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1-3-/2019-1018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马站乡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9-10-18 10:25:07 |
文号 | 浏览量 |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简单来说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都很熟悉,大多数人在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惯站在高点来论述,但无论再如何高屋建瓴,终究要落地。正如一滴滴水珠汇聚才形成大海,一个个人汇聚在一起才形成国家。而我,想以一个最平凡的普通人视角,站在基层,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和大家分享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学课本里就学过的。我不是腾冲人,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腾冲,那一定是“友善”。记得刚来到腾冲的时候,因为不认识路站在站台迷茫,又不好意思问的时候,总会有路人看出我的难堪,主动帮助我。我感触特别深,公交车上的人都习惯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问路的、上车没零钱的、走路特别慢的老人,从司机到乘客都觉得不耐烦。但是在腾冲,司机会耐心的解释,乘客有知道的也会热心的提供帮助,走路慢的老人要上车,司机也会耐心的等待。同事一个月前去店里吃饭落下的水杯,原本以为早不见了,当店家拿出洗的干干净净的杯子笑着递过来的时候真的只有感动。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摄像头也会停下让你先过马路的汽车、遇对头车时相互避让的车辆、出门在外老乡会的相互照应和团结、不小心撞到别人时微笑说的没关系、有急事跟司机说明情况愿意晚点等你的客车……生活在这里的人可能没有太大感觉,但我知道对于外来人来说,正是这样特别小的生活细节,反而更容易让人感受到一个城市的灵魂。
朱德元帅在《寄东北诸将》里写道:邻居友善常相问,仁里安康永莫移。善之于内,乃是个人道德的基本准则,是谓“德为本,善作魂”,无魂则无以立;友之于外,是道德的具现,亦是待人接物的常态,诚如“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当“友”、“善”相遇,则成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最基本要求。鲁迅说,一个政策的成效反映在每个个体,一个城市的灵魂在街头巷尾。在腾冲,我在每个市民身上都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镇工作能最直接的接触到群众,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真切的友善,触到了自由的社会,望到了和谐的国家。
我特别喜欢一个词,叫做“将心比心”。我认为友善就是将心比心,古人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友善待人特别简单,想对别人无缘无故发火时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被别人无缘无故的骂,看到陌生人需要帮助时选择冷漠想想如果自己需要帮助时,走过多少人却没人愿意停下来搭一把手,如果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至少学会包容与尊重,尊重差异,尊重选择,尊重独特。因为,尊重也是一种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千千万万个体的友善成就社会层面的自由,千千万万的友善和自由又积累成国家层面的和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我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到友善,我就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春风化雨,在每个腾冲人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我喜欢平凡生活中这种核心价值观带给我的感动,细小、微弱却真切、坚定。从现在开始,当你接受到别人发出的友善时,也试着去发出自己的友善吧!因为,伟大寓于平凡,即使再微弱的光也具有照亮黑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