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95-6/20231110-00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明光镇
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 发布日期 2023-11-10 14:10:3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明光“南香甸”:“五项行动”促振兴, “四比四看”展新颜


明光镇顺龙社区河湾村民小组紧临顺龙辛街集镇,辖区内有农户67户307人,有10名党员,隶属河湾党支部,在打造“南香甸”乡村振兴示范点过程中,河湾村民小组通过党建引领,开展组织覆盖、“头雁”培养、支部创新、党员先锋、思想铸魂“五项行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初步形成“四比四看”的和美乡村新貌。2020年河湾村民小组被腾冲市委表彰为农村末梢治理示范点,河湾党支部多次被镇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施组织覆盖行动,汇聚振兴力量

积极构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同向、同心发力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政治功能,组建完善小组理事会、老年协会、妇女小组、青年小组、治保小组、文艺队、村庄环境整治组7个群众组织,全面组织动员和凝聚服务群众,让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文明养成等工作,形成“户户有人管、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组织体系,建设好美丽家园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华丽转变,汇聚乡村振兴各方力量。

实施“头雁”培养行动,点燃振兴引擎

抓实抓细“三培养”“四联系”工作,育“头雁”带乡村人才建设,建立培养、联系台账,近年来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2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5名,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治理骨干5名,建立党支部联系致富能手12名、在外人员38名、乡贤22名和党员联系群众的“四联系”机制,每季度开展1次联系工作,初步实现每户至少1人有产业、就业技能,人人有事做,户户有增收支撑,目前小组共有乡土人才69名(其中致富能手12名、技能人才35名、乡贤22名)。

实施支部创新行动,铺筑振兴新路

认真落实明光镇党委“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要求,党支部针对河湾产业“多、小、散”和无“土特产”的现状,结合小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党组织+绿色发展”模式,协调流转300亩林地,争取杨生超教授建设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目前共种植林下三七50亩、林下西洋参20亩、林下天麻10亩,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参与中耕管理和日常管护,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和种类,助力明光建设腾冲市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镇。

实施党员先锋行动,美化振兴环境

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以党员先锋带动农户“门前三包”,推动路长、林长、河长责任制落实,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共设置11个责任区(路长6人、林长3人、河长2人),每日清扫、每月清洁,初步形成每条路、每片林、每户、每个公共场所都有人管、有人扫、有人督,《村规民约》规定的公益事业让田让地让园、义务投工投劳、拼钱拼物成为村民的自觉自愿。

实施思想铸魂行动,织染振兴底色

多形式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组建党员宣讲队,利用党员会、户长会、党内活动等覆盖所有党员群众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宣讲30余场次,文艺队编排主旋律节目10余个,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在滨河路两侧建设“红色有声微课堂”和“党史文化长廊”,丰富学习宣传形式,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河湾通过抓党建促乡振兴,创建工作取得“四比四看

成效

一比产业就业,看收入

河湾产业多元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畅通,共有4户产业大户带动45户群众发展种养殖产业,种植姬松茸大棚5个、羊肚菌30余亩、烤烟76亩、有机蔬菜20亩、重楼15亩、茯苓20亩、林下中草药80亩,养殖谷花鱼10亩、生猪500余头,解决村内老人和妇女的就近务工问题,转移100余名劳动力在外务工,户均存款8万元以上(其中存款100万元以上3户),产业逐步做强,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局面也逐步形成。

二比户容户貌,看精神

河湾设立文明行为及家居环境整治提升光荣栏,对户容户貌每月进行评比,表彰先进树典型,成立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随机检查和“回头看”,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到位,让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展现文明村寨新风貌。

三比遵守纪律,看文明

河湾深入践行“党建+治理”,持续深化末梢治理建设成果,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教育引导群众时刻规范自己言行举止,严守法纪法规,多年来,村寨内无吸毒人员、无赌博事件、无酒驾情况、无矛盾纠纷,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四比家风家教,看和谐

河湾家风淳朴、家教严明,多年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等良好传统得到有效传承,形成亲善和睦的寨风民风,先后培养出20余名大学生,近10年无离婚家庭,营造和谐和美的社会氛围,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