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40-3-/2022-0719004 发布机构 腾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2-07-19 17:08:0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市场主体倍增

锚定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的目标,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一是全面贯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突出市场准入准营、全程网办、简易退出等关键环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行承诺容缺受理,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腾冲市个私协会、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政务中心企业登记注册窗口以及部分企业,约谈、走访各直播基地31次,听取各市场主体的问题及建议,问政于企、问需于企。三是坚持零距离服务企业,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把“便民惠企、优质高效”作为窗口建设的根本要求,选择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正式干部充实到窗口一线,以“党员先锋岗”窗口为标杆,争先创优,强基础,重协同,树形象。深入开展企业开办“一窗通”,将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大力推行企业注销“一网办”,个体工商户手机微信智能秒办。四是先行先试,建立企业登记“局所联动、全市通办”机制,切实把企业登记窗口延伸到市场监管所,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2022年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57240户。比2020年底净增9536 户,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净增14370户的66.36 %,其中,企业净增1464户,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净增4285户的34.17%;个体工商户净增7941户,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净增10085户的78.74 %。

(二)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净化市场环境秩序

一是强化信用监管,扎实做好年报公示工作2021年度,企业年报应报7951户,实报 7414 户,年报率93.2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应报855户,实报815户,年报率95.32%;个体户年报应报 42970户,实报 39599 户,年报率92.15%。

二是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按“宽进严管”的要求,转变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2022年度腾冲市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及《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123项,全市共入库执法人员523人,监管对象57698户,上半年,全市完成抽查计划30个,完成率24.39%。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收费的监督检查。持续严厉整治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有效降低对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效用的对冲。检查从事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15家,立案查处11家。

四是深入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半年,新增发明专利1件,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个,国家示范企业2个,组织参加云南省专利奖评选1个,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指导、查询等100余人次,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件。目前,全市拥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29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专利数量510件,有效发明41,外观设计71,实用新型398。

五是全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组织宣传活动1场次,接受群众咨询60余人次,发放防诈宣传材料350份;悬挂宣传布标14条;转发反诈小知识500余条次,覆盖7000余人;公众号发布反诈宣传2条,浏览人数 710余人次,出动检查人员105人次,检查经营户246户。

六是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将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作为市场监管执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翡翠玉石网络直播违法营销、“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食用油掺杂掺假、生产销售劣质磷肥、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超期未检电梯、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无底线营销”等13类重点违法行为。上半年,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130余次,检查各类经营户2800余户次,检查直播经营场所57个次,线上直播间377个次,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73件,罚没金额151.3万元,案值2419.91万元;扣押B+C翡翠制品1300余件。查办的1起网络直播违法营销案件、1起商标侵权案件入选省局典型案例并通过“云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七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建立农贸市场“红黑榜”制度,以“红黑榜”的形式向社会公示农贸市场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加大对守法主体的宣传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市场内经营者树立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争先创优意识,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让“红黑榜”成为公众消费选择的“风向标”。发布“红黑榜”2期,上榜经营户60户,其中:红榜40户,黑榜20户。创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店(企业)49户。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549件,达成调解协议为221件,在办过程中117件,争议金额814.11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90.83万元。

(三)筑牢安全防线,推进民生保障水平优化提升

1.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野生菌中毒、农村集体聚餐、校园食品安全等风险防控,共发布预警公告和消费提示、签订野生菌中毒防控承诺书(告知书)、发放(粘贴)宣传册(宣传画、横幅)、发布广播信息等共计33059份(期、条),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213场次,大力提高食物中毒防控能力。二是强化抽检监测。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539批次,合格率99.07%,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66批次,合格率100%。三是强化监管执法。全局共查办食品安全案件56件,罚没金额38.3万元,案值5.22万元,有效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完成重大食品安全保障5次,被保障人数为7040人次,餐次57次,出动执法人员103人次,发出监督意见书7份。

2.强化药械化监管。坚持问题导向,以药械日常监督检查与飞行检查工作相结合,紧盯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使用环节突出问题,严查违法,严控风险。上半年,出动执法人员1480余人次,出动车辆460余辆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350余家次、化妆品经营户170户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60户、医疗机构130余家次;开展飞行检查药品零售企业56家次、医疗器械企业32家次;检查新冠疫苗配送单位1家次、疫苗接种单位25家次、新冠核酸使用单位2家次、经营新冠抗原核酸试剂经营企业2家次;检查药品生产企业2家次、检查化妆品生产企业2家次、专营单位180余家次、美容美发机构180余家次;抽验药品57批次,药包材6批次,医疗器械14批次,化妆品8个批次。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3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6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4例,药物滥用表100份。查办药品违法案件18件,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0起件,罚化妆品违法案件8件。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强电梯、涉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把事故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上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95车次,执法人员136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7家,检查设备548台次(其中锅炉29台次、压力容器91台、电梯105台、起重机械146台、厂内机动车173辆、客运索道3次、压力管道1条)、气瓶157支,发现并督促安全隐患整改132条,下达安全指令书41份,立案5起,已结案5起,罚没8.5万元。

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统筹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专项整治,确保全区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上半年,抽查3户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对1户PVC-U排水管生产企业的1个样品进行抽检,对流通领域8个管材样品、1个铝型材样品,2个汽车配件样品进行抽检,指导1户企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运用试点项目申报相关工作。查办质量发展类案件30件,案值71.21万元,罚没13.7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营商环境软实力有待加强。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主体总量偏少、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等监管漏洞、监管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严峻复杂,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仍然突出。监管队伍专业力量、抽检监测投入不足,监管手段和能力尚难适应监管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推进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推动改革举措覆盖市场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部环节,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二)加强市场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压实安全监管责任,抓细抓实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依法制止并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持续开展“铁拳”、“养老诈骗”、“严禁借党的二十大进行商业炒作”等专项行动。三是全面落实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违法情节较轻的,依法不予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对首次发现的广告、食品标签标注、计量等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