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31-5-30/2018-0312022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自然资源局 |
公开目录 | 不动产统一登记 | 发布日期 | 2018-03-12 15:19:36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不动产登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腾冲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于2015年底制定方案,启动工作以来,按照“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要求,有序推进软硬件和人员队伍建设,并2016年10月19日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证书和证明颁证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3365件,工作成效和服务质量得到群众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良好。
由于不动产登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推进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善不足。我市采用北京世纪安图数码科技公司的软件,目前权籍管理系统、共享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不健全,影响正常业务开展。比如,权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清华三维的EPS软件,还需每月向三维公司申请秘钥才能使用。同时,该权籍系统不能自动进行空间拓扑关系审查,没有实现权籍数据一张图管理,只能进行人工审查,速度慢且易出错。
二是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开展困难。目前,我市依农户申请已颁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证书16本。《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权籍调查,将农房等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定着物纳入工作范围。在工作中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资金需求量大,筹措困难。农村权籍调查不得收费,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估算我市约需调查15万宗,按450元/宗计算,需经费6750万元。上级没有配套资金,本级财政解决难度大。二是宅基地大量存在少批多占等历史遗留问题,在确权登记中政策支撑不足。
三是坐标系不统一。报批农转征及供地方案时,全省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而不动产登记规定权籍调查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两套坐标系统投影面不一样,在转换过程中出现面积误差。从我市实践看,两者误差约万分之五。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妥善解决。主要是:有房无地的情况。房改房、集资建房等情况下,土地权属为单位划拨用地,而房产已由住建部门登记,原可按程序进行交易转移登记,但按照不动产登记的要求,房地无法统一;土地权利人为1人,房屋所有权人为多人共有的情况。“地随房走”还是“房随地走”,政策不明确;草权与林权重叠如何登记。因历史原因,我市大量存在林下草原,且分别持证,在进行林权、草权的数据整合和确权颁证时如何选择缺乏政策支撑;林权数据整合误差较大。原林权数据采用的是54坐标,且精度不够,直接转换为保山2013坐标,误差较大。
五是人员力量不足。腾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定事业编制20人。目前,划转到位人员4名、从乡镇调入4名,从乡镇借调人员6名,聘用临时人员4名,工作人员共计18人,其中,抽调至其他部门1名,实际使用17人。不动产登记需设置10个窗口,窗口业务为不动产权籍、受理、初审、复审、核定、缮证、收费、归档、查询等。按每个窗口2人计算,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不足,办结时限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将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强化宣传,做好舆论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正面引导和积极应对相结合,深入阐述不动产统一登记保护权益、保障交易安全、便民利民的根本目的,对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准确释放信号,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解误读,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一是在系统内部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搞好传帮带,做到人人钻研业务,努力精通业务、胜任本职,为工作顺利开展打牢基础;二是要加强横向交流,向周边兄弟市区学习、向业务能手学习,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腾冲不动产登记整体水平。
三是强化服务,努力创造优良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工作中严格执行文明用语,规范服务有关规定,努力做到“五心服务”,即:精心、热心、耐心、专心、细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亲情般温暖,营造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
四是加快数据整合力度。根据省国土厅要求,数据整合必须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招投标工作,10月30日前必须完成数据整合工作并按时汇交。不动产登记局正在根据云南省不动产数据整合资金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我市不动产数据整合资金标准,确保6月底前完成数据整合招投标工作。
五是加强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局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一个,政务中心建设周转档案室两个,满足档案管理暂时需求。
六是精简办事流程。简化程序。进一步精简收件材料,简化办理环节,压减办理时限,将初始登记、转移登记等提速到20个工作日,抵押件提速到10个工作日,查封登记、信息查询做到当即办结,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建立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制度和业务会审制度,及时解决遗留问题和疑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好业务流程,严格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队伍管理教育,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努力创造科学、严谨、规范、有序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