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91-3-/2021-1128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马站乡
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 发布日期 2021-11-28 08:21:3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妇女顶起半边天,阿昌姑娘闯出致富路

妇女顶起半边天,阿昌姑娘闯出致富路

她是一个阿昌族的姑娘,一位勤俭持家的妇女,在她的经营下,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家庭生活过得和和顺顺,幸福美美,成为远近闻名的带领农村妇女姐妹“脱贫致富”的新典型。

阿昌族姑娘嫁进汉人村,开启幸福路

曹德翠27岁,和丈夫相识,从梁河九保嫁到腾冲马站兴龙村,尽管夫妻两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相互扶持,生儿育女,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

少数民族姑娘嫁进汉人村,曹德翠的家庭组合并不是特例。马站乡8个村(社区)123个村民小组,有713人是少数民族姑娘嫁进了汉人村,全乡世居民族是汉族,渐渐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等民族融入了汉族的生活,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质朴和汉族男子的忠诚实干相结合,相互尊重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相同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谱写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民族团结一家亲,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依靠妇联组织逐步发展,铺就致富路

淮山药是马站兴龙的特色产业,依托特有的火山灰土壤,把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劣势转化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同时兴龙社区群众依托近城优势外出打工,把土地“撂荒”下来。曹德翠看着闲置的土地和特色的产业,就想着在家边发展产业种植淮山药,由于家庭收入有限,于是向妇联争取贫困妇女小额循环金,逐步发展种植淮山药。“一万元不多,对于我们创业的农民来说却是救命资金”。

“人勤地不懒”,那时候她一个人在干地里的农活,邻居们都说“你看那谁谁家的地里都不见长草”说的就是曹德翠家,这都是她起着五更,顶着太阳,辛苦后的成果。

勤劳的种植能手曹德翠没日没夜的在田地里劳作,她挖土起垄、横向放槽、埋放农家肥、搭棚架……她的20亩淮山药几乎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在她的精心养护下,很快,淮山药藤叶缠绕,形成一垄垄翠绿严实的屏障。妇女能顶半边天,也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天,天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淮山药大丰收的时候,曹德翠头一天就到田里挖淮山药,清洗干净,第二天凌晨3点就起床去到芒棒、五合、中和等乡镇集市卖淮山药。从12月份种植到来年的7月份丰收,大半年的时间里,她种植的淮山药个头又长又直,除去成本,净赚万余元,坚定扩大发展这一产业的信心。如今她的种植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淮山药的销路更是订单式远销到了自家的娘家盈江梁河。

外出务工满怀憧憬奔就业,拓宽增收路

在村民眼中,曹德翠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农家妇女。兴龙社区有离城近的优势,闲不住的曹德翠,在农闲时期就外出务工,每天早上7点就出门,到晚上6点多回来,在西山坝工地上打工,她不怕吃苦,脏活累活都愿意干,为了多赚钱。肩膀上扛的不是水泥,而是一份责任与爱,每搬一块砖就离幸福的生活近一步,在她的笑容里深藏着一股力量,以一种真实的态度活着。

带动妇女开拓创新共发展,畅通就业路

曹德翠不但朴实勤劳、扎实创办家庭农业,还积极推动妇女就业,帮助同村妇女自立自强,她经常主动帮助周围的困难群众,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她把小额循环金方便、快捷、持续的惠农信贷服务介绍给了大家。小额循环金在她心中也成为了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在马站乡妇联组织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引领广大妇女树立发展新理念的过程中,了解妇女所思所想所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脱贫攻坚中贡献了巾帼力量。在曹德翠眼中,身边无小事,细节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品质,每一件事都注重于细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并言传身教给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全乡妇联为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和巾帼致富带头人提供贷款贴息资金扶持,最高可提供20万元。至今,该项目已发放贷款18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30名妇女创业就业,实现梦想。

看起来外表柔弱,说话轻言细语的曹德翠,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坚韧,她没有辉煌的逆袭历程,唯有兢兢业业、诚诚恳恳才慢慢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些充满哲理的论述都是曹德翠一直坚信的真理。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用勤劳的双手奋斗,成为引导广大妇女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再建新功。

其实,曹德翠田地间的淮山药,每次务工的小收入,同广大妇女同发展的幸福密码就在这里,她用所有自信勤劳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