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5-6/20250912-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明光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5-09-12 09:21:05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来,明光镇聚焦心理健康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践运用,探索搭建镇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持续壮大服务队伍,深入挖掘实用举措,精准匹配应用场景,以聚“心”提能为基,以实用促“治”为要,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有”到“优”,从“试点”到“常态”,有效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赋能。
一、聚焦平台建设,壮大“心”队伍
(一)搭台筑基,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择优挑选镇村干部、警员、教师、医生等共计86人,通过系统的心理素养提升培训,培养一批本土化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打造全方位、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其中,明光镇“凤凰女警队”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实际,为辖区未成年人、老年人、失智失能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化心理援助,初步形成“警务+心理服务”的工作新模式,2024年,“凤凰女警队”获评省级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二)内培外引,锤炼过硬本领。通过“专家聘任”“校地共建”等形式积极向上争取培训资源,聘任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担任顾问,邀请保山中医专心理中心、保山市心理卫生中心(第三人民医院)、保山学院心理中心的专家,重点围绕心理学理论基础、情绪认知调控、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识别干预以及心理疾病规范化诊疗等内容,举办专题培训4期,35名优秀学员通过考试获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三)实战练兵,检验队伍质量。35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全部进入“实战化”状态,联合各类基层治理力量,组建乡村心理咨询师工作队伍。建立常态化走访帮扶机制,明确每名队员每月定期走访重点特殊群体不少于2次,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热线服务、专题辅导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心理援助,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2024年以来,共参与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500余人次、控辍保学、“三留”人员关爱、失智失能人员走访等工作3000余人次。
二、聚能机制创新,搭建“心”阵地
(一)整合资源,建强实体阵地。聚焦搭建响应迅速、流程顺畅、运行高效的“心”阵地目标,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学校心理咨询室,整合现有资源,建设1个镇级、9个村级、10个校级的“1+9+10”的实体服务阵地网络,实现镇村校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其中,镇级建设心理咨询室1间,配齐配优软硬件设施,搭建基层矛盾调解与心理对话的前哨站。明光中心小学“腾冲博爱心理辅导室”试点先行,累计接待学生咨询170余人次,开展学生团体辅导50余次,在学生及家长中反映良好。
(二)健全链条,筑牢防控屏障。构建“预防—预警—干预—追踪”四步心理风险防控机制,切实筑牢心理风险全链条防控屏障。做实“提前预防”,定期组织专题宣讲,向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加强“事前预警”,向重点青少年、肇事肇祸倾向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帮扶。深化“事中干预”,聚焦“三失一偏”风险群体,进行定期专业的心理疏导。落实“事后追踪”,对信访人员等重点群体给予重点心理支持,避免出现缠访闹访的情形。
(三)倾听民声,编制“帮扶清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情感纠纷、“三失一偏”等重点人群,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社会需求,编制“空巢老人”情感需求帮扶清单、婚恋纠纷情感帮扶清单、重点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清单等3类心理帮扶清单。针对婚恋纠纷人员,将倾听婚恋矛盾纠纷人员心声,积极调试其情绪,助力家庭和谐稳定作为主要服务内容。针对重点未成年人,以暖心陪伴、呵护成长、消除焦虑作为主要服务内容。
三、合善治力量,领航“心”方向
(一)整合力量,营造正向氛围。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心理”工作格局,在系统整合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学校、村组等各方资源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媒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关注心理、崇尚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步加强科普宣传,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帮助辖区群众正视心理问题,破除“病耻感”,提升群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护航成长,照亮未来“心”路。聚力推动“镇—校—家”三级联动开展心理帮扶,围绕3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需求与特征,组织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分片包干、全覆盖走访,累计完成心理疏导教育1200余人次,建立规范档案305份,实现对问题学生和家庭的精准干预。加强家校协同,举办家长专题培训,增强家长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共同营造良好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已成功矫正习惯性逃课学生20余名,帮助30余名沉迷网络游戏学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协助4名学生追回游戏充值资金6万余元。
(三)末梢化解,打造枫桥“心”景。在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时,将“心理疏导帮扶”融入矛盾纠纷末梢化解中。针对辖区排查出来存在各类心理隐患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积极主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帮扶的柔性优势,为破解纠纷堵点、生活困境难点、基层治理盲点提供“心动能”,实现“事心双解”。2025年以来,镇村共受理调解民事纠纷122件,化解信访案件4起,开展心理帮扶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