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9-2-/2022-07111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固东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2-07-11 16:46:22 |
文号 | 浏览量 |
家乡水利的人和事
“西山脚电站,真真不消搞,天晴不有水,下雨沟邦倒,风吹线还搅……”儿时的顺口溜尚在记忆中流淌,中年的我从西山脚电站出发,打算顺着西大沟,去看看这条由家乡人集资自建的算是罗坪村最大的水利工程。
我的家乡罗坪村,在腾北重镇——固东的西部。高耸巍峨、绿树成荫的西山和土母山,犹如神奇的保护伞,给村落安上了舒适的靠枕。山蕴着树,树孕着水,深沟深壑里,渗透着潺潺的溪水,堪比纯净的矿泉水,虽清爽可口,可“青山相映开”了,“绿水”也“逶迤去”了。在50多年前,背靠青山,面向平坝的村民却要靠天吃饭,水田近半是梯田,河中有水放不上,被称作“雷响田”。只有老天下大雨,引进山水才栽插。诗云:“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足以表达没有兴修水利的罗坪村民的辛苦!更何况还有早旱夏旱,影响栽插,收成无望;雨季来临,常常山洪暴发,泥石滚流,冲毁良田,淹没庄稼。
从村前流过的西沙河,河床低难以利用;只有从小甸(当时也属罗坪村)的溪水河,落差虽大,兴修水利方可利用。1958年由村民集资,由村人设计,村民施工,沿西山山腰,兴修了一条10多公里长的大沟,一直通达到新河得乐寨。并在尹家寨后面,西山脚下建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满足罗坪村全村村民的用电需求,电虽时好时坏,但总比点油灯强多了。
西大沟将小甸河清流引到山腰,山地一下子变水田,旱涝保收。原来大片的山地主种苦荞,虽说:“苦荞懒庄稼,种下不管它;虽然单产少,营养人人夸。”可那是无水时的无奈之举。有水了,水田主种大春水稻,小春轮耕麦子、油菜、马铃薯等,收成倍增。尝到修水利之“利”的罗坪村民,又全民奋战,人工修直小甸河河床,让两岸良田拒绝了水毁;在小甸河东兴修了大小不等的六条灌溉良田水沟,满足了村民的农田用水;后又修了东平大沟,让普楚4个村民小组受益灌溉。
水利建设让村人杜绝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村民辛勤耕耘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改良种植粮食品种,进而提高单产,大、小麦单产,在腾冲,乃至保山地区都名列前茅。乡人们过着安乐清静的田园生活,可以说是水润罗坪,丰衣足食。
自己修建,自己受益的东西自己倍加珍惜,受益的村民们非常爱护这些的水利工程。平时里,大家自发的小修小补,过年后几天,每个自然村都会来个“大会战”,到时家家户户都会出工出力一起去清除淤泥,加固沟渠。我犹记得读高中时在家参加的水利大会战。截断了水的西大沟中,透着一股阴冷。可大家兴修水利的干劲,足够抵御一切寒冷。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地干着,不顾冬日沟水的依然清冷。只有偶尔跑过的山螃蟹、小鱼,不经意中挖到的冬眠的“抱手鸡”、“青鸡”等蛙类,甚至是蛇,让我们这些小伙一阵阵欢呼惊叫,并引来了大人们的欢笑。午饭就在沟上,燃起大火,烧起过年冲下的粑粑,还有刚收获的野味,欢笑中吃得津津有味,至今想起还唇齿留香。
提起家乡罗坪水利,就得说说寨子中的占城大公。大公是腾冲县水利局“技术师”,是水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战略家。他亲自指挥,亲自参与,缜密谋划、精心设计家乡的水利工程。勘测绘制固东湾塘西大沟、爱国村东大沟、侍郎坝水库、甘露寺水库、马站大河水库等浩大水利工程的测量、绘制、拓修、筹建,直至竣工。对家乡,乃至腾冲水利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记忆中的大公,体质刚健、魁梧,仁德淳朴,处世公道,待人谦虚,和睦世人,朴实无华,就是家乡水利人的代表。
当年参与兴修罗坪水利的老人大多逝去,但兴修水利、造福乡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他们留下的罗坪水利工程,在不断修缮中留存,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家乡人秉持这种精神,兴修水利,特别是近几年,政府水务部门的不断投入,大兴水利,广惠民生。家乡的水利老的焕发了新机,新的更规范合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水利上的保证。
西山脚电站已焕然一新,并入了国家电网。站在半山腰的电站水池上,望家乡,有山,有水,有田,有林,宜居,宜业,真是山清水秀、河畅湖美、人水和谐。不由得想起家乡水利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