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79-6-02_Z/2016-0929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和顺镇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09-29 22:31:56 |
文号 | 浏览量 |
2015年是和顺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年初目标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了和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比上年增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13%;实现农业总产值5025万元,比上年增3%;实现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3%,完成财政总收入969.78万元,比上年增3.79%,其中:公共预算收入696.93万元,比上年增18.87%,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3元,比上年增15%,旅游总收入850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0826万元,比上年增16.27%;贷款余额8647万元,比上年增14.7%。
(一)以旅游为抓手,产业发展持续加快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特色发展、全民参与、和谐共赢”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有民居餐馆154户、客栈旅馆226户、4000多个床位,涌现出蕉溪庄园、总理大院、花大门等一批特色客栈,民间小吃、民俗美食等本土特色产品受到大众青睐,古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翡翠大王家乡”美誉较好传承,翡翠加工、销售等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稳步发展。和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年来,共有央视、云南卫视、湖南卫视、上海卫视等10多个剧组和栏目到和顺取景拍摄;圆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及高端游客25批次,一年来,和顺旅游从业人员2900名,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00万元,实现旅游净收入 3000多万元,旅游收入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0%。
农业产业稳固提升。围绕做精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25万元,比上年增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13%。以莲藕、油菜、草莓、生态蔬菜为主的特色观光农业种植成效明显,全年特色观光农业实现净产值1796.2万元。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林业产业态势良好。农村经营组织不断壮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和壮大莲藕、油菜、干腌菜等专业合作社,地方特色产品受到普遍欢迎。
工业经济趋稳向好。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3%。生物产业龙头作用更加显现,建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二)以保护为重点,古镇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按照“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古镇保护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
理顺古镇保护关系,遏制违法势头。成立镇古镇办,统筹调动各方力量、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各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古镇保护各项创新措施。彻底改变以往古镇管理保护政出多门,保护工作存在管理盲区,工作落实不力的局面,形成了古镇保护管理工作有统筹、有计划、有人抓的工作新常态。
调整古镇机构设置,充实保护力量。将所涉及古镇保护的职能部门及工作全部调整由一名主要领导主管,一名副职领导分管,明确专门经费专门人员专司古镇保护工作,实行镇、村、组三级干部挂钩古镇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督查机制。使古镇保护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
建立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古镇保护联席会制度。每周一由古镇办牵头,对古镇保护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对下步工作进行要求,对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整合古保局、国土、电力、公安、民政、水务、消防等各方力量形成执法合力进行遏制,将各类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抓实专项整治。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强化摊位治理、强化违章建筑治理、强化交通整治“三个强化”狠抓违法整治工作。强化摊位治理。对滇缅抗战馆前、人工湖大坝边、寸氏宗祠门口290余户非法摊点彻底取缔。强化违章建筑治理。严把审批程序、建设风貌、验收等关口,通过开展密集的执法和专项行动,超层、超高等影响古镇风貌的违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强化交通整治。通过调整通行证发放权限,实行车辆限行(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车除外),主游路禁停,最大程度减少车辆驶入古镇。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彻底扭转了古镇的混乱秩序。
(三)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基础设施更加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天下和顺”项目共投入项目资金4000万元。柏联SPA温泉项目已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投资195万元完成大庄美丽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完成水碓社区上村自然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投资155万元完成中天寺至芭蕉关岔路口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459万元完成和顺镇历史文化名镇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水碓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大庄、水碓、十字路部分灯光亮化工程。投资25万元完成水碓自然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47万元完成大庄下庄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总投资91.7万元完成水碓社区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1080万元的和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第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00万元;投资50万元完成了和顺镇污水处理站项目的选址、地勘和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编制实施方案,等待省厅评审。预计总投资150万元垃圾处理设施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完成古镇新村规划的调规工作。
(四)以“美丽和顺”建设为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加大生态和顺建设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环保理念。深入推进创卫工作,建立“门前三包”、河长制和专人巡检的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绿化荒山、美化河堤、全民控塑等行动。对和顺老龟坡、东山脚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在大盈江河两岸种植樱花树进行美化绿化,森林和顺建设取得实效。非法木材加工厂和非法移植野生树种清理专项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带动作用明显。
(五)以“和谐和顺”建设为目标,社会建设年成效显著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于2015年6月启动安宁幼儿园建设工程,预计投资320万元。社会支持教育事业氛围浓郁,奖教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基”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演出、广场舞大赛等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得以传承;深入挖掘和顺文化,《和顺乡》刊顺利复刊。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得到充实,“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成效明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投资
400万元和顺卫生院建设已基本竣工。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新农合基金运行平稳,参合率100%,补偿新农合资金 万元。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共发放低保、五保及各类救助资金 万元,发放柏联和顺养老保障金 万元,兑付各类惠农补贴 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拆除重建50户、拟补助 万元。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210人次,引导劳动力转移1500余人次。侨务工作迈出新步伐。尊重历史,尊重华侨,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谊,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联谊会、恳亲会1次,侨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以“法治和顺建设”为引领,社会管理深入推进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法治建设年”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镇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和顺”、 “大调解”工作有序开展,“6995”信息平台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镇村两级维稳工作成效明显。年内共接待来信来访145人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40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7起,成功调解135起,成功率98.5%。
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四风”问题整改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年压缩会议12%,精简文件简报32%,“三公”经费下降5%。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自觉接受镇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7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二、存在问题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受短期利益驱使,违法用地、违章建设、无序经营问题突出,过度商业化趋势严重,群众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与古镇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二是随着旅游转型以及国际化要求,整体旅游要素、功能配套和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旅游文明素养亟待加强;三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保护生态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四是提升全镇硬实力的项目支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财源单一、支出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