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1634499-3-/2022-0107004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人社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1-12-28 09:31:46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年来,腾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腾冲)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六稳”“六保”工作、夯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人事人才工作、持续巩固和谐劳动关系,为实现乡村振兴、腾冲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和亮点
(一)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9808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7103人;继续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充分利用“腾冲市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131条涉及284家企业。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6场,进场招聘单位347家,提供就业岗位7302个。举办网络招聘会2场,招聘单位120家,提供岗位989个;创新招聘方式组织直播带岗,共186家企业参加,67978人次在线观看;2021年推荐腾冲启迪K栈众创空间为省级众创空间,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服务平台。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2021年通过政府采购确定10家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市内符合培训条件、有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利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开展订单、定岗、定向职业培训。组织培训194期901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31人;兑付培训补贴759.01万元,发放脱贫劳动力生活费、交通费补助273.38万元。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12万人(脱贫劳动力2.4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3.03万人(脱贫劳动力0.43万人);“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化输出1337人。四是积极开展“红色劳务”试点工作,建立长效联动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在全市选取20个行政村承担试点任务,积极和省外企业联系,构建东西部劳务协作纽带,宣传推荐就业岗位,通过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组织化输出规模。2021年累计输送290人赴省外务工。五是严格执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发放贷款1197户21277万元,带动就业人数4189人。主动作为,梳理出符合享受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334户,发放金额118.95万元,受益8684人。充分发挥创业扶持资金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切实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审核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33万元,涉及创业大学生11人;审核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60万,涉及珠宝学院、腾冲一职校应届毕业生600人;对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内大学生给予就业补贴12万元,涉及9家企业24人;兑付企业新招用腾冲籍人员就业奖励,符合企业有32家,补贴人数513人,补贴金额约25.65万元。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参保缴费及待遇发放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6.14万人、4.56万人、1.96万人、4.96万人、2.93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10595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000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595人。二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违规领取待遇追缴。追回死亡冒领14人2.77万元,重复领取131人33.69万元,服刑人员违规领取85人51.61万元,失业保险违规领取92人30.71万元。三是加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共9155人,累计发放100264人次27533.11万元;及时完成8993名企业退休人员2021年的调待补发工作,补发1-6月养老金807.12万元。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窗口认证、上门认证、视频认证等方式强化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全市应认证113402人,实际认证113402人,认证率100%。四是落实社保代缴政策。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按最低档次代缴全部或部分保费,做到代缴对象精准,不漏一人,目前已代缴低保对象8412人、特困人员139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员4208人,共计代缴保费169.67万元。五是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政策。严格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至2022年4月30日的政策,失业保险减免3055.11万元,工伤保险减免461.91万余元,社保降费为企业纾困减负成效明显。
(三)持续推进人事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一是抓好事业人员招聘工作。2021年1月办理2020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手续52人(公开招聘38人,村官兜底安置14人);2021年针对特殊岗位紧缺人才进行校园直招,引进人才10人(教育系统7人,其他市直部门事业单位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3人,其中公开招聘22人,特岗教师40人,免师生安置21人。二是扎实开展初聘培训。共组织400名2020年新进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培训,帮助新进人员熟悉事业单位工作的程序和规范,了解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能力,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三是认真做好政府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工作。2021年共办理事业单位人员市外调入13人(其中:卫健系统6人,教育系统7人),调出腾冲市外16人,调出腾冲市外19人(含考取公务员调出2人),腾冲市内调动119人。四是圆满完成2021年度教育系统履职考核工作。2021年参加考核单位37个,应参加考核人数6912人,实际参加考核人数6911人;其中考核优秀1017人、合格5641人、不合格6人,不定等次247人。五是认真做好评先推优工作。2021年6月,推荐上报了2名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完成张颢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的挂牌。
(四)加大劳动维权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严格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腾冲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投诉案件1022起,涉及农民工8773人次,为农民工追讨被拖欠工资1.13亿元;处理突发事件35起,涉及1970人次;对7起恶意欠薪案件立案查处,移送公安、检察院4起;将9名自然人和2个用工单位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35个用人单位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约谈19家施工企业。二是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行动,联合公安、住建、工会等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联合检查;开展12次根治欠薪集中联合接访活动,共处理50起拖欠工资信访案件,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670万元。三是做好用工登记,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工伤事故调查及群众来信来访。在18个乡镇建立调解中心,强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能力;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联席办公室机构职能,为企业、职工排忧解难。全市累计用工登记1420户,签订劳动合同23065人;签订集体合同36份,涉及企业82家,职工4628人。准予4家企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其中延续1家,新办3家)。共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申请94件,案前调解65件,立案受理29件(仲裁调解15件,仲裁裁决14件),仲裁调解裁决涉及金额199.39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就业局势依然严峻,创业带动就业不足。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偏低,就业竞争力不强,稳岗率偏低,组织化输出有难度。二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转变缓慢。三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然艰巨。一是社保欠费问题仍然突出,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运行压力大。二是受历史、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群体参保诉求无法满足等深层次矛盾凸显。三是参保扩面工作推进缓慢。由于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还受缴费基数和缴费档次提高影响,缴纳养老保险费增高明显,导致续保缴费压力增大;工伤保险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非煤矿山、木材加工、房地产开发等参保人数占比较大的企业均采取停产停业来规避经营风险,导致参保人数难以提升。
(三)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针对性和力度还不够,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才招聘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岗位设置和工作需求不匹配,存在人员混用现象。
(四)劳动维权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基层劳动保障执法力量薄弱,监察工作覆盖面不够,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用工流动性增大,监管困难,建筑行业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导致劳资关系矛盾突出,工伤事故认定调查趋向复杂化和困难化,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带来新挑战。三是裁审衔接制度不健全,缺乏便捷、有效沟通机制,导致在法律理解和适用上存在分歧。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坚持把“稳就业、扩就业”放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健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兜底保障就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水平。2022年,全市新开发就业岗位7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6000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低于60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2万人(省外转移就业2.92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0.38万人)。
(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严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政策方针,以待遇发放为核心,继续推进社保经办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加快推进我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部门数据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走路,提高参保办事效率;加大对社会保障卡功能和电子社保卡申领流程的宣传力度,培养持卡人使用电子社保卡习惯;加大社会保险基金日常巡查,确保基金安全平稳。2022年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不低于36.14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率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5万人;努力达到应保尽保。
(三)人事人才工作更加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刚柔并济、精准灵活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和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规范程序、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类型特点的竞聘、考核办法;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力度,探索引才和设岗的匹配性,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持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审核工作,稳慎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持续探索新型庭审模式,便捷、快速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力争仲裁案件结案率100%;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力争仲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认真做好劳务派遣和职业中介机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双公示、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双随机、一公开”等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强化工伤事故备案管理,多渠道探查取证,从调查中防范欺诈骗保行为。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监察执法队伍和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劳动争议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力争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