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31-5-/2018-0301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自然资源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8-03-01 10:17:19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国土资源局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总结
一、未雨绸缪,及早部署
2月4日,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要求各乡镇及市直相关部门结合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结果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2017年度防灾减灾方案的编制,3月10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递交了年度防灾减灾方案及隐患排查核查表。4月1日,编制完成《腾冲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经统计我市汛前排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村449个,矿山47个、水电设施13个、学校7所、旅游景区6个、公路10条(处),威胁着52772人、73848万元财产的安全。针对以上隐患,共安排部署监测员969名(其中自然村870名)、监测责任人264名(其中自然村198名)、预防责任人18名。
二、积极应对,有序开展工作
由于今年汛期提前到来,因时制宜,积极应变,及时作出相应工作安排,与气象局磋商提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各乡镇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纷纷从5月中旬即安排汛期值班,开展对监测员和村干部的宣传培训,布置各自辖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并组织应急演练。汛期来临,有序展开以下工作:
(一)汛期值班安排
相比往年,今年我市汛期提前,为积极应变,及时作出工作安排,与气象局磋商后提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各乡镇、市直相关部门以及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纷纷从5月中旬开始安排汛期值班带班工作。
(二)监测员履职监督查询
及时对外公布值班电话,主汛期内的值班人员根据安排分批拨打各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电话,通过电话查询一是了解村干部和监测人员坚守岗位情况,二是提醒并督促村干部和监测人员及时开展巡查排查,遇到险情迅速组织人员转移撤离,立即报告上级政府和应急救灾部门,筑牢群测群防的防线。
(三)积极开展敏感区排查
主汛期,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巡查检查。一是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开展类似“6.24”四川茂县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敏感区排查,共排查出29个重要隐患点,新增一处原矿山遗留弃渣泥石流隐患点,已对这些隐患点加强监测,严防死守,针对原矿山业主发出了限期治理的整改通知;二是加强矿山、学校、旅游景区、在建工程、水电设施和重要交通干线的防治检查,临时处置地质隐患9次,国土局地质环境股对重点隐患和重要矿山、学校、旅游景区和在建水电工地开展的检查为26点次,乡镇和检查组共发出地质灾害现场检查整改通知书40余份。
(四)及时开展应急调查
自4月以来,开展应急调查38次,提交应急调查报告26份。我局与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巡查419次,对新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布置了监测人员,采取了简易监测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2017年8月18日凌晨,我市东部的北海乡竹坝村至芒棒镇坪地、上营、窜龙社区一带突降暴雨,2小时累积降雨达到84mm,造成大约45平方公里范围内多处山洪、坡面洪流、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并发,两乡镇灾情严重。我局于18日凌晨6时许,第一时间由主要领导带队赶赴灾区,之后又派出第二、三批次应急工作组,及时开展了应急调查、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并及时协调组织滇西南片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组织专家组分赴灾区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五)加强监管,严防人为地质灾害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人为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扰动更加强烈,很多建设工程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开展,导致工程活动区域地形改变、岩土体扰动强烈,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主汛期安排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针对辖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开展检查,重点对正在生产运行的矿山,水电站,弃渣场,尾矿库等进行检查,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和责任单位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提出的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拒不履行防治义务的单位,严格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处罚,强制其履行责任和义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景区、学校、交通干线加强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将监测预警工作落到实处。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做好追踪督促落实。
(六)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和防灾避灾常识,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防灾科普资料,在隐患村寨张贴宣传画,宣讲辨灾识灾避灾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正确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
截止10月底,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共进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巡查1251次、更新或填发防灾工作明白卡121份、避险明白卡1347份,设置或更新隐患点标识牌12块。组织宣传培训43场次,参训人数3155人,组织应急避险演练97场次,参演人员11622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187份至各村、村民小组、各工矿企业和各隐患点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手中。面对入汛以来数次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各级政府都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各隐患点监测人员能够积极巡查、严密监测,努力将因灾损失降至了最低。截至2017年10月31日,我市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39起,其中自然因素引发的35起、人为因素引发的4起;受灾人数165人,因灾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684.37万元。期间,成功预警3起地质灾害,紧急撤离群众96人,使96人、65万元资产免遭地质灾害危害。汛后排查结果,我市地质灾害隐患较之汛前新增6个、核销4个,现共有地质灾害隐患自然村452个,矿山47个、水电设施13个、学校7所、旅游景区6个、公路10条(处),威胁人口53833人(其中自然村35514人)、财产77646(其中自然村66697)万元。针对以上隐患,共安排部署监测员897名(其中自然村806名)、监测责任人297名(其中自然村215名)、预防责任人18名。
三、加强建设项目调查评价监管
我市今年扶贫攻坚异地搬迁项目众多,在开展前期工作过程中坚持搬迁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先行的原则,规划设计中体现了地质灾害防护工程设计与主体建设设计同时提交,今后在实施过程中还将坚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我股对其它建设项目同样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今年以来已经督促21个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个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四、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项目
(一)大型以上治理项目
截至2017年10月31日,腾冲市已获批准建设(资金已落实)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共9个(已竣工待验收2个,正在施工3个,正组织施工招标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个),其中:2012年立项的马站乡打云社区云山新村滑坡及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已竣工并完成预验收;2013年立项的清水乡黄瓜箐滑坡泥石流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编制竣工资料以及开展后续工作;新华乡龙塘滑坡治理项目正组织施工招标,预计今年12月开工;2014年立项的团田乡政府驻地滑坡治理项目已完成50%施工工作量;2014年立项的芒棒镇上营社区康家寨滑坡治理项目和2015年立项的蒲川乡坝外村委会小寨组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已完成施工工作量的20%;2016年立项的新华乡龙井山村委会陡箐河泥石流治理项目正开展施工招标前期工作,固东镇小甸至罗香滑坡及不稳定斜坡治理、芒棒镇上营社区万家寨新寨滑坡治理2项目正在开展勘查、可研和施工图设计工作。
(二)小型及应急治理项目
我市2016年省级切块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安排的4个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2个应急治理项目,2017年第一批地质灾害专项资金安排的1个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共计7个项目总预算205.63万元,惠及5个乡镇的6个村委会约187户770余人。截至2017年10月31日,2个应急治理项目已竣工待验收,正在组织招投标待确定施工单位的项目5个,拟签订施工合同后督促施工单位抓住晴好天气,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年末竣工。
(三)避灾搬迁补助安排情况
年初,利用2016年中央第二批地质灾害专项资金安排了512户2095人避让搬迁,投入资金1024万元;利用2016年第二批省级切块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了224户1130人避让搬迁,投入资金452万元。10月中旬,使用2017年第一批省级切块和地方自筹地质灾害专项资金安排了81户380人避让搬迁,投入资金210万元。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积极开展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督促工作,针对重点矿山开展了40点次的巡查工作,督促2个矿山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指导矿山企业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主要开展了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和建设项目与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关系的查询,为6个建设项目出具了查询意见。同时对火山、热海景区开展检查5次,督促景区珍惜和保护好地质遗迹。
七、明年工作计划
1. 一如既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核实,加强对监测记录的抽查和动态资料的整理;
2. 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巡查工作,加强对人为地质灾害的监管;
3. 积极筹划安排好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的使用,尽力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逐步消除我县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4. 实施好新华龙塘特大型滑坡治理项目和新华龙井山村陡箐河大型泥石流治理项目,严格项目管理,争取做成优质工作项目。加强对应急和小型治理工程项目和因灾搬迁项目的督促、检查和管理,尽力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5. 把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检查和防灾措施的落实关,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严格按相关规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