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9517849-3-30/2018-0104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投资促进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8-01-04 16:46:11 |
文号 | 浏览量 |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腾冲市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省、市委全会及省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旅游国际化及信息化”进程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全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招商氛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措施
1.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一是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凝集强化招商引资合力。认真贯彻落实《腾冲市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及《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文件,及时充实调整了以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引资合力。二是完善和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投资项目全程服务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政风行风公开评议制、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制等招商引资“五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在谈较成熟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及责任部门,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跟踪对接、沟通洽谈,全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一是讲好招商故事做足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讲好招商故事,充分展示腾冲资源条件,营造招商引资舆论氛围。优化推介材料,先后多次对腾冲招商引资宣传册、项目手册等资料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宣传资料做到与时俱进,紧扣发展形势、国家产业政策与省市实际。二是项目储备工作先行。立足腾冲实际,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热点方向,以生产性、经营性项目为主,结合腾冲县域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立足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截至目前,共储备项目168个。其中,109个达到项目建议书水平,上报省市重点项目6个。三是实施项目分类管理。将招商项目分成谋划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四类管理。谋划项目:进一步做实前期工作,着力宣传推介,积极外出招商,有针对性地使谋划项目转变成在谈项目。在谈项目:加大对在谈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深入了解企业想法及动态,认真分析项目落地、建设、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尽早签约。签约项目:执行好招商引资工作“五项”制度,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前期工作,加强调研,了解企业所需所想所盼,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及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遇到用工、用电、用水、通信、道路、群众工作等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顺利前行。落地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尽力帮助解决外来投资者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学、就医、住房等社会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创业;积极为外来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献计献策。四是建立目标企业信息库。通过网络媒体等资源,梳理了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行业龙头企业等企业信息,充分了解企业投资动向,并结合腾冲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制定外出招商考察方案,做到精准招商。五是积极搭建“以商招商”资源平台。认真梳理了落地企业、接待过的商会、企业和客商,形成资源库,在外出招商过程中,积极对接联系,实现以商引商、以商招商。
3.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市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举办专场推介会招商、参加节会招商、小分队驻点招商为主要形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腾冲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市级领导带头外出招商。2017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外出招商24批次,到重庆、河南、北京、天津、成都、上海、江苏、黑龙江、海南、广东、陕西、河北等省份对接企业42家,针对具有合作意向的13个项目,积极与清华启迪、凤凰卫视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常青国际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元合集团、上海盛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东方园林等企业进行对接、洽谈,经后续跟踪推进,签订正式合作协议11个;与四川德仁堂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今典集团、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框架性协议。二是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注重国内国外宣传推介,举办了重庆专场签约、石家庄考察团、中国森林国际旅行社、蓝卡健康集团、首届民宿大会、华西医学中心、巨能集团考察团、西安丝博会、哈尔滨中俄边境城市展览会、广州宣传文旅招商推介和港澳、英国、爱尔兰等国内外旅游招商专场推介活动10次,发放招商宣传资料4000余份,向参会企业及来宾推介了腾冲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旅游文化、温泉养老、户外运动等项目,增进了参会企业对腾冲的了解,提升了腾冲的知名度。三是强化客商对接服务力度。认真接待好每一个外来客商,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访企业基本情况和投资领域,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腾冲,共接待175批1821名客商,在接待中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增强企业对到腾冲投资的信心,赢得商机。
4.积极创新招商形式。一是用中介机构促招商。积极与商会、专业咨询机构等建立委托、代理招商机制,形成政府招商与社会化招商的有机结合,通过与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专业机构的深入合作,力争实现项目储备与规划同步,做到深度包装,为实现项目顺利签约创造条件。2017年2月与中商智库签订了《委托代理招商协议书》,目前正在积极与中金产业、中悦公司等专业的中介机构洽谈具体合作事宜。二是用商圈促招商。充分利用投资商特定的关系网和圈内人脉资源,发挥客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和组织客商到腾冲实地考察,形成“以商招商、以商带商”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益。三是用新媒体促招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着力构建了涵盖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立体式的招商引资自媒体平台,提高招商引资宣传信息的投放度和覆盖面。在及时更新和维护好招商引资网站的同时,创建了腾冲招商微信公众平台,安排专人负责网站、微信日常管理工作,每周编辑发布1条以上招商信息;2017年5月,与昆明航空杂志签订13期专刊宣传的合作协议,通过在昆明航空所有航线进行长期宣传推广,目前已发布8期腾冲招商引资专刊;同时,与腾冲新闻网合作,有效及时推送招商引资宣传文章,实现招商宣传推介的新突破。
5.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始终坚持以诚招商、共赢发展,牢固树立了“支持外来企业就是支持腾冲发展”的招商理念,全市投资环境建设得到了全面优化。一是积极为外来企业办实事。项目落地时,积极协助外来企业办理公司注册、项目核准(备案)和其他相关手续;项目建设、经营期间,加强对企业的后续服务工作,根据走访外来企业收集的民情民意,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今年共走访外来企业48次,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10个,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映问题4个。二是主动联动部门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外来投资企业公开评议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以评议为手段,整改为目的,督促全市各职能服务部门切实履行好招商引资工作责任,上下联动、互相协作,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全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解决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推进。
(二)主要工作成效
1.签约引进项目多元发展。2017年,全市签约引进项目20个,合同协议资金150.98亿元,引进项目同比增加1个,合同协议资金同比增加88.5亿元。引进的18个项目中15个项目为生产性、经营性项目,3个项目为城市功能配套及基础设施项目,引进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具体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9个、农业种植加工项目5个、金属及非金属生产项目1个、城市功能配套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新引进项目开工建设9个,开工率达50%。
2.实际到位资金积极赶超。开展前期工作及发生投资的新建、续建项目152项;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205.03亿元,比去年同比增19.2%,完成保山市下达计划数205亿元的100.02%。
3.在谈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共有在谈较成熟项目14个,意向投资项目17个。在谈较成熟项目分别为:绮罗中医小镇德仁堂中医论坛、德仁堂食用油加工、清水乡镇邑关古村落开发、德仁堂中药饮片厂、特色餐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安缦酒店、和睦古村落旅游文化综合开发、康美林下中药材种植、康美健康小镇、康美医院合作、晨光生物有效成分提取、高黎贡手工造纸文化艺术创意园、龙江流域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一期、青普温泉文化行馆、仁爱妇产医院等项目,其中龙江流域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一期、青普温泉文化行馆、特色餐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仁爱妇产医院等4个项目已具备上会条件。对在谈成熟项目、意向投资项目进一步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抓好对接及服务,及时协调解决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在谈项目尽快转化成签约项目。
二、存在的困难
随着全国经济调结构及转方式的持续深入,腾冲产业基础仍显薄弱,招商引资的活力和吸引力依然不强,引进项目出现结构性、阶段性困难,生产性、经营性项目显得更加乏力。
(一)到位资金支撑减弱。腾冲到位资金基数较大,保山市下达目标任务逐年增幅均超过10%以上,2017年下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为205亿元。2016年以前引进项目绝大多数已建成或即将完工。2016年以来引进项目则多为生产性经营性项目,但受其投资规模小等因素制约,导致到位资金支撑不足。目前,到位资金统计均含翡翠成本项目及非招商引进的基础设施类项目。
(二)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工业招商短板依旧突出,项目引进中文旅项目多,产业项目少;景区景点开发和宾馆酒店项目多,农业产业、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化项目少,未能形成以龙头企业或行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三次产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差,招商引资平台系统性不足,影响招商引资的产业统筹发展。
(三)招商方式创新不足。招大商、招大项目力度不足,招商视野不够开阔,招商信息捕捉机制不健全,企业信息来源上级领导关心推荐多,主动对接寻找商家少。满足于传统的政府与企业“一对一”方式,招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四)项目规划制约因素多。一是受用地指标等因素限制,签约引进项目后面临调整规划、办理农转征等手续,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问题;二是存在保护与开发矛盾,面临《腾冲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腾冲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腾冲地热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等诸多规划限制。同时,建设用地调规、用地手续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前置条件导致项目落地困难。
(五)项目推进力度弱。一是受招商政策不系统不完备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程序复杂、部分部门服务意识差,导致项目签约落地周期长、落地慢;服务项目能力水平不高,“大招商”效应不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简化不到位、效率不高,导致部分项目开工难。二是仍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对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少数部门存在上热下不热,主要领导重视,少数同志缺少主动配合意识,项目前期协调常常需要主要领导沟通才能办理。三是在项目落地上,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大招商”效应不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简化不到位、效率不高,优惠政策配套力度不足,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够。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目标定位,着力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聚焦生产性企业的招商短板,积极突破瓶颈,努力促进招商引资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推进腾冲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强化招商引资,2018年计划签约引进项目15个以上、预计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205亿元以上。生产性、经营性项目招商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按照保山市、腾冲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坚持“围绕招商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招商”,着力打好廉洁招商特色牌,创新招商方式,精准聚焦诚意招商,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各项工作。
1.构建大招商格局。积极发挥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继续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投资项目全程服务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政风行风公开评议制、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制等招商引资“五项”制度,进一步凝聚全市招商引资合力,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
2.精心包装项目。紧紧围绕珠宝、温泉、户外运动、生物制药、腾冲茶、新型材料、机电设备、转口贸易加工、新型物流等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更新,实现招商项目动态化管理。紧盯国内外产业百强企业,分析企业投资动向,地毯式精准拜访,力求在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打造上取得突破。
3.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实施委托代理招商,加快推进与中商智库、中金产业、中悦公司、商会、咨询机构等合作,形成政府招商与社会化招商的有机结合,推进招商渠道更精准、更广泛。
4.加大外出招商力度。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为抓手,坚持“一把手”招商、专业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借助云南省、保山市两级招商推介平台,积极开展专场推介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
5.突破工业招商短板。一是出台招商优惠政策。以工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为主,参考云南省、保山市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出台《腾冲市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和《腾冲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实施办法》,从落地奖励、投资补助、用地、用房、用电、用工、技改、品牌培育、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二是明确重点招商方向。以大健康、大物流领域项目为招商重点,瞄准企业,压实责任,力争有新的突破。三是用活工业招商平台。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势,筑巢引凤,打造保山腾冲边合区、保山工贸园区“腾冲园中园”、缅甸密支那经济区等平台,积极研究政策和形势,推进工业招商。
6.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坚持“以诚招商、共赢发展”理念,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项目推进举措、意向跟踪回访、项目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以“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和“盯人、盯事、盯结果”的方式,提升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水平,全力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