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31-5-/2018-0223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自然资源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0-10-22 10:30:4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县清水乡黄瓜箐滑坡-泥石流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腾冲县清水乡黄瓜箐滑坡-泥石流灾害

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清水乡黄瓜箐滑坡泥石流灾害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黄瓜箐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我县最具危险性的地质灾害。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及《腾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本预案。

1.3预案实施范围

本预案实施范围为受黄瓜箐泥石流威胁的黄瓜箐疗养区、沙坡-热海景区二道门房段、热海景区二道门房-蛤蟆嘴-美女池-景区办公区等区域。

1.4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严密监测、提前预警、及时撤离避让措施,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根据腾冲县人民政府《关于清水乡黄瓜箐汛期地质灾害管理规定》,汛期(5月20日至9月30日)黄瓜箐疗养区两家澡堂须停止营业,本预案仅针对疗养区留守人员及热海景区。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黄瓜箐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由分管国土资源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总指挥。防灾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根据黄瓜箐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黄瓜箐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负责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示、命令,及时进行协调、督促、检查和落实;做好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指挥部的各项日常工作。

2.2组织体系与职责

黄瓜箐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部门及主要职责如下:

2.2.1 信息监测组。由清水乡政府、县气象局组成。

职责:清水乡政府负责安排2名监测人员专门负责对黄瓜箐烂山凹东侧崩塌、西南面滑坡的动态及沟内的松散物源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崩塌、滑坡后缘开裂或沟内聚集的松散物源超过2000m3时,立即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县气象局负责对黄瓜箐降雨量实时监测,遇中到大雨以上应及时将雨量信息报送给指挥部、相关部门及预案执行责任单位,当降雨强度和持续降雨量达到泥石流爆发临界值的60%、80%、90%时,及时向指挥部、相关部门及预案执行责任单位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雨量信号。

2.2.2 应急调查组。由县国土局牵头,县安监局、地热队等部门组成。

职责:接到监测人员的报告后,立即开展调查、核实险情,查明、分析隐患的规模、影响范围,及时判断出险情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或处理对策、措施,按速报制度及时向防灾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建议是否启动本预案。

2.2.3 紧急撤离组。由清水乡政府牵头,公安局、安监局、旅游局等部门组成。

职责:督促或组织黄瓜箐疗养区丙家澡堂留守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督促热海景区及时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至预定位置。

2.2.4 交通管制组。由清水乡政府牵头,交警大队、热海景区等单位组成。

职责:汛期负责对黄瓜箐进行交通管制,分别在沙坡至黄瓜箐叉路口和热海景区至黄瓜箐叉路口设卡,禁止除应急成员单位及责任单位以外的一切车辆、人员出入。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预警机制

3.1.1  泥石流爆发临界降雨量由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共同研究确定(见附件)。根据雨量实时监测反馈信息,当持续降雨量达到临界降雨量的70%、80%、90%时,黄瓜箐疗养区两家责任单位和热海景区值班人员应按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立即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单位负责人即为紧急撤离命令发布人和撤离行动组织人,不需请示等待。

3.1.2  当持续降雨量达到临界降雨量的70%、80%、90%时,气象局值班监测人员应向黄瓜箐疗养区两家责任单位和热海景区发出黄色、橙色、红色等级预警提醒信号,同时将情况报送本单位和相关单位。

3.1.3   雨量信息及预警信号以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信息及电话通知等三种方式传达,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手机须24小时开机,并24小时轮流值班,保证能及时收获雨量信息及预警信号,并能及时做出反应。

4 应急响应

4.1 责任单位和应急响应责任

4.1.1腾冲县清水乡洗浴服务部(沙坡联队澡堂

应急响应责任:①学习、熟知本预案。②汛期留守人员24小时值班,配备预警信息接收装备和临灾警报器材;③学习、熟记临界降雨量,对接收到的降雨信息要准确判断所达到的预警级别,当降雨强度和雨量达到黄色预警以上的级别时,按预案采取对应的措施及时组织责任区内的留守人员撤离至预定位置。

4.1.2  腾冲县热海黄瓜箐温泉疗养院(部队澡塘)

 责:①组织员工学习、熟知本预案。定期检查撤离避险场所有无异常情况,确认撤离地点安全可靠,保证撤离路线畅通;随时观察烂山凹内松散物源量;②汛期24小时值班,配备预警信息接收装备和临灾警报器材;③学习、熟记临界降雨量,对接收到的降雨信息要准确判断所达到的预警级别,当降雨强度和雨量达到黄色预警以上的级别时,按预案采取对应的措施及时组织责任区内留守人员撤离至预定位置;④承担预警信息费用。

4.1.3  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热海景区

 责:①组织员工学习、熟知本预案。定期巡查、掌握烂山凹物源区物源堆积数量,对可能爆发泥石流规模进行估计;②汛期24小时值班,配备预警信息接收装备和临灾警报器材;③学习、熟记临界降雨量,对接收到的降雨信息要准确判断所达到的预警级别,当降雨强度和雨量达到黄色预警以上的级别时,按预案采取对应的措施及时组织责任区内人员撤离至预定位置;④承担雨量自动监测仪维护费用。

4.1.4  腾冲县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

 责:①组织员工学习、熟知本预案。汛期24小时值班,实时监测黄瓜箐雨量信息;②根据降雨量适时向黄瓜箐两家澡堂、热海景区、清水乡政府及国土、安监、旅游等相关部门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③安装、调试雨量自动监测仪,并负责日常维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④与黄瓜箐疗养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研究雨量与泥石流强度的关系,为更精准界定泥石流爆发临界降雨量提供依据。

4.2  应急响应

4.2.1 应急响应之一(当滑坡规模或烂山凹松散物源量达到2000m3以上5000m5以下时)

4.2.1.1  当雨量达到黄色预警级别时

黄瓜箐疗养区两家责任单位应立即通知所有留守人员做好撤离准备,检查确认避险场所正常;如需要援助,应立即向乡政府报告请求援助。

热海景区应着手部署疏散自二道门房至美女池一带的游客至安全地带,同时暂停开放此区域直至紧急状态解除。

各应急成员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3.2.2.2.当雨量达到橙色预警级别时

黄瓜箐疗养区两家责任单位应开始组织留守人员撤至避险场。

热海景区应将处于危险区的游客组织撤至安全地带,检查是否有遗漏。

各应急成员单位进入应急临战状态。

3.2.2.3.当雨量达到红色预警级别时

黄瓜箐疗养区两家责任单位立即将所有人员撤至预先确定的避险场所,包括管理人员。

热海景区立即将位于危险区的所有人员(包括工作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各应急成员单位按指挥部命令按各自职责投入应急工作。

3.2.2.4.特殊情况下,如降雨强度过大,累计降雨量增加速度快,可直接发出橙色或红色预警信号。

3.2.3 应急响应之二(当滑坡规模或烂山凹松散物源量达到5000m3以上时)

只要雨量达到黄色预警级别以上,黄瓜箐疗养区留守人员立即组织撤离;热海景区封闭危险区域,撤离人员;各应急成员单位根据指挥部命令按各自职责投入应急工作,直至紧急状态解除。

3.3 紧急状态解除

预警信号发出后,清水乡政府要严密监测滑坡的动态,气象部门要严密监测降雨变化情况,掌握险情发展情况,应急调查组在确定滑坡趋于稳定且强降雨结束1小时后或泥石流发生后无后续发作条件,可发出解除紧急状态信号。

各责任单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履行预案。宁撤十次空,也不能有一次松!

3.4 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若发生意外伤亡情况,指挥部向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上报请求直接启动《腾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

黄瓜箐两家责任单位留守人员撤向沙坡叉路口或热海景区餐厅一带。

热海景区二道门房、科考区人员撤向养生阁、餐厅等较高部位;美女池人员撤向更衣室、泉华台地等较高部位。

5.应急物资储备

黄瓜箐、热海景区应配备和储备一定数量的以下器材和物资:

1.搭建临时避险帐篷。

2.警报器材:手提式扩音喇叭、对讲机。

3.雨衣、雨伞。

4.应急照明灯。

5.适量的能量食品和药品、药材。

    6.附则

  1.本预案为《腾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之子预案。

2.本预案由腾冲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于2010年5月12日修编后施行,此前的《腾冲县清水乡黄瓜箐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7.修编说明

经县国土资源局近期组织专家实地踏勘,发现原《腾冲县清水乡黄瓜箐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中确定的黄瓜箐两家责任单位撤离地点因遭受破坏而存在安全隐患,已不具备做为撤离地点的安全性,因此原应急预案已不再适用。

 

附件:黄瓜箐泥石流灾害降雨量临界值和预警信号确定要点

 

 

 

 

 

 

 

 

 

 

 

 

 

 

 

 

 

黄瓜箐泥石流灾害降雨量临界值和预警信号确定要点

 

一、降雨量临界值

根据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2005年9月2日和2007年8月5日黄瓜箐两次爆发泥石流的降雨量情况分析,确定黄瓜箐泥石流爆发的降雨强度和持续降雨量临界值为:2mm/10min10mm,也就是说当出现强度为2mm/10min以上的强降雨,且累计降雨量达到10mm时,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

二、监测要点

采集雨量信息做到每5分钟一次的密度。责任单位对黄瓜箐自动雨量监测仪传来的雨量信息必须有专人负责监视,雨季时要随时注意查看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夜间要更加关注。当降雨强度达到2mm/10min以上时,要盯紧监测。

三、确定预警信号要点

在降雨强度达到2mm/10min以上的情况下:

当持续降雨量累计达到6mm时,为黄色预警信号;

当持续降雨量累计达到8mm时,为橙色预警信号;

当持续降雨量累计临近10mm时,为红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