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35-8-/2023-0213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2-13 17:21:3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腾冲市林草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保山市林草局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森林腾冲美丽腾冲为建设目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有序推进林长制工作,有效抓实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弘扬森林文化,加快开展林草科技推广,各项工作取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全面推行林长制,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一是抓实这个主题。全面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征占用林地审批、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公益林管护、森林草原防灭火、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林草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市森林覆盖率77.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96%,湿地保护率53.88%、自然湿地保护率53.31%二是抓实这个关键。市级总林长主持召开了总林长会议,调整充实了市级林长挂钩联系单位,加强对挂钩点林长制工作推进的督促指导划定林草资源监管责任区,并建立林长责任区域分级名录。设总林长、市级林长28名,以乡镇(街道)、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为单位划分责任区27个片区,包括19乡镇(街道)、5个国有林场、2个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并明确46个市级联系部门;设乡镇级林长225名,以村(社区)和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为单位划分责任区225个;设村级林长217个,结合村民小组辖区和日常管护需求等划分责任区1930个。三级林长、护林员等信息已录入云南省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部分已完成绑定,待调试完善后全面运行。三是抓实这个保障。印发了腾冲市林长制市级会议制度、林长巡林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协作制度、市级督察制度、市级考评六项工作制度和林长+检察长”“林长+森林警长协作机制以及《腾冲市林长巡林工作方案》《腾冲市林长制工作宣传计划》等,明确和细化了工作措施和流程,促进工作高效开展。一年来,全面履行全市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发布总林长令1次,开展市级督察2,市级林长巡林116乡镇级2772村组5208次,设置三级林长制公示牌260块,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0余万份,有力推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主体责任落实

(二)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稳步实施

一是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完成12640个造林绿化图斑调查评估,完成异地植被恢复造林0.251万亩,组织开展义务植树77万株,实施森林抚育3万亩,实施国家造林补助油茶改造1.2万亩。二是强化苗木培育。2022年全市苗木数量2753.01万株,雨季可出圃2508.91万株,良种使用率71%,并组织完成组织腾冲1号披针叶杜英优良家系、腾冲苏江油麦吊云杉母树林种子良种申报工作待省级认定。三是组织开展公路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编制《腾冲市公路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送审稿),计划于2022年至2024年在全市所有公路沿线适宜区域广泛种植腾冲红花油茶和白花油茶,造林绿化规模约1695.147公里,种植油茶64.92万株。组织开展全市公路绿化美化示范路建设活动,在热海路公路两侧实施绿化5.2公里、种植红花油茶大苗1153株。四是探索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通过云南全民义务植树网站获得网络募捐27.260839万元,预计完成带状绿化4090米、块状绿化22.5亩、点状绿化755个。

(三)全面抓实保护管理,底线红线守紧抓牢

1. 持之以恒抓实森林保护管理。一是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审核审批采伐申报材料6936份,采伐活立木蓄积26.19万立方米。其中占限额办证蓄积22.92万立方米,占上级下达年度采伐限额101.82万立方米的22.51%二是认真落实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等制度,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125.04万亩,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37.45万元;落实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30.57万亩,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28.5万元;落实腾冲市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270.52万亩,争取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3597.6万元;开展天然林优化工作,拟优化调出16877亩,待上级审批。三是全面加强林地管理并强化重大项目使用林地保障,审批和上报审批林地项目109起,使用林地533.9802公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4190.8369万元,采伐林木蓄积33658立方米,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向林权权利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8642.621067万元。其中:上报审批永久性占用林地45起,审批使用林地面积270.5682公顷,涉及采伐林木蓄积20679.2立方米,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3482.2054万元,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向林权权利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7011.582792万元;审批和上报审批临时占用林地15起,涉及临时占用林地61.2006公顷,涉及采伐林木蓄积5154.7立方米,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708.6315万元,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向林权权利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1631.038275万元;审批和上报审批森林防火通道、运材道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使用林地项目49起,涉及占用林地面积202.2114公顷,涉及采伐林木蓄积7824.1立方米。审批项目主要涉及巩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养殖、基础设施、企业复工复产、乡村振兴等领域,基本保障了我市各领域项目使用林地。四是高效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强化全民防火氛围营造,严格落实各项防灭火工作措施,森林火情得到有效处置,实现森林火灾年度零发生。五是有序组织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持续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调运检疫木材5.39万立方米、苗木138.88万株、竹材21096吨、其它林产品135吨,复检木材8400立方米、苗木5100株,实施产地检疫苗圃764亩。组织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13次,办理检疫违法案件1起。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63400亩,成灾面积2000亩,成灾率0.32,低于控制指标4。草原有害生物共发生90000亩,成灾2400亩,成灾率为2.9%,低于控制指标5.5%六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累计核查图斑1081个,查处林业和草原行政案件413起,处罚违法行为人405人,移交公安机关达刑事立案线索17

2. 持之以恒抓实草原生态建设。一是有序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投入中央资金1120万元,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2批,累计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5万亩。二是加强草种质资源圃建设,建成云南亚热带腾冲草种质资源圃23.6亩,建成规范化草种质资源收集区7个,标准化网格125个,可收集保存草种质资源750余份,现有保有量145份,其中腾越类地毯草被云南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地方品种,品种登记号(云S-LV-AF-003-2021)。三是在完成年度重点草原常规监测样地1个、动态监测样地8个的基础上,开展草原基况监测评价工作,监测小班调查5303个,调查面积5544.56公顷、完成率100%;完成样地基况监测20个、完成率100%依法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开展草原监督检查47次,发现并依法查处未经批准违法使用草原案件1起。广泛开展草原普法宣传工作,制定《腾冲市2022年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工作方案》,开展镜头中的腾冲东山草原活动,有11张作品选送国家镜头中的国家公园摄影大赛,开展依法保护草原,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草原普法宣传月、“6.18草原保护日等现场宣传活,举办草原生态保护知识讲座1场,进一步提升全面保护草原意识。加强智慧草原建设,通过草地物候自动监测系统和草地环境微气象监测站,实现了国有芹菜塘牧场监测点草原资源物候长势、生态环境变化及草地环境微气象的全天候自动化监测。

3. 持之以恒抓实湿地保护与修复。一是累计建立古永河等25块湿地保护小区,保护小区面积1775.33公顷。二是完成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和保护小区建议名录,认定一般湿地1852.02公顷。三是配合做好北海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工作。四是开展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范围内福寿螺防控工作,北海湿地范围内存在少量福寿螺,未成灾害。五是加强湿地监管,组织开展湿地斑块现地检查,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

4. 持之以恒抓实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一是建立全市分类科学、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启动了腾冲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结合国土三区三线区划,对照技术规程,再次对腾冲6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技术处理。二是不断完善系统内自然保护地基础信息,及时更新本地数据,通过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理清家底。三是启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界工作,完成《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勘界报告》等4个勘界报告待上级审批实施。四是切实加强高黎贡山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工作,开展边界巡护49次,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宣传月活动,配合省、市有序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不断筑牢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防线。五是强化日常监督,结合各级历次生态环境督察、检查、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牵头组织开展整改事项36个并通过上级验收,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

5. 持之以恒抓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是立腾冲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明确单位工作职责。二是开展腾冲市2022清风行动以及腾冲市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清理网上违法违规信息12条、处置舆情4次。检查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域10处(次),检查重点行业场所、市场60处(次),检查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场所21家(次),开展普法教育29次。办理野生动物肇事案件59起,理赔金额6.3万元。收容救护野生动物4只、接收公安局移交涉案野生动物36只(其中移交保山动物园1只、放生35只)。三是积极开展天行长臂猿、朱红大杜鹃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四是编制《腾冲市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实施方案》,已完成踏查面积348.5万亩、踏查点位1304个。

(四)全面筹备创森迎检,森林文化不断弘扬

一是对照新老评价指标,全面储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迎检工作,并多次向上汇报争取国家早日验收、命名。二是积极开展森林文化建设,火山热海景区获得国家青少年绿色营地称号,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等3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获准省级创建,完成清水镇清水社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归云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荷花温泉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火山热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申报完成滇滩镇联族社区等51个社区申报第三批省级森林乡村工作。三是协调配合住建、水务、交通等部门,加强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和生态修复,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村庄平均林木绿化率达46.27%,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3.68 %,城市重要水源地植被覆盖率73.24%,江河湖畔水岸林木绿化率83.29%

(五)全面实施提质增效,生态产业不断壮大

2022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7.96亿元(按现价计算),占全年计划60.81亿元的111.76%同比增20.0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3.31亿元,同比增18.09%;第二产业产值22.41亿元,同比增21.2%;第三产业产值22.24亿元,同比增20.94%。主要支撑有:一是积极整合资源,在森林采伐消耗逐年减少的前提下,优先保障规模以上企业的木材原料供应,推进林木加工能力及林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完成木材生产17.7万立方米,完成人造板生产5.3万立方米,实现林产加工业产值12.84亿元。二是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42.72万亩,实现产值16.02亿元。其中:林下种植21.39万亩、实现产值2.79亿元,林下养殖73.33万亩、实现产值0.17亿元,林产品采集加工48万亩、实现产值6.96亿元,森林景观利用60.6万亩、实现产值6.1亿元。三是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巩固面积为120万亩,其中:泡核桃100万亩、产值1.96亿元,油茶20万亩、产值0.6212亿元。实施油茶改造1.2万亩,完成腾冲红花油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抚育管理658亩,完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项目生产成效监测。四是加强林草产业发展项目储备及申报,储备大地茶海森林康养基地(腾冲清水劳动研学营地)等云南省林草产业发展森林康养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1.98亿元。储备申报腾冲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展示设施建设等重点前期储备项目2个,计划投资0.3亿元。五是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腾冲市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示范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个,完成投资1.01亿元、完成率101%加强储备林建设,指导实施腾冲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国家木材储备林3.8万亩,完成林地收储3.2万亩。加大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在腾冲市沙坝国有林场开展林下产业发展项目,2022年种植越南人参2000亩,完成投资1.1亿元。加强涉林组织管理,完成12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信息线上申报工作。

(六)全面抓实试验研究,科技推广不断深入

一是开展腾冲市腾冲红花油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主要种质资源观察与测定,摸清95份种质的开花坐果情况。二是实施油茶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传统木本油料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两个研究课题,开展了新增品种种苗繁育、性状测定和物候观测工作,入库种质184份,其中:原有种质134份、新增种质48份。三是完成腾冲红花油茶良种培育及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成果申报,登记号1122022Y0008四是开展大黑山腾冲红花油茶子代测定基地优株后代物候观测、经济性状检测及测产工作,初选良种20个,正在组织省级良种申报。五是完成中央财政林草专项《腾冲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申报已经顺利进入省项目库。六是认真开展林草科技推广工作,针对全市林业生产技术急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和参与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保护管理压力剧增。一是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举国关注,加之森林公安转隶、全市林草系统人员老化等因素,全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办案的效率和水平亟待提高。二是全市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领域、文旅康养等项目发展对林地需求较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二)生态修复难度增加。一是全市荒山荒地多集中于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的造林困难区域,同时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较低,造林成果巩固难度增加。二是耕地非粮化政策实施后,新造林和林木种苗用地选择困难,苗木培育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苗木培育产业仍处于小、散、弱现状。

(三)绿色产业发展不足。林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相对较低,林业收益在农民收入中份额较小。具体表现为:一是林产品加工业没有形成规模,多数林产品加工企业仍是小打小闹,经营管理粗放,企业研发能力不足,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产业链短。二是森林旅游开发滞后,全市旅游资源、森林旅游景观多,但森林旅游收入少,森林景观的开发仍有巨大空间。三是林业投资周期较长,融资困难,加之林业贴息贷款周期较短,未能发挥最大效益。四是林下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积极探索开展了天麻、石斛、吴茱萸、越南人参等林下种植,但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限制,发展缓慢。全市林草产业总体上还未摆脱大资源、小产业,大市场、小生产的局面。

2023年工作计划

加快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地管理、保护和发展的全面融合,全市林地、草原总量与现有林地面积基本保持平衡,并略有增加,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长100万立方米以上,林草总产值达74.77亿元以上为工作目标,持续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提振精神抓落实,着力解决资源保护管理、绿化造林、产业发展等方面突出困难问题,全力推进林业和草原跨越发展。

(一)破解保护管理难题,力促生态更加和谐。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全面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坚决打击各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处置保护与发展空间冲突的矛盾问题,确保全市生态资源安全,让腾冲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同时持续抓好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持续加强向上级林草部门的汇报协调力度,争取上级对腾冲项目使用林地给予更大的支持,促进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

(二)破除常规绿化禁锢,力促景观更加和美。一是大力实施增色添彩工程,与交通部门协同乡镇(街道)推进公路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在公路沿线种植以红花油茶和白花油茶为主的乡土绿化树木660公里,打造公路绿化美化精品线、生态线、产业线,着力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与公路绿化美化的深度融合,为绿水青山的腾冲增添一抹热情的红、生态的红、幸福的红。二是持续有序推进国土绿化工程,以沿路、沿河湖、城镇、乡村绿化和生态脆弱区修复为重点,围绕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寨周边绿化成环的总体思路,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造结合,大力培育优良乡土树种,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推广乡土树种良种壮苗,大力开展营造林和义务植树,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77%以上,织牢腾冲绿色本底。

    (三)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力促人民更加富裕。一是紧紧围绕将腾冲建设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油茶重点县的工作目标,大力争取油茶新植和抚育项目,并通过实施品种改良、丰产栽培等措施,增强腾冲红花油茶茶油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群众直接经济收入。二是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将腾冲列入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县,有序开发林业碳汇产业,加快建立健全碳汇开发项目机制,规范引导社会资金和技术,率先走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激活人民群众潜在的生态红利。三是以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养生基地、国家森林康养体验基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森林文化小镇、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乡村、森林社区等创建为抓手,助力休闲旅游、运动旅游、体验旅游、探险旅游等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丰富和提升腾冲旅游品牌,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四是加强对涉林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监督、指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林农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林农收入,巩固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