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5-6/20250411-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明光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5-04-11 10:05:42 |
文号 | 浏览量 |
明光中塘:“巾帼红”点亮乡村温暖的灯
黄昏后,腾冲市明光镇中塘村二尖山活动场所,一支由妇女组成的文艺队正排练着舞蹈。63岁的王朝英手持扇子,领舞的身影格外矫健。“去年我们在本村及其他乡镇共演了20多场,大伙儿都说,我们的节目不比专业队差!”王朝英笑着说,“跳舞不但锻炼身体,还能让我们身心愉悦。”她擦擦汗,眼里闪着光,这支土生土长的文艺队,正是中塘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角。
“54双手,托起留守的暖”
中塘村有6148人,青壮年多半在外务工,留下的多为老人和儿童。面对“空心”的难题,今年3月6日,一支由54名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她们中有村医、教师、退休干部,也有普通农妇、小卖部老板,甚至还有“网红司机”。
村妇联主席伯菊萍是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积极报名参与镇级心理健康素养队伍提升工程培训,考取专业证书,定期组织村内妇女集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带领大家学习情绪管理技巧,用情景模拟化解婆媳矛盾,用心理学知识疏导育儿焦虑。这支队伍如今成了乡村治理的“柔性力量”,她们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日常:谁家孩子厌学,志愿者上门疏导;哪户老人孤独,姐妹们围坐谈心……
独居老人李林仙的孙女在外上大学,志愿者们每月上门帮她梳洗、打扫,陪她聊天。“她们一来,家里就热闹了!”说这话时,老人眼眶泛红。伯菊萍翻开一本小册子边指边说:“村里798名65岁以上老人,谁有高血压、谁需要定期上门,都记在这儿呢。”原来,这本小册子是中塘卫生所医生对老年人定期体检的管理台账,志愿者们配合村医背着药箱走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量血压、送药品。
“N种方式,打造土味宣传新矩阵”
在蜿蜒的山路上,营运车驾驶员张成兰的车载音响里,除了流行歌曲,还循环播放着家风家教知识。“等客时、在家时,我就开直播,讲讲未成年人保护法,粉丝也有5000多人呢!”她笑着说。“打牌不如跳舞去,锻炼身体心情悦!”傍晚,退休人员杨兰翠、赵庆芳站在小卖部门口宣讲,十几位打牌的老人听得入了神。她们俩组成“银发宣讲团”,常常陪伴在村寨里的老人身边,用方言唠家常式地宣传各种政策及村规民约。“退休了不代表就可以清闲,要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余热服务好社会,做到老有所为。”热心肠的杨兰翠说。
伯菊萍还利用空余时间把“文化种子”撒向山野,带领文艺队成员自编自演禁毒防艾、移风易俗和保护未成年人等内容的小品,把舞台搭到田间地头。“以前农闲时,妇女们只会闲聊,现在会跳舞、会唱歌、会演节目,精气神大不一样!”
“两心相印,便能一直做下去”
夜幕降临,村“两委”成员、志愿者段艳华家的灯还亮着。她刚从留守儿童家里回来,又拿起手机梳理次日走访名单。“有人说我们‘瞎忙活’,可你看如今,在活动场所,老人跟着音乐跳广场舞;教室里,孩子们书声琅琅;田埂边,妇女们讨论着新的节目怎么排……”
如今,在伯菊萍、段艳华的影响下,村里“两委”其他成员的私家车也都纷纷变身“助老、助小专列”,载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往返镇村办事,载着特殊儿童看病、上学,车轮碾平了办事难的“最后一公里”。
窗外,茯苓加工厂的机器嗡嗡作响——村里流转950亩地发展的产业,让6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就有了活计,其中3名是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还有8人是成员介绍过来的。“一天挣80块,还能接娃放学!这活计啊,做着舒心。”大家削着茯苓皮说笑。山风掠过层层梯田,广场舞的旋律与蛙鸣交织。伯菊萍望着星星点灯的村落,轻声说:“很多事就像种地,播下种子不会马上发芽,但种下去了就有了希望。只要有群众喜欢志愿服务,我们便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