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54-2-/2019-022101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司法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9-01-04 08:32:26 |
文号 | 浏览量 |
2018年来,腾冲市司法局在腾冲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履行新时代司法行政机关职责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开拓队伍建设强基行动、法律服务惠民行动、特殊人群帮扶行动、人民调解和谐行动、法润腾冲行动,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为腾冲实现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拓队伍建设强基行动新境界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铁军。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全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筑牢根基。二是以党建带队建。在局党组和党总支的总领下,机关、联合及援边所三个党支部,根据“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的总体要求,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三支队伍服务社会。三是抓班子带队伍。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四种责任”,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率领全局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四是抓制度重落实。制定了学习、工作、纪律、作风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编制成《工作手册》,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全系统开展队伍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 “治未病”、抓预防。五是抓培训强素质。根据《腾冲市司法局建设“五型”队伍实施方案》,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每月召开一次司法行政工作例会,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安排,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全面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责,开拓司法行政工作新境界
(一)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开拓法律服务惠民行动
建设覆盖城乡、机会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投资25万元在市司法局一楼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已全部建设完毕,挂钩联系法律服务人员已全部到位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云南12348法网及公众号使用不断普及,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逐步落实。三是法律援助全面提质。法律援助网络覆盖城乡,全市共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30个,开通云岭先锋法律援助平台;开设特殊案件援助通道,为非法集资受害人1000余人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全年办理法律援助1690件。四是法律服务不断深入。激发公证发展力和活力,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和工程招投标合法规范公正,年内共办理公证1123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律师规范执业、依法办案,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化优势,积极投身到金融市场整顿、市场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及移民安置等中心工作中,全市5个律所共为166家单位、企业和个人担任法律顾问,全年办理民事诉讼代理734件,刑事辩护80件,行政案件53件,非诉调解36件,代书577分,解答群众咨询9800余人次。五是切实开展“千人进百村帮千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专项行动。整合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推脱贫攻坚,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五个百分之百” 和“三个决不”的工作目标。年内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2条,办理案件14件。
(二)加强和创新管理,开拓特殊人群帮扶行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云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全市现在册服刑人员504人,在册刑释解教安置人员2305人,对两类人员严格管理,增强监督管理严肃性,提升帮扶教育的针对性。一是严格执法的程序规范和管理的严肃性,要求每周一电话汇报、每月一报到的绝对执行。二是继续落实与市人民检察院每季度联合开展1次社区矫正执法检查的工作制度,及时纠正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切实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矫正队伍的培训教育。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共858人进行业务及风险防范培训。四是完善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制度。规范完善刑满释放人员“一人一档”管理工作档案。继续加强“两类人员”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侍郎坝社区矫正基地、振兴源安置帮教基地作用初显。五是把好源头关。扎实做好调查评估工作1---10月共完成调查评估313件。六是充分发挥社区帮扶主阵地作用。在腾越镇天成社区建设以司法所主导、村(居)民委员会联动的“一体化”防控体系试点,构建起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重新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三)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开拓人民调解和谐行动
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让人民调解深入城乡、深入人心。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人民调解网络覆盖全市各个乡村,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242个,全市人民调解员达1461人,培训持证达100%。二是吸收“枫桥经验”精髓,进一步完善腾冲市大调解“四二一”工作法,完善工作机制,总结工作经验,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年内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625件,调解成功1625件,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均为100%。三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效对接。市、乡、部门联动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力度全面得到加强;推荐优秀人民调解员33人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诉讼,截止10月底,人民法院共调解民事案件1828件;进一步完善检调对接,年内刑附民案件诉前调解4件。四是实施“1+3”基层基础建设工程。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协调推进源头治理、法务进基层和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建设乡镇两级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以腾越镇(天成社区、上勐连社区)、滇滩镇(腊幸、早坡)为示范点,示范点已建成显效。五是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成立市乡两级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机构,推动工作的开展。
(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拓法润腾冲行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五”普法工作,在全市开展法润腾冲行动,全面推进腾冲法治建设进程。一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党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方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全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村群众等为重点对象,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突出《宪法》地位和权威,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全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三是开拓创新、丰富载体,拓展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利用《腾冲法治》、《以案说法》等法治栏目,坚持正面引导,以案说法;创建腾冲普法微信平台,录制普法小视频进行播放,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在“3.8”妇女维权周、“安全生产宣传月”、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主题宣传,以此推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四是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建设瑷珲公园法治广场;在单位、公共场所、乡镇、村(社区)设立法治宣传专栏及法律服务公示牌,公开服务事项和服务承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工作;发挥腾越艺术团、乡村文艺队的宣传作用,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宣传。五是普治并举,推动全面依法治市的实效性。围绕全市扶贫、“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市”的创建、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全面实施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促进各部门依法办事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升法治素养,从而有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市。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为征地拆迁、棚改、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献计献策,服从服务于社会稳定大局。年内共抽调7人长期从事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二)切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加强对两类人员的宣传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开展一次大排查、大走访、大谈话专项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常规排查,经排无涉黑涉恶人员;强化源头治理,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加强扫黑除恶工作的宣传、排查,全面掌握我市律师辩护代理涉及扫黑除恶案件工作情况,统筹做好指导、监督、协调、管理等工作,引导律师严格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截止10月底各律师事务所受理并向司法局备案15起涉黑案件,局党组根据案件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利用司法行政工作贴近群众、熟悉民情和掌握的法律资源等优势,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2018年,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不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干部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人少事多,因社会发展,矛盾叠加升级,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承担司法行政九项职能的同时,大量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接收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司法行政工作任务日益加重,职业风险成倍增加,现我局有腾越、界头、曲石、固东等8个司法所缺司法所长,新华司法所从去年3月至今无正式干警,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人员虽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因待遇偏低导致人员流动太大,且一人多岗,工作中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三是整体工作推进过程中,因现行财政政策,经费保障困难;四是全民法治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全民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员普法难度偏大。五是律师服务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的体制机制难以保障工作的开展。六是探索涉外调解机制、涉外法律服务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五、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司法行政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开创腾冲跨越发展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将司法行政职能履行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找准司法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切入点,创新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各项业务工作,不断突破难点、树立亮点,力争新作为,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司法工作。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向全社会提供更加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和保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从服务于征地拆迁、棚改、国有林场定界等重点工作,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整合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履职尽责,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千人进百村帮千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五个百分之百” 和“三个决不”的工作目标。“五个百分之百”即: 猴桥、北海、新华3个贫困乡(镇)律师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69个贫困村律师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贫困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回应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法律援助需求时受援率达100%;贫困村、贫困户的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达95%以上,基层法律服务免费解答法律咨询和免费代写法律事务文书实现全覆盖。“三个决不”即: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因为法律问题而走错路,决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缺乏法律服务而走弯路,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为法律困难而迷路。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的各项安排部署,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一是以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深化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持续开展司法行政系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牢牢把握“五个过硬”总要求,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制度约束,着力查找司法行政队伍在思想、纪律、作风、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工作随意、办事拖拉、作风拖沓,工作中慵懒散散等问题,坚决遏制执法不严、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严治警成为工作常态,要针对系统内违纪案件深刻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五)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职责。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人民调解建设,建设乡村矛盾纠纷联动调处工作中心;完善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调解员管理,加大村级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力度;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完善资料、档案及相关业务,力争达到条件的司法所创建完成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继续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的指导管理工作。深入推进“1+3”基层基础建设工程。积极探索涉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始终把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社区矫正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强化社区矫正监督管理、重点人员管控、教育矫正和考核奖惩。深入开展思想、法治和公德教育,组织实施社区服务、个案矫正心理辅导等,提高矫正质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社区矫正中心规范运行。加强刑释人员衔接接收工作。推进社区矫正防控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弘扬法治文化,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严格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健全完善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度,更好地发挥法治宣传职能,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提升全民尊法、学法、用法和守法水平。四是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司法行政职能职责,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建设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平台“三大平台”,以及高统筹性、高综合性的市级法律服务中心,高服务性的镇街法律服务站,高便利性的村居法律服务室“三级网络”,扎实推进法治宣传育民、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社区矫正安民、法律援助惠民和视频会见便民等六大民生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城乡法律顾问全覆盖功能,继续抓实抓牢法律服务“四个一”建设,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