85万人,缴纳保费1784.7万元。三是做好退休人员调待工作。机关事业单位5579人平均月增资187.19元,企业退休8538人平均月增资157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19万人共发放209.69万元。四是追回历年冒领养老金及欠费1316.52万元。五是取消集中生存认证,采取信息共享、入户探访、举办讲座等方式认证10.36万人。六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对17家单位进行社会保险稽核,督促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98万元,追缴社会保险欠费108万元。七是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
(三)致力提升,全面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赴高等院校参加专场招聘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87人;完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团到腾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二是加强职称评审管理服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查1051人,其中:高级376人,中级514人,初级161人。三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核、培训相关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1人,配合组织部招聘定向村官53人;2018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聘培训226人;办理转隶77人,办理调动249人。四是做好推先评优工作。推荐上报玉雕师冉昌龙、根雕大师陈兴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推荐上报“省突”、“省贴”各1人,专家基层工作站2个,“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1人。五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结合腾冲实际合理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四)维护稳定,全面推进劳动维权。一是加强源头管控。完成劳动保障执法年审1134户,出具工资支付信用记录1456份,对10户未年审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将2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用工登记1146户,合同签订4.97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6%,集体合同签订率100%。二是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工伤事故及群众来信来访。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6起,其中终局裁决12起,调解裁决金额120.98万元;受理工伤申请155起,已调查上报150起,工伤伤残鉴定19人;协调处理劳动纠纷案件215件,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8122万元,涉及6138人,参与处理突发事件10余起,涉及农民工560余人。三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全程监管,确保施工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四是全力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双随机”抽查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和遵守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公开。五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5月向公安局、检察院移交一起“恶意欠薪”案件;联合援边律师事务所向工人提供法律援助20余起,通过司法途径为工人追讨农民工工资150万余元,涉及农民200余人。
(五)优化服务,全面展现人社形象。一是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明确各事项受理条件、所需报件等内容,规范入驻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事项,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更多事项网上办理,满足群众办事需求。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做好做实政策宣传、解读、回应等工作,政府门户网站人社板块发布各类信息117条,腾冲人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30期124条,对外报送各类动态信息90条,发放宣传资料2.3万多份。三是抓好人社行业作风建设,围绕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和经办管理风险点开展排查整治,不断提升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及服务水平。
二、工作亮点
亮点一:全力抓好就业扶贫“民心工程”
一是送技能。积极组织开展中式烹调、计算机、电工、家畜饲养等多种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授人以渔”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提升培训参与度,充分考虑学员需求,延长工作时间,将大部分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用贴心奉献换取群众信任。二是送岗位。与多家部门合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互联网+公共就业”,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创新性地开展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训,让“劳务经纪人”成为精准对接需求的“摆渡人”,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都能成功“上岸”。组织全市220个行政村334人参加“劳务经纪人”培训,形成“贫困劳动者—劳务派遣方—缺工企业”三赢局面。三是送服务。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真实想法,倾听诉求建议,主动联系已就业困难群众,帮助其适应工作岗位、维护合法权益。
亮点二:“补贴+降费”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补贴添活力。针对民营企业特殊性,将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扩展为微型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使用高素质劳动者的企业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贷款;继续实施援企稳岗补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123户企业给予补贴179.73万元,惠及6426人;继续推进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落实就业扶贫车间工作,认定1个就业扶贫车间,符合奖补8人,为用人单位发放奖补金额8000元。二是降费减负担。继续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降低缴费费率各项政策:从5月1日起,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均按照16%执行,分别为企业、单位减负1312.37万元、2145.57万元;失业保险费率继续按1%执行,为参保单位减负2119.97万元;工伤保险继续执行原费率下调50%,为参保单位减负336.6万元。
亮点三:围绕群众需求疏通服务“堵点”
一是以人为本创新开展生存认证。通过对接民政局死亡人员数据、组织社区活动、节日慰问、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人员采取微信视频认证,对异地居住人员充分使用部级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系统进行认证。二是持续精简办事流程。按照“想全想细想到万一”的要求,认真排查窗口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精简办事材料,实现参保登记跑1次,待遇申报最多跑2次。三是窗口迁移便民利民。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在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性、数据保密性的基础上,于缴费期间派出工作人员进驻税务局办税大厅,解决群众“两头跑、来回跑”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存在问题
(一)就业局势依然严峻,创业带动就业不足。一是就业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技能劳动者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二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三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然艰巨。一是社会保险经办人员不足,存在交叉兼职,不利于风险防控。二是社保欠费问题仍然突出,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运行压力大。三是受历史、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群体参保诉求无法满足等深层次矛盾凸显。
(三)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缺乏具体可行的管理实施办法,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合适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发挥智力贡献不足问题共存。二是乡土人才培训及后续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四)劳动维权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基层劳动保障执法力量薄弱,监察工作覆盖面不够,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用工流动性增大,监管困难,建筑行业承包、转包等行为导致劳资关系矛盾突出,工伤事故认定调查趋向复杂化和困难化,为处理劳动关系带来新挑战。
四、2020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就业创业工作,多措并举惠企利民。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云岭全民创业计划”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技能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南人社众创网”服务功能,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企利民实际成效。
(二)积极推进参保扩面,贯彻落实降费减负各项政策。紧跟城镇化步伐,重点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保工作,确保各项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兑现;进一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确保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100%;切实做好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保障参保人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继续深化内控制度,加大基金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举措,严格执行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政策,加强与地税、财政等部门联系,切实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后续工作。
(三)强化人事人才供给,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服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竞聘上岗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培育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发展新动能。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监督管理和巡查检查力度,加快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诚信评价活动,建立用人单位信用档案;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职能作用,形成严密执法网络;全面启用云南省工伤认定鉴定系统,规范工伤认定办理程序;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仲裁院实体化及仲裁庭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培训,加强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执法。
(五)推进人社行风建设,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结合“放管服”工作要求,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网络信息化平台支撑,继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项目,着力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社保经办等工作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治痛点、疏堵点、破难题,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