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111-5-06_A/2016-0127004 发布机构 腾冲市芒棒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5-05-18 23:11:1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中共芒棒镇委员会 芒棒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芒发〔201540

 

 

                              中共芒棒镇委员会   芒棒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社区、各相关单位:

为了加快全镇农业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促进作用,现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芒棒镇委员会

                            芒棒镇人民政府

                            2015517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实施意见

   

    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单位、各社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镇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 生深刻变化,各种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增多,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持续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全镇上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握新机遇、增添新动力、采取新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围绕载好一株烟、做好一杯茶、养好一群畜、种好一棵果、管好一片林、守好一座山、护好一条江、建好一个家,打造芒棒绿色、生态、环保的高黎贡山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全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2015年,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4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调优结构,提升效益的思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丰收,效益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切实加强基本农 田保护,落实保护主体和责任,加快推进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 作,确保全县基本农田面积在 4.3万亩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 6.3万亩以上。主攻冬季农业开发,提高小春复种指数。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好粮经矛盾,推广水旱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和+一耕两熟模式。抓好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水改旱、农机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增粮技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土地整治、基本口粮田、 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重点骨干水源、中小河流治理、农田灌溉、山区水利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的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因利导和因利导并重,引导农民结合区域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产业基础,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选择,认真分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实施差异化竞争发展,增加市场紧缺和优势特色产品生产,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芒棒低热河谷气候,重点发展优质稻、龙川江流域优质烟叶、茶叶、特色经济林果、养殖业、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等产业。逐步把点串成线,把线扩成片、把片铺成面,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3.全力抓好农业示范点建设。打造田心坝烟间套种示范点、坪田烟后水稻示范点、优质LY母猪建设示范点、牧草种植示范点、黄草坝特色经济林示范点、上营三岔河老茶树生态管理示范点、大水塘林分结构改造示范点。

 4.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农技推广站、各相关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5.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 引导扶持高黎贡山、嘎哇嘎普、驼峰等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和综合效益。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运用先进工艺、实用技术开发红花油茶、核桃、肉牛、特色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深加工。

6.加强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农村经营管理、农村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的新型农民,年内计划培训农民 2千多人次。建立科技指导直接到户和良种、新技术直接到田、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真正把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带到农村,切实提高我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7.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乡村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市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群众收入,降低市民支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

(二)突出就业创业和政策惠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1.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牢固树立转移农民就是富裕农民的理念,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人以上。实施农民创业富民行动,鼓励群众自主、积极创业,积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辐射作用。加强农村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增强财政投入的精准性、实效性,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收到实效。加强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农民得益受惠。

3.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农超对接、产品配送,支持在综合性超市、商贸中心开设生鲜农产品直销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景观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4.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以及劳务合作、富民合作、物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依法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门槛低、风险小、适合农民需求的多样化金融理财产品,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三)注重改善农村民生,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推动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利用好县级每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建设美丽村庄、美丽新农村、创新管理型社区。实施农家新居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户集、村收、镇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建后管护措施,提升村容村貌,提高人的居住质量和环境。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实施以道路、农田水利、能源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防汛抗旱、中小河流治理、农田灌溉、山区五小水利等为重点,推进全镇河道治理、爱心水窖等建设工程,2015年解决54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实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土地整治、基本口粮田、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重点骨干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瞄准特殊困难群体,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新农村等部门项目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帮扶和全社会帮扶,面向特定人群、具体人口,综合利用好整体式、移民式、 整合式、输血式、造血式、滴灌式等扶贫开发模式,在夯实贫困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增收产业、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全面做好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安居工程等项目,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攻坚战、歼灭战,力争项目建设完成一个村,基本摆脱贫困村一个,到 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基本消除深度贫困的目标。

4. 推进全镇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组织引导, 保障农村学前教育,探索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镇内之间、学校之间流动,提升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配合上级部门广泛开展送书、送戏、送医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升乡村医生医疗医技水平。强化农村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推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建设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制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让农民逐步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积极推进农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发展中既 注重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升,到年底全镇农业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 60%以上。

2.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中共腾冲县委办公室、腾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腾冲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腾办发〔201472 号)文件的要求,有序推进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实现到2017年底全镇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标。

3. 推进水利和林业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改革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严格执行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非林地林木证和经济林果证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4.创新三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确保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三农投入只增不减。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农业项目支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安全兑现强农惠农补贴。 探索涉农资金整合办法,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提高资金 使用效率。改革项目管理办法,推进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提高监管水平和使用水平。

5. 加快推进农村殡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镇村公墓的建设,各社区要切实加强宣传引导,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坚决杜绝在公路沿线和景区景点埋葬,全镇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树立新风。

6.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探索不同条件下村民自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群众因地制宜推动自治实践创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选民登记、委托投票和罢免等制度,促进村委会选举程序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制度,推行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议事协商,提高民主决策水平。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开展村委会 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民主理财,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组织领导水平

1.提高农村法治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机关领导、涉农单位、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议事决策机制,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推广“6995”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基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强化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坚持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2.依法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畅通和规范农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农民依法理 性维护自身权益。依法保障外出村民在本村、外来人口在居住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其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有效化解各种纠纷矛盾。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围绕中央提出的六有目标,以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强化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在服务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格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严肃处理违反党规党纪行为,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4.坚持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意识,落实重中之重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变化趋势,科学谋划、统筹设计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作风的有关规定,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各级干部为农服务意识,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三农舆论宣传,引导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要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面临的风险挑战,统筹谋划好十三五”“三农工作发展规划。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芒棒镇党政办公室                           2015517